在我国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村的南侧、黄河北侧有一座著名的建筑庄园----魏氏庄园。它是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始建造,历经三年时间,到1893年(光绪十八年)建造完成。它是集住宅、花园、广场、水塘为一体的民居建筑。它在中国历史上与山东烟台的牟氏庄园、四川大禹的刘文彩地主庄园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庄园”,有着非常高的建筑研究价值。魏氏庄园也在1996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5年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滨州市首批3A级景点之一。
魏氏庄园虽然位于农村、田野之中,但是它巧妙的建筑特色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乡村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清朝时期建筑师们丰富的经验与智慧,承载了齐鲁大地的建筑精髓,展现了封建时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是我国古代传统民居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庄园的建造与成立一定与其背后强大的家族支撑有着密切的联系,魏氏庄园的发展也是如此,在他建造成立的二百多年的历史里,历经了祖祖辈辈的辛勤经营与维持。从第一世到第四世魏家人都是以耕田为主,勤勤恳恳、以耕田勤俭持家,到其第五世魏鉴(1707~1780年)出仕为标志,魏氏家族积攒了大量的经济资本。到其第七世,魏毓柄(1780~1841年)运用自己出色的商业头脑,经商成功,使魏家财力得到迅速的增长,魏氏家族进入了鼎盛时期。当魏氏家族成为富甲一方的名门家族时,魏氏已经是发展到第十世,即魏肇庆时期(1853~1902年),此时魏肇庆开始兴建庄园。魏肇庆去世之后,庞大的家族基业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后人的挥霍浪费让魏氏家族的百年基业一步步走向衰落。
魏氏庄园是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始建造,历经三年时间,到1893年(光绪十八年)建造完成。其时,鲁北地区黄河因多次改道入海,河水满溢、决堤事件常有发生,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无暇顾及黄河问题。清王朝晚期,政局动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矛头指向中国,内忧外患。治安乏力,匪盗猖獗,鲁北地区一直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魏肇庆便决定建造一座能够抵抗匪盗、防止自然灾害的古堡式建筑,起初它是一座集住宅、花园、广场、水塘为一体的建筑。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花园、水塘、广场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就是魏氏庄园的住宅区。
拥有雄厚资产的魏肇庆特地进京邀请了宫廷建筑师,按照魏肇庆的设计方案建设需要庞大的基址用地,在魏集村内已经没有足够的用地,魏家自古以仁善作为自己的处事原则,占用村民用地于魏家人所不为。在风水师的勘察之下将庄园的定在了魏集村的东南方。相传魏集村像龙型,东南方为龙头,居住在龙头人旺财旺。在风水学上东方又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旭日东升预示魏家更加壮大。
总之,政局动荡、内忧外患的社会状况决定了魏氏庄园的防御性特征;黄河决堤、民不聊生的自然原因影响了庄园的建造方式;悠久、雄厚的中国封建文化成为了庄园的选址依据;雄厚、庞大的家族财力为这座百年庄园的营造打下了基础。
综合来说,魏氏庄园之所以能够形成强大的防御体系取决于它高耸的城墙设计、以及院内构思严谨的细节点设计。由“点”到“线”再到“面”,防御体系由整体到细节做到了系统化设计。
魏氏庄园的内部分布设计分成了四部分,分别是住宅区、花园区、广场区、池塘区,四个区域相加的占地面积约有24000平方米。有外院墙、城墙和内宅院墙三层防御墙组成。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外院墙已经不复存在,现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高耸的住宅城墙和内宅院墙。其中住宅城墙南北长80米左右,东西宽达45米左右,城墙高10米左右,坚固而高大。顶部外侧为垛口,内侧砌筑女儿墙,中间为跑道。站在城墙外会给人一种畏惧感。其中西、北两面城垣有两重,内侧高外侧低,外城拱卫内城,中间设有家丁巡视守卫的更道。住宅区仅在东北方设一个城门供人进出。城堡大门上方有瞭望楼,四周的墙腰也建有14处射击掩护体,东西墙各四处,南北墙各三处,均匀对称分布。掩护体中的射击孔被当时的建筑师分成上、下两处,其主要的作用是用于隐藏弹药枪支,以便抵御外敌。东南角、西北角都建有突出的圆拱式碉堡,其中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有射击孔,遇到特殊情况后,可以向东西南北方向支援,形成协作包夹之势。东南角的碉堡上层有瞭望孔,西北角的碉堡顶部设有露天装置,让家丁守卫更好的观察与防御外敌。
看似复杂的庄园设计却让内宅院落与房间之间环环相连,形成了暗道密室,内通外联的格局。魏氏庄园的内部房屋墙都非常高,较之外墙高出一截,所以在外墙之上不能够看到内部情况,然而在内院却能看到外部情况,在危险来临之际,主人可以通过密室机关迅速逃离。在宅院内还设有吊桥,吊桥连接内宅与外围城垣,既起到了方便交流联系的作用,当敌人入侵时将吊桥拉起,敌人难于入内又起到了延缓敌人的防御功能。
在院落内还设有许许多多的假门、陷阱门、陷阱坑,都是为了抵御外来飞贼的入侵。在这政局动荡,盗贼四起的时期魏氏庄园可谓是由“点”到“线”再到“面”,将防御措施做到了完备。
魏肇庆在设计建设魏氏庄园时,曾大量奔走考察各地建筑风格,作为一方豪绅,他无比向往北京宫廷建筑,再加之对南方建筑的考察,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以四合院为核心又加之南方双层阁楼式的建筑特点。
城堡内有四合院落多处,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会客厅院,坐北朝南的会客厅是正房,南边是垂花门,东西两侧为东西厢房。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式建筑方式,体现出沉稳的北方建筑特色。在内宅院中魏肇庆又将南方双层阁楼式建筑样式引入了鲁北地区,这种特色式的建筑在鲁北民居当中实属首例。在四合院中采用双层阁楼建筑,让内宅院高于外围城墙,使城墙上的人难以看到院内情况,又让主人透过窗户清晰的看到城外情况。因位于黄河流域、其城墙有10米高,双层阁楼式建筑又让房间内有了较好的采光效果,防止阴森潮湿的现象出现。
魏肇庆在建造这座庄园所请的是清代宫廷建筑师,所以许多的建筑设计与北京故宫的建筑设计相似。在内宅院中的取暖方式采用的地坑取暖,并建有地下通道相连,在室外生火,室内便可以驱寒取暖。这种取暖方式在清代王宫相府之中比较常见。
封建礼制、伦理思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封建社会所重视的思想,在魏氏庄园的建造上也遵循了男女有别、尊卑贵贱、内外有分的封建礼制思想。在魏氏庄园内部主人住宅区是一个完全封闭的聚居院落,外人以及仆人都不值得擅自入内。因为此规则的限制,在庄园北大厅院西厢房与西跨院南屋之间的墙壁上建设了专门供仆人为主人送餐的“窗口”,在北大厅东耳房与后东厢之间的也建造了用于为主人提供用水的“石流”。
由此来看,魏氏庄园在遵循北京四合院的建造布局的同时灵活的调整设计建造结构,使庄园形成了尊贵卑贱、男女有别、内外有分的封建体系,它极度体现了庄园主人的地位,也有效的保护了主人的隐私自由,是我国建筑史上经典的布局风格。
综合来看,魏氏庄园是我国清代最为典型的一座地主庄园,在其历史、社会、自然背景的影响下,精妙的建筑选址、系统的建造布局和多彩的建筑装饰都是传统民居史上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1]崔霞.山东清代民居特色赏析——以牟氏庄园与魏氏庄园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41-42.
[2]王晓晖.山东省魏氏庄园建筑群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8.
[3]鲁建文,肖瑾,田锦.魏氏庄园,清代建筑民居的一朵奇葩[J].城建档案,2007(06):11-14.
[4]孙远方,李靖莉.魏氏庄园的古建筑及其特色研究[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0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