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童心”与“漫画童心”的相互转化
——丰子恺童心艺术观的特质

2018-07-12 09:26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阿宝丰子恺童心

一、童心艺术观的起源——生活童心

1889年11月9日,丰子恺降生于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作为家中第七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丰子恺自然受到全家的宠爱。父亲为他取个乳名,叫慈玉,意为慈母的宝玉。丰子恺父亲好吃蟹和饮酒,经常是书桌上摆一本书,一碗热豆腐,一壶酒,一支水烟,一只老猫端坐在桌角伴随着他,这种随性洒脱的生活观默默影响着幼时的丰子恺,以至于成年后他有了和父亲同样的兴趣爱好。

丰家虽收入有限,但逢年过节,家中长辈总要带着孩子们去集市游玩。热闹的场面,新奇的玩具,都给丰子恺极大的欢乐。他在《视觉的粮食》一文中回忆“最有力的萌发他的艺术研究心的萌芽的,就算玩具和花灯。”丰子恺的童年是和谐欢乐的,是值得回忆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丰子恺的童心艺术观奠定了原始基础。

丰子恺幼年喜爱涂鸦,无奈父亲不准,他只好偷偷作画。到了十二三岁时,丰子恺已经能够把一本人物画谱全部画完。在读私塾期间,丰子恺经常为同学们作画,同学们很是喜欢。不过画画在私塾中是不敢公开的,丰子恺只好趁先生不在的时候偷偷画。有一次,丰子恺作画被先生发现,本以为要被惩罚的丰子恺却被先生叫到一边,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先生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让他作画谱中的孔子像,丰子恺照做,最后先生将这幅孔子像挂在大堂之上,供人瞻仰...尽管有很多的“不准”,但丰子恺始终没有被规则和教条束缚,他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坚信自己的感觉,尽管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孩子,但我们还是能从这些事例中看到丰子恺本真和无畏的性格特质。

本真的生活观一直延续到丰子恺成为人父,这一时期他已经有一大群子女,此时的丰子恺更多扮演着一个父亲的角色,与孩子们亲密无间,他发现了一个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善良、真实、自由的儿童世界。“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最能明确,最完全的见到。”孩子们激起了丰子恺对于的童心世界的向往,成人世界的丑恶让丰子恺无比羡慕孩子们的世界,他变成了一个儿童崇拜者。

丰子恺在孩子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儿时的生活状态,淳朴、无畏、本真,这便是生活的真谛。想得到什么就全身心去追求和探索,人与人之间没有欺骗,一切按照自己的初衷来执行。像个孩子一样生活,这种观念深深影响着丰子恺,并蔓延至他的艺术创作之中。

二、“生活童心”向“漫画童心”蔓延

丰子恺一生对于漫画的创作颇丰,作品不计其数,其中“儿童相”题材的漫画作品占全部作品很大比重。丰子恺认为天真烂漫的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儿童的世界与“艺术的世界”相通。他曾在《子恺漫画自序》中谈到“我做这些画的时候,是一个已有两三个孩子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我当时对于我的孩子们,可说是热爱,这热爱便是作这些画的最初的动机。”生活中的童心观自然地向艺术世界蔓延,漫画成了丰子恺抒发情感的主阵地之一。

丰子恺不满虚伪和贪婪的现实社会,修建了缘缘堂,这是一个人间乐园。在这里,他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人间的至真、至爱和至乐。闲暇时间,丰子恺用漫画的方式记录着自己与孩子们的生活,一幅幅趣味盎然的儿童漫画成为那时闲居生活的一个缩影。丰子恺心中的童心世界借助漫画,彻底被释放。

阿宝脱掉自己的小鞋将它穿在凳子的脚上,被妈妈看见一顿呵斥...这是多么渺小的一件情,但丰子恺却认为其中蕴藏着阿宝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不愿破坏这个行为。于是作下《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在丰子恺看来,阿宝这份原始的审美和无功利的趣味是如此让人感动,在阿宝眼中“凳子”不再是工具,而是跟自己一样平等的生命体,阿宝将自己的鞋子分享给凳子,与它一起嬉戏...这个举动在成人世界不可能发生,丰子恺用画作记录下阿宝最初的想法,即源于童心的善良和趣味。除此之外,《纳凉》、《脚踏车》和《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宫人,宝姐姐做媒人》等都是丰子恺极富有童趣的儿童相作品。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题材非常广泛,似乎生活中的一切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作品素材的来源,这一点在儿童相漫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看似简单诙谐,实则饱含作者的情感,具有很广深的意义。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用在丰子恺身上再合适不过。一个好的艺术家必先懂得观察和欣赏,欣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再创作。丰子恺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美,将对儿童生活的向往通过漫画表达,进而产生了极具童心的作品,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涵义和哲理,这其实是童心的一种由生活向艺术的转化。

三、“漫画童心”向“生活童心”回归

丰子恺的漫画赞美儿童,另一方面是从反面批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扭曲,他在《我的漫画》中说“我初尝世味,看见了当时社会里的虚伪骄矜,觉得成人大都已失去了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可见子恺漫画的“弦外余音”便是对畸形的成人世界的一种不满和反抗。丰子恺画自己的孩子们,一方面是记录生活,另一方面是对童心生活的回归与升华,他渴望一直停留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童心让丰子恺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他通过漫画记录,借助艺术表达他内心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和谐国度。

除了儿童相的漫画作品,笔者认为,丰子恺其他漫画类型作品中同样存在童心艺术观。例如作品《邻居》,该画属于社会相作品。丰子恺发现邻居之间墙上架起了互相防范的铁扇骨,觉得“在一片片形形色色的都市光景中,这把铁扇骨最为触目惊心,是人类社会的丑恶的最明显最庞大的表象。”画中两位邻居以铁扇骨为限,各自为界,互不相看。丰子恺心怀无限的失望和同情作下这幅画。相比阿宝和凳子的故事,成人显得如此冷漠无情。阿宝和凳子都可以成为朋友,而邻里之间却如此疏远。画中充满了丰子恺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他希望成人世界也可以饱含童心。

丰子恺读到“蜘蛛网落花,也要留春住”的诗句,不禁感慨,作下《留春》这幅画。他说“痴心要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这“春”便是童心,丰子恺用一颗敏锐的内心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童心,并借此抒发心中“留春”的信念。可见童心艺术观已经成为丰子恺毕生的追求,成为他漫画创作的常态,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成人世界和自然界中,他都希望童心伴随左右。

“漫画童心”又一次向“生活童心”回归,只不过这“生活”的意味更多地表现为“人生”,“人生童心”便是丰子恺童心艺术观的最高追求。

四、结语

童心艺术观,是丰子恺一生的追求,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特质在于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的理论或观念,它源于对生活的发现,并借助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生活与艺术的相互转化加以升华,最终回归本真,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在丰子恺看来,对于人生应该秉持一种乐观、善良和本真的态度,用艺术的心去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保留童心,进而实现艺术的人生。

[1]丰子恺.《丰子恺文集(二)·关于儿童教育》.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9月.

[2]丰子恺.《丰子恺文集(四)·艺术修养基础》.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9月.

[3]丰子恺.《丰子恺文集(三)·视觉的粮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9月.

[4]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

[5]丰子恺.《子恺漫画自序》.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5月.

猜你喜欢
阿宝丰子恺童心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丰子恺的“人”和“文”
从台湾来的“阿宝老师”
童心绘天下
English Clause Syntax
社区老人的“贴心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