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征 (西安音乐学院 710000)
指挥专业作为高校音乐相关专业的重要分支,以培养专业指挥人才为教育目标,在我国音乐事业发展,尤其是合唱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指挥是合唱的基本任务,也是乐团的灵魂所在,它不仅肩负着展示音乐作品的重任,同样也是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随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指挥专业教学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高校指挥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教师对指挥在合唱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深刻,又如,教师没有从指挥与合唱相结合的角度来开展指挥专业教学等,这些都对指挥教学的深入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合唱是声乐艺术的主要分支,以乐团为载体,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效果。我国现代合唱事业来源于西方,民国时期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建国以后,合唱事业步入正轨,规范化的乐团日益增加,比较典型的便是50年代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合唱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省的合唱事业也在大踏步前进,就以陕西为例,虽然地处西北,同样出现了佳音合唱团、爱乐合唱团、知音合唱团等小有名气的乐团。合唱事业的发展对高校指挥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很好的作用,首先,指挥教学并非独立的教学,它是依托于合唱的指挥教学,指挥工作需要服务于合唱的需要,以提升合唱的表现力为目标,因此,合唱事业的发展事实上为指挥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借鉴与参考依据;其次,指挥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指挥能力为目标,这就需要在指挥教学中有广阔的阵地供学生的指挥练习,合唱事业的发展使陕西高校在指挥教学中突破了学校的局限性,对学生指挥经验的获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就当前陕西高校指挥专业的教学现状而言,情形并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指挥教学的深入开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此种情形的出现和教师教学方式中弊端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教师在指挥教学中纯粹以指挥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与合唱事业的关联不是很紧密,导致学生虽然对指挥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却未必能够将指挥与合唱有机的联系起来,对合唱事业的发展与指挥实践的开展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对此,改革教学方式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便是调整教学理念,深刻地认识到合唱在指挥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合唱事业的角度出发,开展合唱与指挥的一体化教学。至于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合唱中指挥实践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在观摩经典指挥的同时,获得相关的经验,另一方面则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合唱中的指挥实践。
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规范化合唱乐团就是以音乐学院为依托的,比如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上海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因此,陕西高校在从合唱事业出发开展指挥专业教学时,同样需要以学生乐团的组建作为重要内容。当前,陕西高校中的学生合唱团已经为数不少,比如陕西师范大学的奥园青忆合唱团,但相比于指挥专业的教学需要而言,学生乐团无论在数量上,亦或在质量上都有所欠缺。对此,陕西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合唱团的建设,在各高校乃至各院系广泛推进学生乐团的建设,为指挥专业教学提供广阔的实践应用阵地,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合唱团的指导工作,不断提升合唱团的音乐表现力,使其真正成为陕西高校指挥教学的实践基地,全面提升陕西高校指挥专业教学的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传统的象牙塔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特别是对指挥教学这种专业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而言,校外合作成为指挥教学的必然趋势与主要方向。相比于校内教学而言,校外的教育资源形态更加多元,时代性、市场性也更加显著,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吸收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乃至就业素养的提升都有着很好的帮助。陕西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音乐事业相对发达,合唱事业在新世纪后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合唱团为数不少,其中既有挂靠在音乐协会的专业性合唱团,也有纯粹凭个人爱好组织而成的民间合唱团,这些合唱团的稳步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指挥。因此,高校需要与校外合唱团构建密切的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指挥专业的学生到校外的合唱团中开展指挥工作。与校内合唱团相比,校外合唱团多是面向观众、面向市场的合唱团,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获得技术上的训练与提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合唱与指挥属于一体两面的内容,合唱是指挥的阵地,而指挥则是合唱的灵魂。当前陕西高校指挥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指挥与合唱割裂的现象,影响了指挥专业教学的深入开展,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学校需要从改革教学方式、组建学生乐团乃至加强校外合作等角度出发,提升指挥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