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监测和目标监测方法监测血站环境卫生消毒效果分析

2018-07-12 23:13马利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5期

马利军

【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监测与目标监测在血站环境卫生消毒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血站环境卫生消毒监测中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并统计采血室空气、采血人员手部以及相关器械表面消毒质量,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目标监测法,并比较2016年与2015年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2015年各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2016年(P<0.05)。结论:常规监测在血站环境卫生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低于目标监测法,因此可将目标监测在血站环境卫生管理中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真实性,从而保障采血质量以及献血者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常规监测;目标监测;血站环境卫生消毒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5-137-01

采血站的卫生消毒工作是采血站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采血质量和献血者健康安全的重要前提。只有确保采血站从采血过程到血制品备至、检验、保管到最后的临床使用等各方面的消毒与灭菌工作,才能够避免致病微生物进入采血站采集的血液中,从而避免血液污染以及献血者感染的现象出现[1]。因此,需要加强采血站的消毒灭菌工作以及相应的监测与质控力度,确保采血全过程的安全,才能够确保献血者与受血者的健康安全。常规监测是过去采血站环境卫生消毒效果监测中常用的方法,但其应用效果不够理想[2]。因此,需要寻找更加高效、便利的监测方法,从而提高采血站环境卫生消毒效果。文章主要针对常规监测与目标监测在血站环境卫生消毒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血站环境卫生消毒监测中采用常规监测方法,并在采血室消毒以及为献血者提供采血护理前各取500例样品进行检验,并统计采血室空气、采血人员手部以及相关器械表面消毒质量,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目标监测法,并采集相同例数的样品进行检验。

1.2 判断标准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全国输血技术操作规范》(简称《输血规范》)中的相关步骤与要求进行样本采集,并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以及《输血规范》中的评价标准判断检验结果的合格率。

1.3 观察指标 比较2016年与2015年在采血室空气、采血人员手部以及相关器械表面消毒质量合格率等指标方面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_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5年各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2016年(P<0.05),見表1。

3 讨论

常规监测通常都是在经过相应准备之后,也就是消毒之后、采血操作之前取样,血站环境相对较好,虽然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检测结果,但无法反映日常献血环境真实消毒效果,属于一种静态检验结果,只是消毒灭菌工作的成果,也就是消毒工作在采血站实施之后的达到了消毒目的[3]。而目标监测是质量控制人员对采血站环境动态工作过程中的针对性采样,能够反映日常工作中采血站环境的卫生状况以及消毒工作,从而为采血站卫生消毒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减少血液污染、献血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观察中,2015年各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2016年(P<0.05),这说明在应用了目标监测法之后,采血站采血室空气、采血人员手部以及相关器械表面消毒合格率明显下降,证实了在动态环境中采血站卫生环境相对比较恶劣。通过目标检测能够充分发挥监测的监督、指导以及检验的作用,将采血站环境卫生状况及时反馈给采血站领导,从而提高消毒清洁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与连续性。

综上所述,常规监测在血站环境卫生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低于目标监测法,因此可将目标监测在血站环境卫生管理中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真实性,从而保障采血质量以及献血者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谭明华,刘源.某血站感染控制消毒质量管理与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14(6):1817-1818.

[2]王馨茹.血站消毒效果监测与质量管理建议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6):89-90.

[3]李茂恩,章蓉.血站采血人员手指细菌监测结果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