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
这两天脸书(Facebook)卷入了史上最大的个人信息泄露风波。根据一名剑桥数据分析公司员工的爆料,该公司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分析了大约5000万脸书用户的个人资料,以此制定个人化的政治宣传,预测并影响选民投票,帮助美国总统特朗普赢得2016年的大选。
奉行政治不干预技术的脸书,将数据接口开放给了政治分析的数据公司,人们有理由焦虑—掌握私人数据的社交媒体到底有多危险?
对互联网公司而言,数据可以说是产品的地基,社交媒体尤其如此。为了提供准确的定制化信息服务,让资讯的推送与用户的偏好吻合,都需要對用户进行画像。而画像的基础数据,就是个人的身份信息、浏览习惯等。这种个人信息喂养算法、算法优化推荐的模式,一个后果是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另一个后果,就是海量的个人信息被互联网公司掌握,被储存到各种数据“云”里。
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储,实际上赋予了互联网公司一种超乎经济垄断的权力,这种权力如果不关进笼子,那么在社交网络上裸奔的用户,可能随时都会被出卖到镁光灯下,成为被围观猎奇和收割的一个流量。
素材分析: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安全问题,是全球性的,某种程度上是新技术无可避免的风险,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注定要生活在一个隐私更少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去适应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