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书籍的设计出版之路

2018-07-11 07:26马珂
出版广角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书籍人工智能智能

【摘 要】 文章通过对人工智能在书籍设计出版领域应用发展的分析,阐述人工智能对书籍设计出版的积极影响,探讨人工智能在创意能力、审美能力、情感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对书籍的设计出版提出智能辅助设计和智能个性化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人工智能和书籍设计出版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 键 词】人工智能;书籍设计出版;智能辅助;个性化设计

【作者单位】马珂,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改项目(2017BKJGLX052)。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1.018

数字媒体时代产生的新媒体形式对传统书籍设计出版产业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文化电商等新业态正以迅猛的姿态迅速成长。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指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一、人工智能在书籍设计出版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最早是在1956年美国汉诺威镇达特茅斯学院关于人工智能的夏季研讨会上被提出。由于研究领域广泛,人工智能的概念也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定义出自斯图亚特·罗素与彼得·诺维格在《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一书中提到的:“人工智能”是有关“智能主体(Intelligent agent)的研究与设计”的学问,而“智能主体是指一个可以观察周遭环境并作出行动以达至目标的系统”[1]。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在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数据挖掘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人工智能与出版、设计方面的跨界也逐步显现。

1.人工智能与写作

内容是图书出版的出发点,而内容往往是作家、学者通过学习、阅读、调查研究等活动总结、编撰完成的,同时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古代人们通过手写的方式來记录文本、图像内容,直到印刷术的出现,接近现代出版的书籍才大面积地进行传播。近些年,我们甚至可以借助语音识别技术让计算机通过“听写”,实现快速将语言转换为文本,这对人工智能来说也只是冰山一角。2015年9月,腾讯开发了一款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其可以用极短的时间生成稿件,并且通过两年多的发展,Dreamwriter已经可以通过自动学习生成模板,由最初的财经领域扩展到电影、汽车、游戏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新华网、第一财经等媒体也将写稿机器人投入使用,内容主要以事件描述和分析数据为主。而需要更为复杂的修辞和文法的诗词、小说,也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例如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研发的写诗机器人小冰创作的诗歌曾以多个化名向报刊投稿,都曾收到发表邀约。

2.人工智能与编排设计

从2013年年底开始,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设计专家,开始致力于版面自动编排领域的研究。该项研究将设计学中的审美原则与可计算的图像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可计算的自动排版框架原型。该原型通过对一系列关键问题的优化,诸如文字与图片的视觉权重、视觉空间的配重、心理学中的色彩和谐因子、信息在视觉认知和语义理解上的重要性等,把视觉呈现、文字语义、设计原则、认知理解等领域专家的先验知识集成到同一个多媒体计算框架之内,开创了视觉文本版面自动设计这一研究方向[2]。在2017年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阿里巴巴iDST算法专家分享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视觉设计》的研究,提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生成自动化可控视觉内容。智能设计的过程包括设计要素的空间布局、色彩搭配、背景适配、字体合成、风格推荐、智能交互等[3]。其中,“自动化”实现自动适应各种尺寸,自动学习各种风格,自动适应元素数量;“可控”则对结果可预测、可修改。人工智能介入其他领域似乎已经势不可挡。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人工智能并不能作为独立的主体单独呈现,人工智能更多的是转变其他领域工作的流程及模式。

二、人工智能对书籍设计出版的积极影响

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说:“大体上而言,AI看起来似乎比上一次创新浪潮更有可能在统计数据中捕捉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人工智能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对高附加值生产类型的劳动投入。”[4]我国现代书籍出版产业主要还是以纸质媒介为主,出版活动中从选题、组稿、编著、审读,再到设计、出版发行的一系列工作都需要高附加值的人工脑力来参与完成。人工智能对提高书籍设计出版的效率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智能选题。书籍出版发行的终端一定是读者,传统出版选题流程的痛点就在于出版社与读者的距离太远,图书出版形成一个单向过程,读者只能被动接受。或者出版社通过传统的调研和咨询方式来获取读者需求的数据,再进行选题出版发行,必定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周期,而对于一些市场需求变化很快的书籍来说,传统的数据获取方式会带来滞后性。由此可见,数据将会是未来生产力的源泉,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对读者的购书阅读行为进行有效记录,通过数据勾画出受众人群的需求,由此确定的选题方向会更加准确。

第二,智能编辑。传统的编辑工作主要包括组稿、修订、审校,应该说每一部分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并且不排除人工出现的错误率。深度学习可以说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技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对作品中的语言文法进行纠错,进而能够承担大量繁冗耗时的工作,这些问题是可以被基于海量数据支撑并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的。而现代编辑则可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人工智能暂时还不能完成的判断和决策等核心价值上。

第三,智能设计。书籍设计作为图书出版环节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的销量,人们在阅读时不止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汲取。而书籍设计中的图文编排部分是在前期书籍整体创意设计定位完成之后,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内容,现在还主要依靠设计师使用编排软件来完成。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应用研究内容,设计者可以根据人工智能对阅读受众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强的书籍策划设计方案,并利用自动编排软件对内文进行编排与调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计从业者的工作强度。

三、人工智能应用于书籍设计出版中的不足

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并不能说人工智能已经无所不能或可以大量取代人类的工作,人工智能在书籍设计出版的应用中还不具备人类独有的诸多能力。

1.创意能力

创意可以说是未来书籍设计出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类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其具有强大的思维能力,比如具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等。书籍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图像、文字、色彩,人类可以通过日常积累的知识、经验、常识,以及运用设计方法对多种形象进行组合、探索和转换,通过对书籍内在构成的理解进行设计,最终创意设计的结果形成书籍物性的造型,书籍造型与神态的珠联璧合,才能使书籍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面貌[5]。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前还需要大量的样本来完成深度学习,而这里提到的书籍神态,当前阶段的人工智能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前面所提到的诸如写稿机器人、版面自动编排框架所产生的产物还是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问题。

2.审美能力

吕敬人曾说过:“书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欣赏形式,它具有物质性、时间性、空间性、流动性,书是信息诗意栖息的建筑。”书籍设计出版的最终成型,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来展现,以此引发读者的“五感之美”,这是人类感知所具备的特殊能力。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感知能力对具体物象进行评判,例如评价一本书设计的美与丑、书籍形式与内容是否统一,但这种评判在一般通用标准之下总会产生偏差。审美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也很难用数据规律赋予机器人审美的能力。并且审美能力是一个跨领域的能力,例如书籍设计中将内容传达转化为理性结构的过程就需要涉及编辑学、逻辑学、美学、装饰学、图像学、工艺学、设计学等,这对人工智能来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情感表达

人们会有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情绪表达,而当前的机器人还不能理解人类的喜怒哀乐。例如朱赢椿创作并设计的《虫子书》,全书没有任何文本,然而这并不是一本介绍虫子的书,而是他对蜗牛、蚯蚓、椿象等小动物行走痕迹的发现与整理,在他眼中仿佛都是一幅幅书法作品或是山水画。而人工智能对人类情感的表达也仅仅处于模拟阶段,计算机能够做到的还主要表现为“情感计算”,及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储存、搜索和运算能力来计算、分析与情感相关的外在表现,如面部表情、心跳速率、皮肤温度等生理特征[6]。除此之外,让机器人试图去理解感性的设计过程并非易事。

四、人工智能视域下书籍设计出版的未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确实超乎我们的想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书籍设计出版之路。其实不管是出版者还是书籍设计者,一种新产物的诞生并不预示着前物的消亡,未来的发展应该是跨领域的融合发展。

1.智能辅助设计

人工智能应该作为一种手段出现在书籍设计出版领域,人类具有远超人工智能的创意能力,而工作效率、精准度和耐久度却又不可与人工智能比拟,因此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完成需要大量人工、耗时、重复性的工作。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效率必定会大大提高,同时成本也得到降低,但也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不容易被机器人取代的决策能力、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未来应该作为一种设计手段,辅助人类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

2.智能个性化设计

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应该可以轻松完成同类型书籍的普适设计,当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书籍应该成为一个双向传输的媒介,不应该只要求读者被动接受。个性化设计在未来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方向,比如小说的内容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及喜好在过程和结果部分发生选择性变化;书籍设计的形式、形态运用多媒体综合表现,在进一步虚拟化的同时应增强除视听语言以外的触觉、嗅覺等感受,同时对书籍设计的要素图形、文字、色彩进行个性化调整;私人定制式的纸质书籍设计或将成为欣赏、收藏的奢侈品。

人工智能视域下书籍设计出版之路,应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去支撑和优化设计出版的过程,将一种新型的阅读体验融入传统媒介中,拓展书籍设计自身边界,同时延续人类智能的人文优势,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载体。

|参考文献|

[1][美]斯图亚特·罗素,彼得·诺维格.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X Yang,T Mei,YQ Xu,etal.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Visual-Textual Presentation Layout[J]. Acm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 Applications,2016(2).

[3]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视觉设计[EB/OL]. (2017-06-19)[2018-03-30]. https://blog. csdn. net/gamay/article/deta

ils/73466081.

[4]李开复,王永刚. 人工智能[M]. 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5]吕敬人. 书籍设计:书艺问道[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6]陶峰. 人工智能美学的现状与未来[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2-12.

猜你喜欢
书籍人工智能智能
鲁迅与“书籍代购”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就业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