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君
设置“陷阱”是高考选择题的一大特点。高考地理选择题常多角度多层次地设置“陷阱”,增加错误选项的迷惑性,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地理思维能力。考生若熟悉“陷阱”的设置方式,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就能够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地理选择题中的“陷阱”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误联因果
“误联因果”类选择题中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第一,结果和原因的表述都正确,并能用原因正确解释结果(或者二者密切相关);第二,结果和原因的表述都正确,但不能用原因正确解释结果(或者二者无关);第三,结果是正确的,但原因的表述是错误的;第四,结果不正确,但原因的表述是正确的;第五,结果和原因的表述都是不正确的。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找好切入点,分清“因”和“果”,然后去理解、分析、比较每个选项中结果(或判断)和原因(或条件)的表述是否正确,判断原因是否能够解释结果。
【例1】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不同,产生的地面辐射不同。下列过程因果关系推导正确的是( )
A.纬度低→穿过大气的路程短→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
B.纬度低→等量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面积小→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热越集中
C.纬度高→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等量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面积小→光热越集中
D.纬度高→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穿过大气的路程长→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多
【分析】如下图所示,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面积越小(AB 【答案】D 【例2】下图为2017年某日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天气系统M的成因和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动力因素 ②热力因素 ③辐合上升 ④辐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结合图示可知此时是北半球冬季。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上产生势力强大的冷性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得低压保留在海洋上。所以,M低压即为残留于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动力因素形成的,故①的表述是正确的。很多考生会错误地认为所有的低压、高压系统都是热力原因导致的,误联因果,错误地以为②的表述是正确的。 【答案】A 二、混淆概念 对地理基本概念的学习,有的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对概念的记忆上,而对概念的科学性、严密性、完整性及其关联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容易导致概念混淆。混淆概念类选择题往往通过不易区分的概念,或利用对某些概念进行模糊或片面的表述来设置错误选项,遇到此类试题,考生要提高警惕。 【例3】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地壳被一些构造带划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 C.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作用的结果 D.喜马拉雅山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分析】A项混淆了“地壳”与“岩石圈”这两个相关概念,D项混淆了“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的概念。 【答案】C 【例4】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 不斷增加 D. 逐渐减少 【分析】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两者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始终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说明城市人均用地总体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这里涉及增长量和增长率两个概念,前者为绝对数据,是用于说明一般数量概念的数据,如地理事物的各种自然数据(气温、降水量等)以及统计数据(人口数量、粮食产量等),后者为相对数据,是建立在绝对数据的基础上,用于说明地理事物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数据,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区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C 【例5】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 ) A.流域面积在逐渐减小 B.湖盆地势东南陡,西北缓 C.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补给 D.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带 【分析】根据图中标注的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及湖泊流域边界可以判断:该湖泊流域面积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湖岸线范围,即湖泊的面积缩小了。而A项混淆了“流域面积”和“湖泊面积”这两个概念,是错误的。 【答案】B 三、定势诱惑 在考试中,考生习惯根据平时训练所积累的思维模式和答题规律,利用比较固定的方式、程序去寻找正确答案。对于常规题目,这种定势思维有助于考生快速解决问题,但是,在题目发生变化时,如果考生的思维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则容易误入圈套。解答定势诱惑类试题,要注意问题实质的变化,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找出正确的答案。 【例6】近几年来,我国电解铝产能向西部地区逐渐转移,在新疆集中了大批产业。
图a为我国铝土矿的主要分布图,图b为2010年以前铝工业主要部门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氧化铝烧结工业布局类型为( )
A. 动力指向型 B. 原料指向型
C. 市场指向型 D.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分析】通过材料我们不难发现,氧化铝烧结工业的分布地区即为我国铝土矿的主要分布区,所以其工业布局应为原料指向型,但教材中常提到“炼铝业是动力指向型”,很多考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容易误选A 项。
【答案】B
【例7】沙湖曾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下图分别为2000年与2016年沙湖面积的分布图。16年不间断地填湖开发,把沙湖面积从四面向中心挤压,绿色的湖水逐渐被黄褐色的土地所掩埋。另外还修建了一条路,将沙湖拦腰截断。近年来沙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工程建设
C.水产养殖 D.治理污水
【分析】从材料中可知,因为16年不间断地填湖开发,使沙湖面积逐渐减小,再联系“城中湖”及图中建筑可知,武汉市为了发展不断扩大城市建筑规模,进行工程建设。因此,工程建设是导致沙湖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有些考生忽略了题中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按照定势思维以为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都是围湖造田,容易误选A项。
【答案】B
四、表述绝对化
高考地理选择题中有绝对化表述的选项大多是错误的,这类题目的选项中一般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暖流都是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等错误表述;但也有些是正确的,因此必须仔细分析。
【例8】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循环经济( )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D.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分析】各种类型的工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由图可知,该地企业彼此间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故D项错误;该区域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B项错误。
【答案】C
五、以偏概全
高考地理选择题中某些选项的表述在一定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考生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不要以偏概全。
【例9】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关于图中甲、乙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变质为甲 B.甲变质为乙
C.乙侵入甲 D.甲侵入乙
【分析】甲为花岗岩,属侵入岩,读图可知甲岩层侵入乙岩层体内,故D项正确,C项错误;有些花岗岩可以变质成为片麻岩,但要注意岩石的生成时间,乙岩层(古生代)形成于甲岩层(中生代)之前,所以在这里甲不可能变质为乙,B项以偏概全,是错误的。
【答案】D
六、枝干不符
這类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选项的表述本身往往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此是错误选项。
【例10】下图是某城市发展规划图,上述城市内部结构变化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是( )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行政对功能分区的作用扩大
C.市政投资增加很多 D.城市热岛效应得到缓解
【分析】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会增加市政建设成本,故C项正确;城市布局与经济作用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功能区分散有利于降低热岛效应和适当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但这是属于有利影响,跟题目所说的“带来的问题”不相符,所以A项和D项错误。
【答案】C
【例11】下图为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该地对玉米生长的有利条件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大湖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再加上受五大湖水汽影响,夏季和冬季地区降水多,年温差小(夏季气温降低,冬季气温增高)。而玉米春季播种,夏秋季节成熟,不属于过冬作物,因而冬天降水多和气温高对玉米都不会产生影响,故排除C项和D项;夏季降水多,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利于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故此题选A项。
【答案】A
七、隐含信息
这类试题的关键信息往往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如果没有把握题干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很难找出正确选项。
【例12】垄膜沟植是指在田间起垄开沟,垄上覆盖塑料膜。下图是某地垄膜沟植模式示意图,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广东 B.安徽 C.吉林 D.甘肃
【分析】垄膜沟植技术用的是地膜,地膜既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避免秋冬及早春休耕时期土壤水分的大量蒸发,又可以起到集流雨水的作用。田间的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可以将雨水集流,使之渗入农作物根部,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所以,该技术最有可能在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使用。再结合图中信息“春小麦”可知此地应是我国的中温带地区(如北疆、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
【答案】D
看似简单的高考地理选择题其实布满了“迷魂阵”,考生一不小心就会误入“雷区”。因此,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同学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留心“陷阱”,学会整理错题,吃一堑,长一智,才能在高考中减少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