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

2018-07-11 07:27罗清明
求学·文科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理论材料发展

罗清明

【热点背景】

创新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其中思想理论的创新尤其重要。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2018年3月11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载入宪法。

【知识延伸】

一、从近代到当代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泽东思想及其实践,如工农武裝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南方谈话、“一国两制”等;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二、近现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列宁主义及其实践活动,如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西方经济理论及其实践,如重商主义、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

【命题趋势】

视角1: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的历程及其实践

(1)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国情相结合,通过十月革命,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为巩固政权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列宁主义。

(2)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一国两制 ”的理论,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江泽民结合国内外形势,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的建设角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锦涛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提出科学发展观,从如何发展的角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视角2:邓小平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对比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提出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市场的因素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变过去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控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凯恩斯主义理论: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为了应对市场机制的失灵,提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视角3:中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差异及原因

俄国革命依靠的是“城市中心论”,通过占领中心城市,进而控制全国;中国则是依靠“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俄国发展资本主义,城市中工人阶级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传统农业国,资本主义不发达,城市反动势力强大。

视角4:近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内容及差异

(1)重商主义主张发展工商业,储备金银,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发展外贸,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2)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想以亚当·斯密为代表,他认为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可以自然而然地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降至最低。

(3)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以此来解决市场机制所带来的弊端,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4)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张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是其代表。

【模拟演练】

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各国结合本国国情,在实践中走出了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有: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自己支配……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厂矿企业,由国家经营;中小型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贸易垄断,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前提下,允许自由贸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三 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摘编自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是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这两者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2)继承和发展:坚持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控制,通过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从而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坚持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经典理论可以科学地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可以完善与发展经典理论。

【名师点拨】

以上问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知识范围,考查考生宏观把握历史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第一题至第三题都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答案的来源就是材料和课本知识,记住寻找信息时要把材料信息放在第一位。第一题和第三题是“概括特征(或措施、现象、表现)”类问题,得分关键在于逐行、逐句、逐层全面地提取有效信息,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第二题是“说明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类问题,得分关键在于把握材料信息与课本知识的关联,准确表达其内在逻辑。第四题是“认识”类问题,回答该类问题可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特定历史环境、规律性认识等角度去阐述。

猜你喜欢
理论材料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最美材料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