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

2018-07-11 07:27张敏
求学·文科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考查传统材料

张敏

【热点背景】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软实力是当今国际竞争中展现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知识延伸】

一、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等。

二、近现代中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内容、影响及其局限性等。

三、当代中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命题趋势】

视角1:文化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在一定历史时期下,文化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如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有关,反映出古代文学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的趋势。当然,高考也会考查不同阶段下唐诗反映的时代特点。出题者一般会给出材料来考查这些文学体裁的时代背景、特点、成因。

视角2:古代戏曲艺术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作为国剧,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出题者一般会结合其他剧种考查京剧兴盛的原因,或者直接给出相关图文材料考查京剧的特点、发展阶段等。

视角3:书法与绘画艺术

出题者一般会给出文字材料或图片来考查某种书体的特点,或汉字的演变历程,以及绘画、书法艺术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等。

视角4 :儒家思想的演变

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内涵、影响以及其现实意义,或者考查不同时期西方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等。

视角5 :从历史反思的角度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内容

中国古代科技(如四大发明等)在中国生根,但没有开花,却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社会的转型,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中西方文化、社会经济的差异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视角6 :“双百”方针的内涵、影响等

考查“双百”方针出台的背景、内涵、特点及影响等,或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来对比考查。

视角7: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毛泽东先后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思想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视角8:从新文化运动角度考查传统文化

考查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所产生的影响,或考查考生对这种态度的思考、认识与评价等。

【模拟演练】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发展与东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时代特征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们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则侧重于道德伦理教化,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材料三 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余英时《论文化超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1)优秀传统思想:要珍惜生命又不能苟且偷生;仰慕、學习圣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学习要趁早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进德修业。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增强。表现:学习“天道自然”“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

(3)关系: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抛弃传统文化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对于传统文化应随时代发展赋予其新的内容,实现文化创新;时代的发展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名师点拨】

第一题,根据材料一《颜氏家训》中的“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概括归纳其反映的传统思想。

第二题,根据材料二“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结合时代背景及欧洲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可以概括出欧洲掀起“中国文化热”的主要原因。由“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据此来批判被他们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可以概括归纳出欧洲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

第三题,根据材料三“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再综合前两则材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概括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猜你喜欢
考查传统材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最美材料人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