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凤玲 谢志平
【摘 要】本文提出良好的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研究概况、研究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创业素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素质 综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036-03
就业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事关国家、社会的稳定,事关学校的社会地位的提升,事关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随着大学扩招模式的开启,历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上升,促使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对大学生就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在努力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學生创业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营造创业氛围,创造创业的平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应关注的问题。从大学生创业素质入手,研究创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研究状况,利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平台,采用篇名检索法分别对“创业素质”和“学生创业素质”进行检索,近十年(2008年至2017年)各年份发表创业素质和学生创业素质的文章数量如图1所示:
在创业素质方面,2008年全年公开发表论文30篇,2009年发表24篇,数量有所下降。2009年以后,对创业素质方面的研究呈现直线上升态势,2012年到达顶峰,当年公开发表论文66篇。2013年开始,学者们对于创业素质方面的关注度有所下降,2015年到达低点,当年公开发表论文仅38篇。2016年学者们公开发表论文数量又开始增加,当年发表论文65篇,2017年又出现数量下降现象。从历年对创业素质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学者们对创业素质聚焦度还不够,稳定性不高,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学生创业素质方面,学者们研究的热情不高,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公开发表论文总共61篇,平均每年6篇左右,其中2011年公开发表学生创业素质论文最多,达到15篇。由此可见,学生创业素质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学生创业素质问题尚未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该领域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有较多的问题值得深入探索。
(一)关于学生创业素质内涵的研究。在创业素质的定义方面,大多数学者是从素质的结构入手,结合创业的元素,对创业素质加以定义,常见的观点有三类:创业素质的“三要素”说。胡晓龙等人认为创业素质是个体通过后天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等方式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能够使之完成创业过程并取得成功的品质和能力,包括心理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创业素质的“四要素”说。邓国军等人认为创业素质是指贯穿于整个创业过程并能成功实现所创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包括创业心理素质、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各种素质的集合。创业素质的“多要素”说。刘晓春、张宇立等人认为创业素质是一种包括意识、观念、知识、技能或能力、经验和人格在内的复杂结构,是一种综合性的主体因素。
在创业素质的结构方面,不同的学者持不同观点,主要有:一是“二要素”论。周建认为创业者素质应包括人格特质和能力特征两个方面。二是“三要素”论。胡媛媛以医学院学生为例,认为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素养三个方面。蒋保伟则认为创业素质除知识、能力以外,还应包括创业品格。王占仁等人则认为创业素质包括创业认知、创业情感、创业能力三个方面。三是“四要素”论。肖海慧认为大学生的创业核心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等四个方面。目前,这是学者们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多数学者都按照这个维度探讨学生创业素质。四是“五要素”论。余可发认为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学习与创新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对企业运作与市场开发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五个方面。五是“六要素”论。陈新开认为创业素质应包括自主的创业意识、良好的文化修养、自信的心理素质、求异的个性、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实践的品性六个方面。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陈宏凯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四个必要性,即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大的需要,有利于塑造未来创业群体,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意义方面,李小红认为高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标,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之一。
(三)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问题研究。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问题方面,学者们主要从国家与社会(宏观)、学校与家庭(中观)、创业者个体(微观)三个维度来进行讨论。
国家层面,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扶持的力度不够,贷款手续较复杂,贷款利率优惠不大。二是制定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导致创业者享受的优惠不够。三是政府在营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真正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不多。在社会层面,对大学生创业的行为给予肯定的不多,多数持怀疑态度,缺乏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企业、银行对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投资不够重视,大学生创业遭遇屏障。
学校层面,学者们主要认为学校在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创业教育的社会基础薄弱;学校创业学学科建设滞后;创业教育的体系有待完善;创业素质教育理念滞后,创业教育氛围不浓;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不周密,创业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创业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强,创业教学平台建设滞后;创业课程体系不合理,创业教育方法单一;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不到位,学生创业竞赛机会偏少;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学生创业实践的需求。
创业者个体素质层面,学者们认为大学生个体还存在以下问题:创业精神缺失,创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创业能力欠缺,创业心理品质不健全,创业意志不坚定,创业情感投入欠丰富,市场风险意识不够。
(四)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策略研究。政府层面,要多管齐下,推动创业素质教育新跨越。具体做到: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提供经费保障。为学校创业教育提供经费,设立创业教育基金和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搭建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利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管理职能,寻找第三方非盈利性的创业咨询机构,为学校创业教育与实践提供咨询、指导与管理。制定相关政策,营造创业环境。政府牵头制定与创业、创业教育相关的政策,加大媒体对创业政策的宣传,营造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学校层面,学者们分别从转变观念、制定制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六个方面,提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策略,主要观点如下:一是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将创业素质培养渗透教育全过程。利用第一第二课堂、学生创业基地等平台,将创业素质培养渗透其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二是建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创业资金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以学校党委、院长组成的校级创业教育工作机构,以系部创业领导人为组长的系部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和以学生处牵头,各学生社团为成员的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建立学校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创业素质教育的奖励机制、创业教育经费管理与使用等制度,确保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创业人才。以人为本,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冒险和开拓进取,让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在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面,以社会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学生自身创业素质发展的需要及其规律、学校培养人才的类型及目标为基本着眼点,采用创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实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学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及创业实践技能。四是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全程及分层的创业教育内容。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贯穿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五是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教育实效。通过严格规范教师招聘制度,提高入职教师素质。成立专门的创业教师指导机构,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制定激励政策,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创业成功人士加入创业教师队伍,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六是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学生创业实训(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演练活动。联姻企业,加强创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
家庭层面,学者们从两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策略:一是父母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职业无贵贱之分、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对子女创业要进行正面引导。二是父母要鼓励孩子創业,并在资金、精神上给予孩子支持,帮助子女创业,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还有学者认为要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自主意识、风险意识,为创业打基础。同时,还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子女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业者个体层面,要转变观念,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观念,不断拓展创业知识面,完善个人创业知识结构,培养自身敏感的商业洞察力、抗挫折能力,不断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为成功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存在的问题。从现有的文献看来,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研究内容有待深入。从2008年至2017年大学生创业素质文献数量来看,近十年学者们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研究力度还不够,研究主要焦点聚集在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内涵和培养策略两方面内容,过于单一。而对于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研究视角不够广阔,内容不够丰富。
二是实证研究内容缺乏,研究的效度不高。多数研究仅停留在从理论层面探讨大学生创业素质问题,只有少部分学者是通过调查、访谈的形式进行研究。在做调查研究时,选择的样本较小,反映的问题没有普遍性,难以真正切入到问题深处,导致提出的策略缺乏针对性,研究成果实用性不强。
三是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不仅受家庭、学校因素的影响,还与社会文化、舆论环境、团体文化密切相关,而目前对于这些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有更多探索的空间。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趋势。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展。学者们目前从心理学、教育学视角对大学生创业素质进行探讨的文献较多,而素质结构的形成不光需要外在的教育、训练,还需要内在的熏陶、自我提升。从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多维度探讨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问题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采用群体抽样,运用问卷、量表进行调查,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出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结论是未来研究发展的一大趋势。对创业者进行访问、专题调研、实地跟踪提取创业者素质结构中的关键因素是准确把握创业者素质的一大关键手段。
对比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与国内相比,国外对于创业教育、创业素质领域的研究相对成熟,创业文化、创业环境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学者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研究技术、方式方法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对学生创业素质进行对比研究,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体系,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创业素质。
[1]胡晓龙,徐步文.创业素质、创业文化、创业意愿的相互关系与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5(11)
[2]邓国军,费英秋.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1)
[3]刘晓春,张宇立.谈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社会科学战线,2006(2)
[4]周建.财经类大学生创业素质构成及测量模型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
[5]胡媛媛.医学生创业素质的目标定位及培养途径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6]蒋保伟.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
[7]王占仁,林丹.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论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2(3)
[8]肖海慧.大学生创业素质分析[J].职业时空,2010(12)
[9]余可发.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维度及其综合评价—— 一项来自江西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探索性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3)
[10]陈新开.论高职生的创业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11]陈宏凯.大学生创业与创业素质的培养[J].巢湖学院学报,2008(4)
[12]李小红.文化经济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6(2)
[13]杨超敏.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D].长安大学,2012
[14]李尚群,刘强.创业教育—— 一个大学教育主题的确立与阐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15]“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课题组.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报告[J].调研世界,2013(11)
[16]李姗.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17]赵观石.论我国大学生的創业素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7)
[18]任湘,易自力,夏金星.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19]薛丹.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8)
[20]隋博文,董雄报.高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
[21]林莉.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
[22]杨俊英.关于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思考—— 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
[23]李红.创业素质及其培养策略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4]薛玲珑,吉鸿.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及其发展性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7)
[25]曾媛,胡明山.大学生创业素质现状、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5)
[26]王莉,易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报业,2011(4)
[27]杨非.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研究——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8]周男.大学生创业素质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
[29]金崇华.高职学生创业素质与职业价值观教育[J].职教论坛,2011(3)
【作者简介】肖凤玲(1987— ),女,湖南张家界人,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谢志平(1984— ),男,江西玉山人,浙江交通技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