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
北约峰会今明两天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这次峰会吸引了外界瞩目,也将成为西方世界面临的又一次“压力测试”,而这一次,压力仍然来自西方内部。
在美国对待北约和欧洲安全机制的态度上,可以看到两幅似乎矛盾的画面。一方面,“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向北约发起一系列冲击波。从特朗普竞选时高呼的“北约过时论”,到去年5月北约峰会上对集体防御条款的“大打太极”,再到去年7月访问波兰时传递西方团结信息的“标准化”演讲,美国北约盟友的心情仿佛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尽管当前特朗普对待北约的整体言论有所收敛,但军费分担问题仍是美国与北约盟友的焦点问题,核心是特朗普要求北约各成员国尽快将其GDP的2%用于国防开支。本次峰会前,特朗普还不忘向北约盟友喊话,“你们要支付自己的账单。美国不会包办一切”。这一要求的根源在于特朗普坚持以“美国优先”原则指导其与北约盟友的关系,利益当先、责任置后,认为盟友任何“搭便车”的行为都是耍无赖。
必须看到的是,欧洲防务开支近几年已经处于上升趋势。2014年北约威尔士峰会上,北约成员国签署“防务投资誓约”,主要内容就是号召那些没有达到2%标准的成员国停止削减防务相关预算、逐渐增加防务支出,并在10年内实现GDP的2%用于国防开支的目标。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欧洲国家猛然意识到自己并非已经迈入“后现代”,而是仍要面临“战争与和平”的考验,地缘政治博弈的现实促使其不得不继续加大防务支出。
实际上,过去的美国总统同样要求盟友增加军费开支。但与特朗普不同的是,他们推动盟友增加开支的部分原因,是针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考虑,而特朗普给盟友的理由纯粹从经济角度出发,只是为了避免美国再“吃亏”。特朗普对北约“功利化”的认知已经让欧洲盟友产生深深的不安全感,欧洲担心美国的安全保障不再是无偿和无条件的,欧洲的战略“松懈期”或将终结。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领导人和官员纷纷提出欧洲应加强战略自主,不仅要在经济上与美国“有限切割”,还要在安全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和捆绑。
北约盟友认为,强调欧洲需要承担更多责任没有错,但责任分担的重点不应只是军费,更应是扶持欧洲自身防务能力,包括鼓励欧洲国家在欧盟框架下开展防务合作,如在法德领导下发起的“永久结构性合作”(PESCO)。欧盟自发的这些倡议对提升欧洲的防务效率、增强欧洲国家间协调有重大意义,也将在客观上巩固北约中的欧洲支柱。然而,美国对欧盟的防务倡议心存怀疑,并不乐见其成,欧洲认为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北约盟友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则是俄罗斯。冷战后,北约存在的一大理由就是在地缘政治上继续遏制俄罗斯,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特朗普对俄罗斯以及普京表现出来的暧昧态度,让北约盟友极为忧虑。就在本次北约峰会后没几天,特朗普还要和普京在赫尔辛基会晤,这一时间点的安排让外界增添了几 分遐想。一场不欢而散的北约峰会和一场言谈甚欢的“普特会”,甚至如果会后美国宣布停止北约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军演,这恐怕将是北约盟友最不愿看到的场景。
但另一方面,从实际举措看,不管特朗普说了什么,美国迄今确实仍在加大对北约和美欧安全机制的投入、加强对俄罗斯的威慑及全球军事战略部署。2017年底,美国政府决定向乌克兰出售包括反坦克导弹在内的致命性武器;美国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要求用于支持“欧洲安全保证倡议”的资金增至48亿美元后,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又增加到65亿美元。美国还推动北约在美国、德国增设司令部,联合盟友推进“四个30”加强战备倡议等。
虽然特朗普与奥巴马的世界观有所不同,但美国的对外战略没有出现断层,特朗普政府仍在继续前任政府的战略收缩和重心东移。欧洲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会持续下降,美国也不会再心甘情愿参与欧洲政治、经济、外交事务的方方面面,但这都不代表北约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已经成为过时的组织。
美国希望与欧洲盟友达成某种程度的“全球战略分工”,这就要求在北约的框架下,欧洲人必须逐渐承担起自己保护自己的义务,并在中东地区发挥作用,美国则必须腾出资源和精力,放眼更具机遇与挑战的“印太”地区。在最终实现这一战略设计前,北约若能继续扮演美欧关系“稳定器”的角色,甚至能够在美欧关系出现波折时起到“减压阀”的作用,那才算真正经受住了考验。▲(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