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韩玮
1996年,时值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前夕,韦超明看到了肥料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妻子一起开起了自家的农资零售店。当时,初出茅庐的韦超明并不了解撒可富,而要说起他和撒可富的相识,就要从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说起。当年,韦氏夫妇的农资店刚刚起步,对于市面上的品牌还没有很深的了解,主要经营当地销量较好的一些大厂品牌。一次,与他们熟识的一位大厂的业务员,在闲谈时向他们推荐了撒可富,这次充满戏剧性的推荐让韦超明印象深刻。都说商场如战场,作为竞争对手,没有相互诋毁已是值得称赞,能向客户推荐竞争对手的产品,从侧面也体现出撒可富复合肥的优异质量和良好口碑。
2002年,撒可富的业务员来到柳江寻找区域代理,第一个就找到了韦超明,但当年的韦超明认为自己实力还不足以当区域代理,婉拒了,并向撒可富业务员推荐了当地其他的大型代理商。当时,化肥的市场化改革还在进行中,许多大经销商还没有完成转型,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坐商”习气,并不符合撒可富的销售思路,于是,没过多久,撒可富的业务员又找上了门。经过慎重的思考,韦超明和妻子决定迈出这人生中的重要一步。第一车撒可富的货款,他们筹了两个月,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撒可富的质量和品牌让他们充满信心。
货到的第二天,韦超明就开着自己新买的五菱之光,拉着一吨半的撒可富,开始了逐家逐店的推广。正所谓万事开头难,相比于一些小厂品牌,撒可富的价格偏高,但韦超明自有一套生意经,当时他承诺:“凡是遇到质量问题,一律包退换,年底没销完的货一律包退,即便剩半袋也退。”虽然第一次推广韦超明跑了两个县才将这一吨半的货发完,但是他稳扎稳打,实实在在的风格很快收到了成效,第二年的销量就迅速增长到了700吨。当年,在韦超明的区域,主要的作物是水稻和甘蔗,但是农户都偏好于使用价格低廉的化肥。韦超明在用量,价格,后期产量等方面给农户们详细介绍,算了一笔明白账,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撒可富性价比是远远高于其他产品的。通过多年的努力,绿森农资的撒可富销量达到了将近5000吨,
韦超明说:“经营撒可富这么久,从来没有遇到过质量问题,有意思的是,本地的零售商在执法部门抽检时都会把撒可富摆在前面,因为他们知道,撒可富一定不会出问题。”一次,柳州的农业局、工商局等单位联合执法,发现当时的撒可富包装带上有315质量认证的标志,由于执法人员当时还不了解撒可富,认定这是一起冒用标识的案件,对于韦超明和撒可富的销售人员来说,对于自己产品是有充分自信,所以积极的配合执法人员开展调查和产品送检,几日之后,当地的执法人员专门打电话来通知韦超明,产品没问题,标识也没有问题,只是虚惊一场。多年来,撒可富的可靠质量,不仅在农户中口碑相传,在当地农业执法部门的眼中,也是逢检必过的传奇产品,有时,大家都打趣地说,撒可富的肥料直接免检就可以,免得浪费时间。
提到自己的夫人,韦超明的话语里充满了感激和浓浓爱意。从当年的一家小小的农资店到现在的大型代理商,两人相互扶持,一同奋斗,不离不弃。在生意上,妻子黄苗苗敢拼敢闯,总能在关键时候打开局面,而冷静果断的韦超明也会及时为妻子提供建议,二人一动一静,配合的十分默契。而在生活上,黄苗苗也是韦超明的贤内助,将这个大家族照顾的十分妥帖。韦超明说:“妻子带给我的是生活和事业上的充分自信,没有她,我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功。”
15年来,韦超明夫妇和撒可富的关系也正如他们夫妻二人那样,相互扶持,风雨同舟,一边是充分的政策扶持和知识培训,另一边是全力以赴的销售和推广。优秀的产品和出色的代理碰撞,让撒可富在柳州市场不断成长,为当地农户带去丰收的喜悦和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