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2018-07-11 03:44文丨
遵义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外滩遗产活力

文丨 盛 会

老建筑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承载着一代代在这里生活者的记忆,还是构建城市特色风格的“筋骨”。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如果将城市老建筑全部推倒,然后建立起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如此缺少古朴、灵动内核的现代城市,只不过是钢筋水泥堆积起来的容身之所,这样的建筑是冰冷的,承载不了一座城市独有的内涵。因此,保护好“老建筑”,不仅是一种怀旧、一种珍惜,更是体现城市文化个性的必然要求。

但是,在如何保护“老建筑”的问题,我们常常存在着两种误区。一种是缺乏敬畏意识,把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立起来,宣称城市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淘汰旧的事物是必然的,老城市要变为新城市也是必然的。于是,急功近利地追逐财政收入、商业利益甚至是政绩冲动,干出毁掉真遗产、建设假遗产、造成巨大文化损失的蠢事。

另一种是缺乏创新意识,一味地全貌保存、一切如旧地将“老建筑”泡在福尔马林的溶液里,保持原汁原味,丝毫不让改变,似乎将古建筑从推土机下“保”下来就算完事。这其实也不现实、不足取。如果一概留存,历史建筑就成了让后人裹足不前的负担。其最终结果则是,很多有文物含义的建筑,被保护之后,往往因为没有保护的资源投入,“力有不逮”,破旧不堪。

老建筑不仅应反映原有文化的延续,也应尊重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品质。诸如,上海在保护“老建筑”方面迈出了具有标志意义的一步,日前,近70年未曾向公众开放的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地块揭开了“神秘面纱”,引发社会舆论的热议;此前陈望道故居、查公馆经过修缮后向社会开放,已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普遍赞誉;6月1日起,位于外滩沿线的外滩源1号、和平饭店、中国银行大楼等7座经典历史建筑将对公众开放,市民可通过网上预约免费参观、获得导览服务等等。

通过“激活”老建筑的内在基因,让这些建筑遗产不仅有着审美价值,而且具有爱国主义的教育作用,这其实彰显了“保护诚可贵,活化价更高”的理念。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文化只有与“新”同步,才能保证文化的生命力,否则,保下来也没有意义。希望更多的地方能通过适度的旅游开发、“古建新用”等措施,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体现其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外滩遗产活力
去外滩兜兜风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遗产怎么分
活力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千万遗产
摆渡的人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