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传播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索

2018-07-11 09:12阚兆江
中国记者 2018年6期
关键词:方志中华中华民族

□ 文/阚兆江

内容提要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以影像的方式勾勒出一幅厚重悠远的中华文化全景图,以纪录的方式贯通古今,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之魂,为树立核心价值观做出探索。

2017年,一档名为《中国影像方志》的大型纪录片登陆央视屏幕,吸引了众人目光。在灵动的光影之间,中华大地上的古老县志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一部部影像志,像一块块色彩斑斓、风格各异的拼图,勾勒出一幅厚重悠远的中华文化全景图,拼出来一部认识当代中国的影像百科全书,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走进新时代、走向伟大复兴的完整的中国。

一、鸿篇巨制,真实记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国史、方志、家谱,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地方志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承上启下,记录各地的历史变革、文化传承、地理风物、风俗民情等等,形成了独特的方志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先读当地的《地方志》,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血脉”,并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盛世修志是方志文化的传统,《中国影像方志》把镜头聚焦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县城,用影像修志的创新手法让古老县志被无数观众认知,通过展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揭示中华文脉的传承发展,弘扬昂扬的时代精神,其宏大的规模与体量,是纪录片史上的创举,可谓鸿篇巨制,古今大典。央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这个重要时点上,选择全国2300多个县作为拍摄对象,全方位记录中华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举,体现的是国家媒体的格局、眼界、责任和担当。

《中国影像方志》以我国行政区划中的县和县级市为拍摄主体,每个县或县级市拍摄1集,计划摄制2300多集。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制作,2017年端午期间,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了第一季节目,随后央视十套科教频道陆续播出,截至2018年5月,66个县(市)的前世今生依次在央视的舞台上呈现,引发社会各界的集体“点赞”。在《中国影像方志》里,声、光、色、效的加入,使中华大地的历史文明更加饱满,风土人情更显韵味,节目在传统地方志分类基础上开创性增加的“创新记”分类,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当下中华民族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上的创新发展与巨大成就,为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打上了鲜活的印记。《安吉篇》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重要思想的提出,《赤壁篇》里中国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宏大展现,《灵宝篇》里青年一代压延铜箔的科技创新,《宁明篇》的生态农业和绿色科技发展之路,无一不在生动记录着当下中华民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的奋斗与创新,处处彰显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透过屏幕,观众悉心感受着中华文脉的跳动与滋养,亲眼见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砥砺前行。

二、贯通古今,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文化有“三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国家级重点选题,把握好“古”和“今”的关系,是《中国影像方志》创作的关键点。《中国影像方志》从全局中着眼,自细微处落笔,用时代眼光在贯通古今的详实史料中精选最接地气的中国故事,用国家视角审视思考那些跨越时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力量。《安吉篇》中,将竹子与人物、风俗、美食、音律等联结起来,把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和关云长的“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这些保留在国人心中的文化记忆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影像故事进行呈现,用文化视角的创新表达赋予了安吉血性担当的灵魂底色;《灵宝篇》里,从名关函谷关、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切入,远溯东周,在小学生背诵《道德经》的悠悠儿歌中唱出历史的深邃和新意,透过非遗的手工剪纸所呈现的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和老子仙丹救人的故事,再现灵宝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传承地位;《富顺篇》两次“川盐济楚”的生动叙述让人感慨万千,热血沸腾,当地人耳熟能详的盐井、豆花、刘光第、水码头等,也因有了独特的切入视角让人耳目一新。

一个个鲜活的中国故事,让各地的历史底蕴、人文气息、文化魅力和家国情怀跃然荧屏。在历史中寻找当代故事的文化根源以确定“来处”,在当代故事里努力发掘其历史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寻找“去处”,在“来处”和“去处”之间梳理建立起每一个县鲜明的文化精神坐标,《中国影像方志》就是这样在贯通古今的中国故事里触摸到民族精神之魂,夯实了文化自信之根。

三、继承创新,一部带有敬畏感的诚意巨献

取文字方志之精华,开影像方志之先河,《中国影像方志》追求的是从档案编修、史志编纂到影像历史和国脉文脉的创作飞跃。地方志是权威“官书”,《中国影像方志》兼具“官书”和纪录片的双重性质,是对传统地方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提供历史智慧、为后世留存历史证据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国家级重点选题,《中国影像方志》的文史价值不言而喻,要在40分钟的时间里讲清楚一个县的上下五千年,考验的是创作团队的历史观。

在《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中,央视科教频道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史观的创作原则,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密切合作,有非常扎实的学术支持和及其严格的史学标准,所有内容均以权威史书的原文为第一采信素材,以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为基本依靠,用以最大程度真实准确地反映地方历史文化,节目中采访的人物大多是当代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在内容取舍上则根据每个县的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历史厚重的地方就在历史文化上多下笔墨,以创新为亮点的县则会更多地聚焦当下,以确保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的三性统一。透过节目可以看出,所有的创作人员都是带着一份敬畏感与使命感在工作,这是一份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敬畏和使命。

文运兴,国运兴。近两年,中国电视界出现了文化节目的创作高峰,这一高峰的出现,说明在人民群众的心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怀着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和精神渴求的,而这份自信和渴求,又恰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步伐密切呼应。在《中国影像方志》里,既有历史文化,更有时代发展,最具当地特色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气候、河流、山川……全部收纳其中,真可谓是一部历史与当代相结合的中华文化“百科全书”。这部“百科全书”的出现,应时而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点上,深切回应着广大观众对文化自信的精神渴求,让那份根植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文化自信更加清醒和坚定。 (作者是央视科教频道总监)

猜你喜欢
方志中华中华民族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