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海华
内容提要作者从自身熟悉的报道案例出发,对党报如何讲好故事做出分析,提出了要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让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要注重锤炼语言、形成冲突,构建引人的叙述逻辑。
在这个“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时代,再真实再权威再有价值再有看头的内容,倘若依旧按传统采写方式,程序式、材料式、说教式,充斥着浓烈的八股味,让人无法卒读。党报唯有从读者关心、关注的角度出发,创作出有可读性、引人入胜的鲜活、生动的报道,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蓬勃生机。
那么,如何让党报新闻报道“活”起来?至关重要的是,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
党报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宣传好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路线,让更多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面对这样一个任务、这样一个题材,抄抄文件,抄抄数字,用干瘪的语言、干巴的数据,开中药铺似地罗列当地党委、政府出台的举措取得的成效,面面俱到,虽然也宣传了、传播了,不过,远没有宣传好、传播好。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无故事,千篇一律;有故事,与众不同”,这就是故事的魅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例。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是上至中央下至乡村都在着力稳步推进的民生工程,各地动作频频、亮点纷呈。此类报道,也屡见不鲜,然而,更多的报道是将笔墨聚焦宏观,落在政府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上,再找一两个简单事例来印证其成效,高屋建瓴。不可否认,有文章可做,但这多见森林少见树木,千篇一律,厚重但不生动、齐全但不周全,更多的只能是翻来覆去,甚至炒冷饭,易于黔驴技穷。然而,换成一棵棵各具特色的树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让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切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别有洞天。
同样的题材,《福建日报》曾刊发过一篇通讯《卢家那堵墙》,讲了一个小故事:福建省长泰县陈巷镇古龙村古老堀自然村村民卢振龙盖了一栋新楼,可垃圾围屋、交通不畅,他动了卖房的念头。有些买主被优惠的价格吸引来,可上门一看,扭头就走。于是,他垒起一堵高高的院墙。随着长泰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卢家墙外的风景渐渐变了,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也修到家门口。看看屋外景致,再看看院落这堵墙,老卢越越看越碍眼,就把墙推了。当年低价要售房的老卢说:“这回,就是给双倍的价钱,我也不卖房!”
文章不长,1200多字,从受益者视角行文,娓娓道来。看似只是讲述老卢推墙的前后经过,但正是依托于这样一个画面感十足的完整故事,将当地党委政府“以民为本、为民所想”的举措作为文章的转折点、关键所在,不着痕迹地嵌入其中,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易被记住,易被宣传,提高了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讲好故事,前提是得有一个好素材。只有坚守初心,扑下身子,双脚踩在大地上,深入人民群众一线,“身入”“心入”“情入”,把火热的生活实践作为报道主题,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主角,媒体人才能发现所需的鲜活故事,也才能让报道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具新闻价值。
故事,每个人都喜欢,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是听着故事长大的。不过,讲好故事,并非张口即来,而是有讲究的。
首先,语言要具体。新闻话语,只有努力接近老百姓的语言习惯,才能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才能让读者乐于接受,传播才能入脑入心。《福建日报》曾刊发过一篇关于因水煮活鱼这道菜草鱼走俏的经济类通讯《草鱼也想跳龙门》,文中大量使用了这样风格的语句:“如今的人们吃东西讲求鲜活,家常吃草鱼,烹饪方式单调,清蒸、红烧之外,好像没更多的吃法。这么大的草鱼一家人吃,一餐哪能消灭完?”“养殖户们恨不得能生出草鱼来多赚些钱”“看着别人做水煮活鱼、卖草鱼、养草鱼赚了钱而跃跃欲试的大有人在。不过,别急着插上一脚,先听听各家的意见和消息不迟”……很通俗、很轻松、很活泼,借用很多市井俗语,接地气,读来亲切感油然而生。细节则是对“具体”的进一步深化。好的新闻,应是“顶天立地”式,即通过具体的故事细节,以微观叙述,也就是“立地”,来表现一个宏大主题,也就是“顶天”。主题越宏大,价值越高、越重要,但若没有生动细节的支撑,那无疑是概念成篇、口号成堆,没有生命力。因此,日常生活工作中,媒体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搜集变概念化为形象化、具体化的典型事例;新闻写作时,要善于捕捉并安排进鲜活的细节,要变概念化为形象化、具体化。
其次,要有冲突。故事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冲突,没有冲突,故事也就无法形成、发展。倘若整个故事只是一条直线,没有任何冲突、曲折,这样的故事如同一潭死水。《福建日报》曾刊发过一篇人物故事《面对危险面对奖金——张陆金的选择》,讲述宁化烟草分公司城郊烟草站普通烟技员张陆金的凡人善举。文章中,三个冲突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一是主人公外表的腼腆和行为果敢的冲突;第二是在危险面前,他的见义勇为和当下社会冷漠症的冲突;第三是他拿到奖金后,是留给自己用还是捐赠的冲突。三个冲突,生动地展示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当然,并非所有的新闻都可以写成故事。尽管如此,仍可用故事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新闻表达架构,用完整故事链条来谋篇布局。所谓故事的思维方式,就是根据所要写作的事或物或人的行为的内在逻辑性,引入曲折、冲突要素,形成一个有起因,有转折,有高潮,有结果的故事链。实现这点就需要建立一个叙述模型。比如,有一次,《福建日报》一位记者到一个县采访当地一家农业公司。公司只介绍了如何用单一品牌整合一个县的农产品,推动市场销售。经资料分析,记者将文章主题提升为区域优势农产品如何打造市场竞争力,从而创造产业化效应。并用公司的一牌多品经营战略的变迁来分析,他模拟围棋对弈的程序,设计了布局、中盘、收官三个阶段,把一个公司的战略选择、变迁放在商战的氛围中去叙述和分析,把这种实战感觉直接提炼到小标题上,如“布局:一牌多品整合区域农业优势”“中盘:控制价值链关键点——品牌、标准”“收官:锻造市场搏杀能力”,结果给人一种实战的故事感。 (作者是《福建日报》要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