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的急救配合与护理中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7-10 01:10李勇琴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优质护理

李勇琴

【摘要】 目的:分析腹部损伤的急救配合与护理中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4例腹部损伤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7例。A组在急救配合中实施优质护理,B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体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乳酸清除等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B组为23.40%,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损伤患者急救配合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腹部损伤;急救配合;优质护理

腹部损伤在临床内科中为高发性疾病,其致病原因是外力导致的腹腔脏器、腹壁或大血管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腹部损伤患者多需进行急救处理,以确保其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急救配合中为该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可确保其急救效果。研究特选择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4例腹部损伤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该病患者的急救配合与护理中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4例腹部损伤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7例。A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0~61岁,平均(42.15±1.22)岁;损伤类型为:开放性损伤13例,闭合性损伤34例。B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21~62岁,平均(42.82±1.43)岁;损伤类型为: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32例。对比以上数据,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B组在急救配合中实施常规护理,即止血护理、输液护理、输血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等。

A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包括:

院前护理:急救人员出诊前应全面准备急救设备,于途中和现场人员保持联系,以评估患者情况,制定急救计划。到现场后,应检查患者的瞳孔、面色、呼吸与伤情,并测量血压,再实施抢救。若患者病情危重,应立即报告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院前转运时,应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髋关节与膝盖适度屈曲,确保呼吸通畅,给予心率、血压与心电等监护,坚持快、稳和轻的转运原则。

术前护理: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详细记录患者情况,并进行术前准备,包括常规备皮、血液准备、皮试、禁食禁饮与留置管准备等。

术中护理:向患者说明手术流程、治疗安全性等事项,告知其负面情绪可导致出血量过多等后果,使其调整负面情绪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术中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情绪反应,告知其手术进展,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术后护理: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并利用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体征,若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应给予科学处理。为患者营造舒适且安静的术后环境,协助其取平卧位6~8h,若术后8h其血压水平平稳,则可变更为半卧位。术后定时观察其切口与引流管等情况,确保引流管通畅,并定时记录引流管状态和引流液颜色、性状与量等信息。若有异常,则可能为胆瘘与活动性出血,需立即报告医生。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通过视频、音乐播放;病友间交流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严重者可给予镇静或镇痛药治疗。向患者与家属讲解该病知识,使其了解常见并发症与预防措施。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进行体位更换与床上排便等训练,并教授其有效咳嗽与深呼吸方法。告知患者排气后即可进食半流质与流质食物,确保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与清淡饮食。指导患者或家属定时给予肢体按摩,防止形成血栓。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APTT、体温、PT和乳酸清除等临床指标的恢复时间,并观察其感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加以处理,数据中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应用百分数、(±s)加以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临床指标的恢复时间

A组的APTT、体温、PT和乳酸清除等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比并发症情况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B组为23.40%,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组别n感染出血胆漏发生率A组471(2.13)2(4.26)1(2.13)8.51(4/47)B组474(8.51)5(10.64)2(4.26)23.40(11/47)χ23.887P0.0493讨论

腹部损伤的临床症状为恶心、腹痛、大出血与呕吐等,其病情危重,可能引发高热、寒战、休克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2]。其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减少死亡事件。临床中多为腹部损伤患者实施急救处理,虽然急救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术后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其预后性[3]。研究中为腹部损伤急救患者行优质护理,包括病情评估等院前护理;手术设备及人员准备等术前护理;不良情绪疏导与手术流程告知等术中护理与康复训练、疼痛护理、引流管观察等术后护理,可确保护理干预的全面性和及时性,使患者于最短时间内实施急救治疗,进而保证临床疗效[4]。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APTT、体温、PT和乳酸清除等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B组(23.40%),对比有差异(P<0.05),与何彩珍[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优质护理可提高腹部损伤患者的急救效果,使其临床指标显著改善,并可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红姬.一次性灭菌橡胶手套联合欣皮护在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新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5):135.

[2] 石义红,梁婧,张蜜香.腹部损伤患者护理评估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7375.

[3] 張晓云.晚期腹腔肿瘤病人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36):37133714.

[4] 杨应萍,张洪涛.环境温度控制在严重肝外伤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9(04):269270.

[5] 何彩珍.优质护理在腹部损伤的急救配合与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7):36953697.

猜你喜欢
优质护理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