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艳丽
【摘要】 目的:探析在产科连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前馈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1月开始将前馈控制应用于产科连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進行的剖宫产连台手术中选取236例做为参照组,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进行的剖宫产连台手术中选取236例作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护理安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参照组的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且P<0.05;参照组的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14.41%>2.12%),且P<0.05。结论:在产科连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前馈控制可使手术护理安全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 前馈控制;产科连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研究
近些年,在剖宫产技术提高和人们观察意识变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但由于安全管理的滞后,导致护理风险提高,特别是产科连台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得手术护理安全质量下降。前馈控制是指在具体工作实施前,评估以及预测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结果,同时通过控制输入环节中影响结果的扰动因素来避免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以此使系统安全得到保证,推动工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产科连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对于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主要进一步研究在产科连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前馈控制所具有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进行的剖宫产连台手术中选取236例作为参照组,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进行的剖宫产连台手术中选取236例做为研究组。参照组手术患者年龄20.5~34.5岁,年龄均值为(27.14±2.68)岁;首次剖宫产和再次剖宫产各有191、45例;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各为153、83例。研究组手术患者年龄20.5~34岁,年龄均值为(27.24±2.61)岁;首次剖宫产和再次剖宫产各有184、52例;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各为159、77例。两组在各项基础资料方面上无显著区别(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方法
参照组依据常规程序实施手术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前馈控制,操作如下:
1)风险识别:由1名医院感染监控护师、3名经验丰富护士、2名责任组长以及1名护士长组成质量控制小组。通过调查本院产科手术现场实证,并结合有关资料的查阅,对连台手术护理防控和流程节点上所具有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以此识别各个环节潜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对风险水平进行量化评估。
2)分析隐患: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由质量控制小组探究高危隐患的发生根源、诱发因素以及特点等,然后将有关的风险因素整理出来,整理得到人员因素、麻醉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手术因素、产妇因素这6个风险因素。
3)前馈控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注重以上6个风险因素,将前馈控制全方位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①完善安全保障制度:对坠床、误吸窒息、低血压等应急预案进行制定,根据高危因素,对连台接应、手术配合、体位防护等工作路径和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并对各级各岗护理职责予以规范化。②健全护理安全质控体系:对科室、护理部、院部三级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优化,对各级质控职责以及负责人予以明确,并对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和考评指标进行制定,对于护理薄弱环节以及风险隐患落实防范措施。③优化流程风险控制:要求巡回护士在手术完成前20min,告知护工和护士站对接入次台的程序要启动,并在手术候区室由专人对产妇实施约束保护、情绪安抚和身心监护,对静脉通路进行及时开放,预防因躁动发生的坠床。将双岗交叉督查制应用于手术备物中,在开台前,由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对准备情况进行自查以及互查,保障急救设备、抢救药物、手术器械的完备状态。在术中,对产妇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避免护理风险的出现,当发现产妇出现宫缩乏力、低血压倾向、出血先兆以及恶心呕吐时,立刻施行多巴胺升压,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其发生误吸。④强化安全文化教育:定期展开晨会质量控制点评、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安全互动研讨、护理风险案例评析等活动,加强护理人员对于安全薄弱环节及其危害性的意识,使其安全行为的慎独和自律性精神得到加强。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连台手术中的护理安全质量和护理风险隐患进行对比。其中,护理安全质量评定标准为护理部下发的考核细则,量表评定内容包括8个方面:核查交接、接台流程、物品完备、医护配合、用药规范、制度执行、环境管理、体位安置,共有80个条目,总分100分,根据质量缺陷程度对每个条目进行1~3分的酌情扣分,护理安全质量与评分成正比;护理风险隐患包括低体温隐患、误吸隐患、低血压隐患、坠床隐患、感染隐患。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两组的护理安全质量,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两组护理风险隐患,当结果为P<0.05,则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安全质量
参照组的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92.94±2.71)分,研究组的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98.35±1.52)分,且P<0.05。
2.2对比两组护理风险隐患
由表1可知,参照组的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为14.41%,研究组中的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为2.1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连台手术护理风险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在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的管控下,也可以得到有效防控[2]。陆宏伟[3]在研究中认为,在产科连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前馈控制,可使手术护理安全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而本次研究中,参照组的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且P<0.05,也说明了前馈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前馈控制是一种超前的风险管理模式,其可以防微杜渐,在隐患源头处规避护理风险,使护理风险隐患的发生情况得到减少。本次参照组的护理风险隐患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14.41%>2.12%),且P<0.05,也说明了前馈控制可以使护理风险的发生得到有效防范。通过识别风险,并深入分析隐患,然后将前馈控制全方位应用到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使护理安全管理得到多维度改进,以此促进安全隐患的有效杜绝和减少,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得到优化,从而保障连台手术的顺利完成[45]。
综上,在产科连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前馈控制是一种有效和可行的管理模式,可促进手术护理安全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陆宏伟.前馈控制在产科连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1):823825.
[2] 谢美文,张少芳,缪美琴.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17):218219.
[3] 胡俊,周永娣,秦莹,等.连台手术护理风险评估方案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260261.
[4] 黄爱华,樊俭.连台手术护理风险前馈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27):27452748.
[5] 张岚,张苏娟,高萍,等.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4):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