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分析

2018-07-10 01:10谢绍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7期

谢绍霞

【摘要】 目的:分析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并探讨校正方法。方法:将同一标本分成两份,并将血清标本未溶血组作为对照组,而将血清标本溶血组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会对各系生化检验指标产生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和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和提升其责任感后,能够有效校正生化检验结果,提升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溶血;生化检验结果;校正方法

在生化检验中,检查标本往往出现溶血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一般是难以避免的,虽然国内外对溶血现象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多种报道,但是目前对于这种现象的纠正方法还缺乏研究和报道。不同项目存在着不同的干扰机制,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导致纠正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阻碍了校正方法的研究。本文作者分析探讨了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校正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来本院体检的人员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为(38.1±1.8)岁。所有对象的各项身体检查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而且研究征求了所有对象的同意。

1.2方法

采用的仪器有BC1800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相关试剂等。在取血之前,保证所有对象在24小时内未进食高脂食物,且在清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血液标本主要为黄疸、脂血和溶血。每份标本都放在两个真空的采血管中,即一个为溶血血清标本为观察组,一个未溶血血清标本为对照组。两组均用3000r/min离心成为不同浓度的溶血,之后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用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清发生溶血的标本中的Hb浓度,如果浓度检测一样,可以在离心后加以检测[1]。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检测的各项生化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应用SPSS 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检验,发现观察组的总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K+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但在Na+的指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另通过直线回归方程分析,发现血清中的Hb浓度和检测标本中的指标存在相关性。比如,总蛋白的回归方程为YTP=0.266X-1.822,相关系数为0.960,而肌酸激酶的回归方程为:YCK=0.109X-0.019,相关系数为0.985,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回归方程为YCK-MB=0.081X-1.837,相关系数为0.97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回归方程为YASt=0.747X-0.628,相关系数为0.989,K+的回归方程为YK+=1.860X+0.186,相关系数为0.988,Na+回归方程为YNa+=-0.228X+0.257,相关系数为-0.990。

3讨论

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溶血现象,是现阶段血液生活检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溶血现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血红蛋白会影响和干扰蛋白质的分析,有些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会因为大量Hb释放进入血浆中而被影响。第二,血红素颜色对比分析会给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干扰。第三,红细胞中的生化成分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在实际检测中,还会出现一些导致溶血的因素:体检者在抽血时负压较大;抽血速度过快;没有彻底清洁储存血液的试管;血液在进入试管时,泡沫较多;过度晃动采集试管等。所以,溶血现象会引发血液标本发生异常改变,使最终的生化检验结果受到影响[2]。

在本次研究中,对来本院健康体检的50例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了研究,将其血液标本分别放入了两个试剂中进行处理,即一个未采用溶血处理,为对照组,而一个采用溶血处理,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总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K+和Na+的指标,经对比检测分析,两组的指标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红细胞中的生化成分浓度要比血浆的浓度高,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该物质浓度的10倍,肌酸激酶该物质浓度的69倍,所以,溶血现象会提高有些生化成分浓度。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技术也得到了较大改善,比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样本空间、生化检验结果分析标准化等因素尽可能减少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不良影响,更好地校正溶血对生化检验指标的误差,从而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同时,校正方法还包括提升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以及专业素质,在对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送检过程中和分离检验等过程中,都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比如,在采购真空采血器时,应严格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保证产品的合格性;在各项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比如具备规范且熟练的操作技能;选用恰当型号的一次性采血针头;在采血的时候,应选择正确的采血部位,不要在血肿部位进行采血,并选用恰当的抗凝剂;抽血管拔出时,操作人员应紧贴试管壁,这样减缓血流的速度,从而避免出现大量泡沫;在操作离心机的时候,应按照规定严格控制离心机的速度。如果发现标本出现溶血,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4]。

总之,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和干扰,而为了减少溶血现象的发生,一方面需控制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提升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需利用血清Hb浓度校正生化检验指标,通过各项目回归方程对轻度和中度的溶血標本进行校正,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是重度溶血标本,应重新采集标本,并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 韩春梅.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7):4344.

[2] 杨焱,杨文艳.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103.

[3] 谢海云,李优明,秦燕,刘三妹.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药品评价,2016,13(11):3941,44.

[4] 陈永红.浅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