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对照

2018-07-10 01:10李雪玲王海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胃癌

李雪玲 王海德

【摘要】 目的:对胃癌患者分别行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和术前胃镜活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1例胃癌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术后对所有患者切除的癌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确诊率、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88.73%,而术后病理的确诊率为100.00%,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术前胃镜活检的分化型病变所占比为67.60%,术后病理的分化型病变所占比为91.55%,组间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病理类型方面,术前胃镜活检所占比最高的是管状腺癌,而术后病理所占比最高的为分化腺癌,两种检查在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性较大,即组间差异值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临床检查人员需要进一步强化术前胃镜活检操作技能,以此提高确诊率,为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促使患者预后良性发展。

【关键词】 胃癌;术前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检查

据流行病学统计,近些年我国胃癌患者基础持续增加,逐渐发展为临床常见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甚至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国民生活质量[1]。在所有消化道肿瘤疾病中,胃癌致死率高居首位,因此,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对于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意义,但由于该病在罹患初期并没有特异的临床表征,诊断难度巨大[2]。笔者为了探索胃癌临床诊断最佳途径,择取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1例,对其进行术前胃镜活检,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具体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1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均与WHO胃癌诊断标准一致,且不存在放化疗史,不存在胃镜活检、手术禁忌证,不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症状;不存在系统性疾病;不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情况;不存在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碍及沟通障碍。本次研究有所有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会的要求。71例患者中有43例为男性患者,2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18~85岁,平均为(61.43±14.42)岁;病灶:10例胃窦,4例胃底,17例胃角,20例贲门小弯侧,20例胃体;临床表现为贫血、上消化道出血、上腹胀、胸骨后不适、上腹不适以及上腹痛等。

1.2方法

术前胃镜活检:基于胃镜诊断结果,对患者胃黏膜进行细致观察,如果肉眼无法有效判断组织部位,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择取胃黏膜适宜部位进行活检;如果患者为隆起型早期胃癌,需要将隆起处出去,活检顶端以及基底部组织细胞;如果患者为凹陷性早期胃癌,需要活检溃疡周边组织;如果患者为黏膜下病变,需要活检黏膜中央凹陷处组织细胞。

术后病理检查:如果病灶直径≤1cm,需要全面检查;如果病灶直径>1cm,需要取典型部位检查;通过4%多聚甲醛标本对患者病灶进行有效固定,然后以石蜡包埋,制备4m左右的切片,染色择取苏木素伊红,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内容。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确诊率、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胃癌患者两种检测所得数据均由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集与对比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参考χ2值,若最终显示组间差异P<0.05,则代表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首先,在确诊率方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1例患者均为胃癌,而术前胃镜活检结果显示,3例不存在胃癌症状,5例疑似胃癌,确诊胃癌的患者仅有63例,可见术后病理检查的确诊率为100.00%,而术前胃镜活的确诊率为88.73%;两组数据对比,χ2=8.4776,P=0.0035<0.05。

其次,在病理类型方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1例患者中,有13例为印戒细胞癌,20例为乳头腺癌,19例为黏液腺癌,19例为管状腺癌;而术前胃镜活检结果显示,有4例为印戒细胞癌,31例为乳头腺癌,30例为黏液腺癌,6例为管状腺癌;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所得数据,结果发现,相应数据组间均存在較大的差异,即P<0.05,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

最后,在分化型所占比方面: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1例患者中有65例为分化型,所占比为91.55%;而术前胃镜活检结果显示,71例患者中仅有48例为分化型,所占比为67.60%;就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组间明显存在符合统计学差异的χ2值,即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88.73%,而术后病理的确诊率为100.00%,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术前胃镜活检的分化型病变所占比为67.60%,术后病理的分化型病变所占比为91.55%,组间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即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此外,在病理类型方面,术前胃镜活检所占比最高的是管状腺癌,而术后病理所占比最高的为分化腺癌,两种检查在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性较大,即组间差异值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高度契合黄保华[3]的临床研究结果。

一般情况下,胃癌病灶以胃体、胃底、贲门居多,样本采集难度较大,胃镜检查难以保证有效;或是患者相同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不同,胃镜活检无法对病情进行客观诊断;此外,胃镜活检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镜检查的有效率。为了保证胃癌早期临床诊断有效,医疗机构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胃镜活检水平:1)医疗机构管理者要对胃镜活检工作给予充分的关注与注重,并在日常操作过程中,给予多方位支持;2)定期对胃镜活检人员进行专项技能培训,确保其可以及时接收国家化先进技术与理念,以此强化胃镜活检人员的专业素质;3)活检标本要保证2块以上;4)参考患者实际情况采集样本,只有这样才能对胃癌进行准确的诊断,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术前胃镜活检临床应用效果并不具备可观性,医疗机构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关人员的操作水平,并提高采集样本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检结果准确、客观。

参考文献

[1] 史玲,孙晓勤,史玉梅,等.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J].大医生,2017,02(Z2):216,250.

[2] 罗康华.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差异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04):752753.

[3] 王英红.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上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2(31):132133.

[4] 吴小东,郭莉.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5455.

猜你喜欢
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NM胃癌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长期吃大蒜能降低胃癌死亡率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预防胃癌 从身边小事做起
全球近一半胃癌患者在中国
“胃”爱护航
预防胃癌——从身边小事做起
恶性肿瘤死亡率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