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

2018-07-10 07:41黄楠竹
教育界·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华精神政治

黄楠竹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代表着整个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掌上明珠。文章通过研究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性,采取了多種有效的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前期基础的奠定,更好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必要性;可行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一般人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的是民族的风情、特质、风俗、观念的集合,并以最为稳定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术界则有不同的认知。一种观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包括全部的历史文化,只应包含中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段。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包含最为稳定的现实历史文化,如政治经济等方面,不包含器材与物质。其实中华优秀文化主要是以孔子、孟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以及有利于时代发展的器材与物件的综合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1.注重伦理、倡导道德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规划为伦理型。这种特征源于中国的政治结构,已经融入了家庭伦理方面,上升为以血缘为桥梁的宗族社会,宗族社会又可上升为家与国共同的宗法伦理。可以这样说,家族是社会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历代统治者统治的重要基础,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伦理、倡导道德的重要原因。

2.重视和谐与同一。仁与和的价值观与人生追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凸出的核心精神,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可以使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使人们的心聚集到一起,从而发挥出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具有中华特色的整体思想观念。从儒家的精神来看,儒家倾向于“中和”,而道家和墨家的精神文化倾向还是“中和”。因此,“中”与“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3.重视实际,追求稳定生活。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历代的人们都是以农业为主,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发展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农业重复的生产方法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视实际、追求稳定的特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追求稳定生活的农业文化。

4.注重人文教养与理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注重人文素养与理性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乐感文化,而西方传统文化是罪恶文化。西方文化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来赎罪的,从出生的那刻起他们就无欢乐而言,而中华文化在周朝便出现了重民轻神的一种思想,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滑向无边黑暗的深渊中。在中华传统信仰的外壳中孕育理性的人文精神。儒家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教育家,在他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教养。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用思想观念、观点、道德规范等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品德符合社会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华文化文明建设的内容,是解决问题与矛盾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体系,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思想政治工作处于疲乏状态,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的培养,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滞不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三、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丰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放的力度得到了不断加大,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受到了冲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都有了明显的驱动,其中包括封建迷信、自由主义等。这些社会思潮在不同程度上对倡导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产生了干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传统文化有爱国精神、集体精神等,但也有一些陋习,例如封建迷信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用来支持复古主义潮流的。我们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学中,从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随着当今社会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网络的发展不仅方便人们查找有效信息,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大学生对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渠道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解读信息时具有独特的理解能力与看待信息的视角。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民间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精神的主体逐渐被淡化。

此外,中国传统的节日也逐渐被西方节日所取代,如情人节代替了七夕节、圣诞节代替了元旦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倡导的集体主义与爱国精神等都受到了西方拜金主义的侵蚀。所以,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防止被西方思想同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爱国精神不仅要求爱护祖国的江山,也要求爱护祖国的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是我国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发出人们勇于奋斗的优秀精神,是以一种凝聚力的形式来影响人们的真实力量。如果民族没有了自豪感,也就失去了民族的凝聚力,社会会成为一盘散沙,人人自危,只有民族拥有了自豪感才会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利益多样化和各种社会潮流不断冲击社会主义所提倡的价值。特别是大学生存有崇拜国外文化的思想,对国内所取得的成绩不屑一顾,认为外国所有的东西都好于国内,甚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持有不認同的态度。所以,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精神。

(二)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高校拥有大量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具有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有些高校已经开设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储存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校教育的变化、学生数量的增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提供了较多的客体。高校大学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较为突出,他们能更好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由于长期的传统文化熏陶,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功奠定了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筛选和编制,在选择方面要选取能够使大学生易懂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大学生日常生活,杜绝教育内容过难。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知识,能够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充分利用大学生所能接受的方法来提高其学习效率。

四、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根据高校不同的现状,运用不同的大学教育模式。经校园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迫于就业压力而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专业课程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也有学生表明,愿意在学好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还有学生表明,学校课程的设置已经弱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学校的时间不是在学专业课知识就是做实验,没有时间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为选修课,还有学校只为学习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认为选修课是可有可无的教育课程,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发展。即使有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也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课程内容比较复杂,导致一学期课程完成后,学生好像掌握了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却不能从头讲述课程。这说明了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教学内容还需要重新甄选。在高校中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并没有对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从而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课程中没有明显的效果。

五、针对高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育方式

1.教师集体备课,内容分解讲授。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同一套教材下能够实现相同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防止出现自由主义,高校应针对思想政治教学采用统一的备课方法,教师在备同一门课程内容时要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难点、问题等,从而使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性。同时,在备课时,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解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当中,也可以将教学内容的难点转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可以使用故事材料、视频等形式直观地显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引导,相互学习,达到提升自我知识的目的,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同时,老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时,可以在青年教师身上学到幽默感与激情,从而带入到课堂中,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幽默风趣。所以,应该倡导团体攻关精神,发挥出集体优势,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气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创新立体教学模式。目前,高校还在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来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是被动的单方面的知识传播过程。还有很多教师采取讲授与讨论结合授课方式,很多讨论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的。创新立体教学是以讲、论、看、读、写为主的教学环节,能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二)有效促进知行合一

社会实践是思想形成的开始,是人们思想发展的动力,更是思想认知目的与思想的标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领大学生将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社会当中,在实践中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到社会的复杂,提高自身思想的认知,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办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实践当中,首先要构建出相关的实践教育体系,结合各方面力量来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场地,完善大学生思想机制,以此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推动大学生知行合一。

(三)利用媒体技术,开创新的网络教育

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客观上要求高校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利用网络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引领与宣传,使新媒体能够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中,成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动力。

(四)增强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都集中体现在大学生的身上。大学生应积极地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积极参相关活动,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与素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素质与人格的提高。所以,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人们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制定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关的规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与规则,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坚持基本原则,例如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的原则、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的原则、积极引领与循序渐进结合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深度的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要多运用灵活、综合性原则,从而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六、结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独有的文化精神,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引导作用,积极倡导中华优秀传统观念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大学生进入全面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7.

[2]凌丹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3]李博豪,孟秋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及路径分析[J].广西教育,2016(47):43-44,108.

[4]任宗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6(22):57-58.

[5]陈婷.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D].太原:中北大学,2016.

[6]李振宇.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7]于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中华精神政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