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刘冬
【摘 要】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化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达到增收节支目的,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主要从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发展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中外学者对预算有着不同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企业财务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和觉粗基础上用数量、金额的形式反映下一年度痆企业供、产、销及财务等方面的经营策略,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所以,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一般作为新的一年或几年)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可见,财务预算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一般情况下,企业按年度编制财务预算,而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则是分季度、月份落实。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因此,财务预算又被称为“企业总预算”。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我国,财务预算管理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即使已经开展预算管理的企业,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不少企业的经营者对于财务预算管理心存疑虑,认为预算管理并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正如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总所说,这么多年来没搞预算管理,照样挣钱,那些搞预算管理的企业也有不少倒闭亏损。也有一些学者把国外所谓最新的管理理论引进,证明预算管理不仅是过时的,而且是无用的。
(一)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使相关人员各司其职,提高效率。
财务预算管理明确规定了企业有关生产经营人员的责任以及目标,是相关人员心中有数,并且有效地激励机制能够调动企业生产经营人员的积极性,减少企业的费用水平,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将企业的现有资源和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各种指标被重新分类整理,并且通过向拥有决策权的管理人员传递这些信息,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
二、当前企业财务预算现状
财务预算分析就是指在预算正式确定、下达之前进行的对预算指标的分析调整工作,也就是在预算执行前所进行的预算分析工作,这一环节有别于预算差异分析。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算的编制,如果没有科学的预算编制,就谈不上管理和控制,调整和评价也只不过是数字游戏。企业应从预算编制的流程及方法等方面规范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而预算分析工作正是这一流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预算机制作用发挥的关键。企业预算管理作为落实企业战略的具体行动方案,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和安排,其目标应与企业发展的目标一致,而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应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编制预算就是制定目标和方向,并通过执行使预算管理的目标落到实处,促使企业充分地挖掘与合理利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濟效益。通过周密的预算分析,科学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目标对于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先决作用。
在传统预算方式下,一方面收集信息不仅费时费力,需要编制许多分析报表以及大量计算才能得出实际发生额与预算之间的差异;而且由于数据收集的不足将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预算方式下,由于预算编制基础的不准确,在事后分析时不论是否有利于长远战略、企业竞争力和企业价值提升,采用“一刀切”政策既会忽略了那些具有发展优势或向顾客提供直接服务的部门的特殊情况,也忽略了那些经营成果显著、成本低廉的部门,对于超支的一概惩罚,节约的一律奖励。这样就会陷入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之“狭隘怪圈”。
三、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考评体系,提高对财务预算的监督力。
传统的考评体系过于简单,在指标上和方法上都不能正确反映相关人员的努力程度,容易打消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设置过于狭隘,一方面,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也容易迫使执行人行为短期化,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根据以往有效的财务预算的经验,编制科学的财务预算方案,严格界定企业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
严格界定企业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合理调整基本支出定额核定方法,使预算资金的分配更加公正、公平、透明。在对项日支出进行适当分类、排序和严格审核的同时,切实增强项目预算编制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实现项目预算安排与部门事业发展规划的紧密结合。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编制并执行本部门相关预算,在预算内业务事项发生时负责审批,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并及时反馈、评价;对业务预算的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日常管理控制。
(三)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并且不断完善。
在财务预算期末,应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在确定考核奖惩时,为了避免编制先进预算的单位完不成预算受惩罚,编制保守预算单位完成预算受奖励的现象,可以在考虑实绩与预算的差异方向及大小的同时根据各部门预算的先进性决定奖励方案的系数。对于预算难度大的部门奖励系数大一些,对于预算难度小的部门奖励系数小一些。以此鼓励员工尽可能编制科学准确的预算方案。
(四)转变审计思路,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
根据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收入入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出发,着力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审计,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促进财务预算的合理、准确,规范和有效,促进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审计,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通过对材料采购过程的审计,有效抑制财务资金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
【参考文献】
[1]杨晔.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J].经济视角(上),2008(12).
[2]李学恩;浅议财务预算在企业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3期.
[3]陈惠萍;浅析工业制造业的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09期.
[4]陈娜;浅谈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如何与时俱进[J];内蒙古中医药;201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