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
所谓深度学习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创造的学习,是从以达成三维目标为目的的学习,走向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习。深度学习摒弃机械识记、简单重复的学习方法,倡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符合课标的理念,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实现以下三个转化,才能保证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性。
一、教学内容:删繁就简
特级教师薛法根曾提出“大道至简”,认为语文课必须返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特级教师黄厚江也曾经说过:“我以为简单就是有效。”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做到目标简明,内容简要,方法简单。
目标简明,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筛选出适合学生学情、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学习目标清晰,才能围绕目标进行主动探究,深度学习才能得以进行。
内容简要,要求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一节课安排的内容不宜过多过满,要尽量减少课堂教师讲解的时间,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只有学生拥有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深度学习才能保证。
方法简单,要求教师不再过多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而要追求方法的恰当。当教学变得简简单单,教师就能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能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深度学习才能具有实效。
教学简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裕了,学生就能反复品味、咀嚼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能进行有效的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这样的课堂真正达到了“简约而不简单”,学生的思维在发展,能力在提升,课堂充满理性的魅力。
二、学生角色:反“客”为“主”
尽管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很多课堂上,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教师决定的,学生在课堂上仿佛就是在“作客”,一切听从教师这个课堂“主人”的安排。有人说,好的课堂,上着上着教师不见了;反之,不好的课堂,上着上着学生不见了。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反客为主”,真正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实施研究,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学会“退让”,变精彩的“教”为学生有效的“学”。教师要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发展能力。当学生成为主体后,教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深度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受年龄所限,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困难、发生错误,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的引导,不仅会造成学习时间的无端耗费,甚至会给学习情绪带来影响。因此,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在学生学习“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三、學习方式:走向合作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单线式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对话、合作。即便有的课堂上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但也常常流于形式,学生之间并没有产生思维上的互动。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批判的学习,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最终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往往是在个人与他人分享、交流、互动中产生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小学生思维发展情况看,个体的学习往往很难达到要求。
因此,实施深度学习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保证深度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观点的启发与补充,因此需要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引发深度学习。当然,小学生受年龄所限,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倾听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职责,并通过适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评价,从而保证学生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深度学习的实施创造条件。
实施深度学习使学生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语文学习不再是单纯的重复和机械的记忆,散发着理性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