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居环境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探讨

2018-07-09 15:45李威刘弘一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人居景观建筑设计

李威 刘弘一

摘 要:人居环境质量与建筑设计水平关系紧密,若是人居环境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建筑设计的整体质量,需要引起建筑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人居环境,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环境的更高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中,应结合建筑的整体规划情况,建立以居民为基础的设计理念,采取适当的建筑设计方式。本文分析了现代化建筑设计思路,设计要点以及提高人居环境的措施,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人居环境;建筑设计

1 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对于居住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案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及时地更新设计理念。通过在建筑设计中融合了人居环境理念,提高在建筑设计与规划的水平,实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了居民居住的舒适度。

2 概述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的紧密关系

人居环境视野下的建筑在广义上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意义,反映了居住者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心理意识,是与归属感紧密联系的场所。建筑空间无法与人性价值相割裂,建筑空间环境与居住者的文化归属、价值定位相吻合,进而在精神与物质层面形成有效互动,体现人的存在意义,达到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不同地域的建筑和环境与相应的人居文化互为因果,其特定的发展过程展示了不同的形态与特征,具有独特的魅力。对特色空间的保存与呈现,既表明特定时空下人类某一阶段的个性和价值,又在多样化的层面构筑并丰富了人类文明。当今文化构架中,经济因素强势,刻板的城市化模式蔓延,人居环境呈现出严重的趋同现象,城市特色逐渐丧失。“建设性破坏”威胁着许多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人居文化环境越来越不宜人。

人居环境理论强调文化内涵,要求建筑与环境能从精神层面增加空间的吸引力,加强居民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满足感,进而强化其归属感。城市标志建筑、历史地段、历史古迹、风景名胜等是人居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整体环境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人居环境视角下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应着力分析和研究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建筑文化,使新建筑、环境与原有社会氛围相得益彰,更好地表达了空间追求,弘扬了社区历史,延续了环境文脉。建筑设计也要从本质上改变过于注重硬件物质环境塑造的习惯,强调可识别性、归属感和文化内涵。

3 浅议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对于建筑如果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那么前提就在于以人为本。这是因为,设计只有密切结合居民的真实要求,才能体现厚重的人文关怀。具体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有必要综合运用多样的手段来创新设计思路,确保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情感与意境。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规划应当能体现宜居性,在健全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确保回归自然。与此同时,对于当地环境与文化资源都要予以全方位的保护。由此可见,设计应当符合以人为本,从而密切结合人文与自然的景观。对于现阶段的规划而言,还应当致力于创建优美的周边环境,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措施来完成布景处理。建筑物设计不仅要体现美观性,同时也要突显实用性的价值。在完成设计时,基本目标就在于提升的美观性、适用性与经济性。

4 探讨人居环境在建筑设计方面的要点

首先,在我国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下,建筑的设计中,应体现出节能的设计要点。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理念,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的合理使用,符合建筑设计的持续发展方向。在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应该体现在设计的全过程,确保将节能理念应用在实处,针对我国大部分建筑设计中,节能措施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建筑设计应将节能设计理念,融入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真正的实现设计的节能。依照节能与环保的基本目标来设计新型,致力于设计领域的减排与节能。

其次,通过增加绿色景观的方式来体现宜居性。目前的状态下,城市居民逐步感受到紧张的日常生活气氛,居民平时需要承受较沉重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为了释放压力,设计就应当体现宜居性与生态性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致力于优化生态环境。通常情况下,居住于喧嚣城市中的居民都会渴求静谧宜居的环境,对此有必要把绿色景观融入设计中,通过构建绿色景观的方式来增强居民的生态体验。如果周围与内部都布满了生态绿色,居民就可以完全达到身心的放松,真正享受到宜居环境给自身带来的舒适感受。

最后,设计应当与生态理念密切结合。近些年来,很多地区都表现为生态脆弱的特征,这种现状根源就在于破坏生态。由此可见,设计应当密切结合最基本的生态理念,从而在根源上遏制生态恶化。具体而言,生态理念指导下的设计与规划包含了很多要点,例如保护植被与水体、防止城区空气遭受污染等。从本质上讲,系统应当构成整个生态体系中的核心部分,通过改善生态的方式来创建宜居环境。设计只有密切结合生态环境,才能体现更高的生态价值。

5 探析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措施

建筑师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及手段对人居环境进行改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对居住设计有创新的思维,因地制宜,推陈出新。

应全面、准确的分析和了解当地的地貌、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并且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价。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会具备独特的地貌、地形,山水、植物等都是纯天然的。但是往往自然條件愈优越的地方生态越脆弱、越敏感。在高强度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降低对自然植被和地貌的破坏。尤其是在建筑场地海拔高差较大的地方,更应对建筑的整体规划进行充分的结合、利用。实际上,环境如此优越的项目毕竟是少之又少的,绝大部分的项目都面临着环境的利用、改造及优化等,甚至不乏要对其进行彻底改造的项目。

在对项目周边的基本地形有所了解后,要合理利用该地段的各种资源,实现开发类型及强度的最佳分布。在任何一个项目的用地范围中,植被、山坡、水系等自然景观都不可能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分主次,明确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范围,在建设中的布局应疏密有致,对其布置进行合理的规划,将集中在地形较为平整的区域,将生态价值较高的地段作为人工景观处,使周边的景观达到最大的利用价值。

协调确定景观系统与建筑朝向、道路系统等的位置关系。居住者需求的核心是良好的自然景观,这也是土地价值的核心之处,因此,景观系统规划便成了决定道路等其他系统规划的起始点。区域通常需要根据建筑用地的自然环境等确定中心景观的位置和特征,从而结合中心景观对出入口、公共设施等的位置进行确定。

6 结束语

总之,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观的演变,体现了人类文化框架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不断深化的过程。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观应立足于自然、社会生态法则,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关注度逐渐提升,对建筑设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应在时代的发展下,逐渐的创新设计理念,增加对家人居环境的重视,提高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鑫鑫,吕云涛.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7(15).

[2] 李乘,张恺,沈杰.浙江中部地区城乡新社区集聚背景下人居环境重构的设计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7(7).

[3] 邱婵.人居环境视角下村庄设计研究——以绵阳市平武县村庄规划为例[J].中国高新区,2017(15).

猜你喜欢
人居景观建筑设计
最美城市“绿化带”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