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善于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善于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同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精准概括。作为五千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乏诸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影响人、激励人,对于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随着世界各国间交流和合作的不断深入,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的交互碰撞,必然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产生影响。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所面临的问题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所占比重严重不足。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都很少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都不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不少高校不重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设置,缺乏专门的课程和专业的师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方面也很薄弱。以上种种情况表明,大多数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目标,没有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更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课程和经典课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课虽然涉及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但是比较琐碎、凌乱,缺乏系统性,不能和思政教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教师在讲授时,由于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以照本宣科为主,不能深入细致地分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当前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穿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采取课上教学的方式,并且以教材的讲授和书本知识的学习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这种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思维活跃,勇于接受挑战和新事物的大学生。
1.3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热情。广泛涉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个人的传统文化素养。据调查,热衷于阅读经典名著的大学生近年来呈递减的趋势。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以网络文学、热门小说为主,阅读学术性著作和传统文化名著的大学生微乎其微。
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载体,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宝贵财富。据调查,超过九成的学生热衷于参与西方的各种节日, 而主动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不到四成,大多数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由来也知之甚少。可见,当代大学生中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措施
2.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契合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让学生们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需要每一个炎黄子孙传承和发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才有大展才华的机会。
2.2 注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大工程,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的分工、合作。课堂教学方面,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提高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深入研读经典传统文化名著,并结合所讲授课程,用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触动。课堂之外,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请校内外专家做一场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组织一场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竞赛等。學校的宣传部门可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专门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互动性强、受众面广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沟通。高校后勤部门可以在校园文化环境布置方面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在教学楼和宿舍楼内张贴著名历史人物画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名言名句等。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班级QQ群等,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多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
2.3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设专门课程。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国学、中国古典哲学等必修课程,同时,还要多开设一些书法鉴赏、国画艺术、中国传统艺术研究、戏曲鉴赏等选修课程,有助于开阔视野,吸引更多的同学投身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要划拨专项资金用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建设,一方面要注重现有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等),另一方面要注重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吸收。切实保证相关教师的待遇和晋升问题,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能静下心来搞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