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2018-07-09 09:46叶三俊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华政策抗日战争美国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随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做出调整,总主要经历了一个“避免介入、不干涉”的绥靖政策到“援华制日”、“结盟抗日”的现实主义政策再到“扶蒋反共”与中国人民为敌的反动政策,这一演变过程虽然表现出了其对华外交政策的多变性,但是无论怎样,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始终是服务于其“全球战略”外交总目标、围绕其国家利益这一主题展开的。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美国 对华政策

一、“避免介入、不干涉”的绥靖政策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中国政府在抵抗的同时不断呼吁美英等国制止日本侵略避免战祸蔓延,然而此时美国却在远东推行“避免介入”的政策,并于1937年7月12日拒绝了中国对于美国出面调解的要求,7月12日、14日先后两次拒绝英国提出的联合调停中日冲突的建议。美国本着避免卷入、在保持完全中立的同时维持与交战双方友谊的基本目标的情况下于1937年9月14日宣布了“中立法”,规定美国政府今后不得向中日双方运输战争物资,这就是所谓的“不干涉”政策。

美国此时采取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当时国际上对侵略者盛行绥靖之风。面对法西斯分子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试图以妥协退让换来暂时的和平。第二,“先欧后亚 ”的全球战略出发,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采取守势,企图把日本遏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尽量推迟和避免对日作战。第三,日本在此时的侵略还没有对美国在华利益构成根本威胁。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之初,采取尽量避免与列强发生正面冲突的政策,还声称保证尊重第三国在权益。因此,美国此时对日本的侵华动向还是处于观望阶段。第四,美国在日本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日本是美国三大重要市场之一。

二、援华制日

1938年11月3日日本内阁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宣称要建立“东亚新秩序”,这是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直接挑战,严重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美国对华政策开始向“援华制日”转变。1938年12月向国民政府提供2500万美元的桐油借款;1939年7月废除《日美通商条约》;1939年9月对日道德禁运范围逐步扩大;1940年3月发表不承认汪伪政权的声明并且此后多次提供贷款;1941年5月美国宣布租借法适用于中国;1941年8月“飞虎队”参加对日作战同时协同东印度政府、英国政府完全停止对日本的石油输出。

通过以上举措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美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动采取日益强硬的对抗态度同时加紧了对中国的物资援助和政治支持。但必须看到的是,美国在采取措施打击日本嚣张气焰的同时,仍然持有谨慎态度。对日强硬的同时它仍然在寻找机会向日本妥协,尤其是没有放弃谈判途径调整双方关系以避免与日本公开武装冲突。日美秘密谈判就很好的印证了美国存在企图以局部牺牲中国利益来延迟日美公开冲突的倾向。

美国这一时期对华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日本在亚太地区侵略扩张的逐渐加深,日本想要谋求独霸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区域的野心逐渐暴露,特别是近卫声明公然向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挑战,使美国感到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不得不对日本采取措施。其次随着法西斯战争的日益推进,美国更加需要中国牵制日本,中国的战略地位显得更为重要起来。而同时美国对日本的迁就和妥协主要还是因为日苏中日条约的制定表明日本在近期内不会北进,那么针对美国的南进无疑就被提上了日程,其次欧洲战局恶化、美德关系紧张促使美国力图避免同日本作战。

三、結盟抗日

1942年12月8月,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成了美国与中国结成同盟,美国对华政策进一步调整。为了更有效的维持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的能力,美国对华政策由援华制日转为结盟抗日,并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

1.美国大大增加了对华经济援助。1942年1月罗斯福致信国会要求立即给予中国经济和财政援助,并且数目应该在国会批准的基础上有所增加。随即于2月7日提供国民党政府5亿美元,此次贷款超过了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历次贷款的数额。6月签订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时又允诺将继续提供8.7亿美元的军事物资。

2.加强与中国军事合作。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是唯一能和美国共同抵抗日本的大国,如果中国被打垮,美国将独自面对日本军事威胁,因此美国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帮助中国提高战斗能力。如建立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总司令、史迪威担任统帅部参谋长兼中印缅美军总司令;派遣军事代表团到华;组织志愿空军“飞虎队”;帮助训练中国军官及军队并援助武器装备;派遣美国陆军到华作战;保护修建史迪威公路。

3.为改善中美关系、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做出种种努力。1943年1月11日订立新约,同日签订文件,放弃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过去不平等条约所给予的特权; 1943年11月26美国国会通过废止排华法案。此外坚决主张中国成为四强之一。1943年1月不顾苏联反对支持中国作为签订《普遍安全宣言》的签字国。同年11月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中国为四强之一并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四强小组机构并有权参与制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这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起了较大作用。

4.协调国共关系,发挥共产党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是这一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又一重要内容。抗战后期蒋介石为保存实力消极抗战特别是“一号战役“后,国民党的无能和腐败更加显现出来,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巨大胜利这一鲜明对比之下,美国政府不得不重视也不能不考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因此美国一方面对蒋介石施加影响要求其尽快实行改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容纳共产党,反对其反共内战消弱抗日力量;一方面又谋求和中共直接接触以达到利用其力量抗击日本,遏制中共与苏联关系、控制国共两党的目的。因此美国在延安设立了一个军事观察组以了解中共及其军队、抗日根据地的情况。观察组到延安,打破了国民党对边区的封锁,防止国共两党大规模的公开冲突,维持了中国团结抗日的局面。

美国这个时期的对华政策从短期来看是为了进一步实施其“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希望中国能更好的牵制日本,以解除欧洲战场对付德国和意大利的后顾之忧。从长远来看主要还是服务于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美国期望通过对中共的支持控制中国并以此抵制苏联。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把中国当作大国来对待的。

四、扶蒋反共政策

1943年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意大利反动政府9月投降,苏联对德开始进入战略反攻,太平洋战场日军损失惨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相比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大大降低。而且雅尔塔协定中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的保证使美国提前打败日本得到了保障,降低了利用中共力量打击日本的必要性。此外,为了战后长远利益来看,美国要把中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必然选择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政权作为其代理人。

综上所述,美国政府根据抗日战争不同时期、不同形势的发展多次调整了对华政策,但无论美国对华政策怎样调整其原则都是最大限度实现美国国家利益,都是为把中国纳入自己势力范围使中国成为其控制远东地区的忠实附庸国进而为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服务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正视美国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帮助和作用,同时更应清醒的认识到美国企图控制中国的险恶目的。这也进一步启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参考文献】

[1] 王巧荣.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1).

[2] 王旭.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D].延安:延安大学,2017.

[3] 杨雨青.抗日战争时期中美经济关系研究述评[J].历史研究,2006,(3).

[4] 梁长平.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及其演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0(3).

[5] 张勇.抗日战争前期美国对华政策述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6] 李林宇.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5).

[7] 吴敏先.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作者简介:叶三俊(1995.08--),女,漢族,江西南昌人,法学硕士,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对华政策抗日战争美国
美国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的考量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本 期 导 读
美国全球战略下的对华政策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