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玉洁
【摘 要】 在全球化和金融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综合化、全能化,使之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全球金融业逐步向着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呈现出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并行的局面。本文通过从经营风险、社会效率、经营效益、金融监管等层面对两种经营模式进行优劣势的比较分析,总结两种模式的经营发展经验,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1.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金融业历经了一场剧变,基本金融格局展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西方出现的金融自由化浪潮,普遍放松了原先的结构化管制,模糊了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经营界限,使各项金融业务相互渗透和交叉。尤其是美国于1999年所通过并实施的《金融服务现代法案》,标志着在新世纪美国正式进入了混业经营的新纪元。就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而言,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正式以立法形式确立了银行业的分业经营模式。这种在国家强制力下采用的分业经营模式,对于当时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整治及行业风险传递的防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一步步深入,特别在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在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下,我国银行业也开始了混业经营的探索之路。
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混业经营都将是全球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尤其我国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于商业银行经营走向的把控至关重要。通过比较研究两种截然相反的经营模式,审视中国商业银行分业、混业发展历史进程,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在选择经营模式时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构建出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混业经营路径提供一些想法,对于推动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有序健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
2.1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内涵。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又称专业银行模式,其核心在于将银行的职能限制在传统银行业务领域,不能涉足证券、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业务范围,各业务之间存在明显的业务界限,彼此之间业务不能交叉,管理不能混淆。一般而言,采用分业经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信贷资金的不当运用,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混业经营模式亦称为全能银行模式或综合业务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传统银行业务之外,还可以经营证券、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业务,而且各业务之间可以相互交叉、渗透进行多元化的经营和发展。商业银行可以经营投资银行的业务、保险公司的业务、也可以直接从事房地产业务,法律对商业银行的营业范围不作明确限定。
2.2 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的优劣势比较
2.2.1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支持分业经营的观点普遍认为,由于商业银行追求的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完美结合,若实行混业经营,一旦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或商业银行自身的炒作,证券行市下跌,银行就可能遭到巨额损失,甚至有可能会产生社会信用危机。分业经营模式由于其业务的专业化,在银行业、证券业以及保险业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屏障,使其中某一金融行业的风险危及其他行业的可能性较小,有效避免了风险传递由此引发的传递性风险。
2.2.2 对社会效率的影响。分业论者认为,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高社会运行效率,证券业与银行业互不干预正是专业化分工的具体体现。但银行业是一个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其要素平均成本曲线是一个很平缓的U型,它的最低点(即厂商的长期生产点)所代表的产量(提供的金融服务)要比普通行业最小平均产量大得多。因此,银行为了实现自身的规模经济效应,必然会不断地进行扩张。
2.2.3 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对于微观经济个体而言,混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实行多元化经营,享有规模经济的好处,因而在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方面具有分业经营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分业论者认为专业化银行可以在传统银行领域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使该领域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最终达到单位业务成本降低的目标,获得规模经济的效果。而混业论者则认为,在投资规模或经营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业务量越大,其单位成本越低,从而效益就越高。
2.2.4 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分业论者认为,由于分业经营模式导致的银行业与证券业专业化分工,避免了各种业务相互交叉,有利于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不可否认,混业经营模式将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混业经营模式的业务复杂度要明显高于分业经营模式,这无疑将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使相应的监管成本提高。由此可见,混业经营模式的采用将对一国金融监管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3.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发展方向
3.1 建立健全银行业法律法规。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需要配套相应的法律制度框架,用以保护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为适应国际金融自由化的潮流,创造出适合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法律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立法需要充分考虑混业经营、防范风险的要求,以及与国际金融法律法规的一致,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2 建立完善高效的社会监管体系。银行业监管作为对市场不完备性的一种补充,应与银行业的发展相适应,以达到维护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效率的目的。在商业银行转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跨行业的金融产品日益增多,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将不局限于个别行业,很有可能会危及整个金融业。完善监管制度,对混业经营实行功能监管,这无疑将会更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3.3 提高商业银行经营能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实行混业经营,必须从实际出发,转变经营观念,创新金融服务。不仅要对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进行根本性调整,进一步丰富产品和服务种类,银行还需要积极参与资本市場运作,推动财务顾问业务、投融资业务、基金托管业务等方面的创新,努力通过经验、技术、管理、信息等的输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红斌.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经营模式的选择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1.
[2] 陈静思.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转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