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单位经费管理

2018-07-09 09:46康瑞娟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费管理科研单位内部控制

【摘 要】 随着科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科研经费的大力投入,科研经费管理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如何科学、有效地在科研人员畅通使用科研经费的前提下,让科研经费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同步实现其社会效益,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迫切问题。本文从科研单位的经费管理现状入手,通过分析现阶段部分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试着从间接费用管理、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审计监督力度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几点措施,以期对科研经费的科学规范管理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 科研单位 经费管理 内部控制

绪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科研单位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金额也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几乎成为科研单位资金的全部来源。科研经费的科学、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科研人员积极性及人才培养和吸纳。因此,科研单位的经费管理必须不断加强。本文试着通过探讨科研单位的经费管理现状,以期找到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途径,力求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比得到合理的提升。

一、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的现状

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是科研项目的预算申报及项目按预算范围的执行进度情况。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科研单位对于科研经费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会计核算方面,侧重从控制日常开支入手强调过程管理。而我国科研体制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政府更倾向从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角度来评价其科研项目的进程。客观来说,当前科研经费支出中确实存在着比较普遍的低效使用、合法滥用行为。其中常见的情形包括:预算申报不够详细、会计核算不太规范、不相关费用报销等。更有极少部分人会通过经费转拨乃至以假发票报销、虚报冒领人员劳务费等方式来套取、挪用、侵占科研经费等。这些违规违法行为,一方面源于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另一方面,也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尽如人意,而导致的科研人员逆向选择的行为因素。

二、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对人员经費开支的管理办法不够完善

科研项目的人员经费开支历来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难点。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经费大都投到具体标的——物和活动上,例如购置进口科研仪器设备、主办各类会议、与科研相关的差旅交通支出等等。可是,真正的科研投入毕竟是人财物的统筹投入及合理分配,大额的科研投人并不与其科研产出直接正相关。反而是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或是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只有对科研人员提供适当的、应有的激励,才能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我国2006年颁布实施的管理办法中曾明确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中不得直接开支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内有工资性收人的科研人员的人员性费用。目前,我国对财政投入较大的纵向科研项目,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均制定了具体的间接经费管理办法,开支范围仅限于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人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生等)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发生的的与科研相关的劳务费用,承担科研项目的在职人员津贴、补助等不能直接开支。

上述人员经费管理制度的缺失,容易引发科研人员的非正常行为:首先容易诱发消极怠工,导致科研人员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申报和承担国家纵向科研任务。同时,由于薪酬与人力资本投人不相匹配,他们会尽可能地去寻找一些可能直接获取经济效益的非科研活动,影响其真正投入科研的时间精力。其次,科研人员会更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将主要精力用于争取经费使用上相对宽松的企业合作横向课题,来弥补缺失的人力成本补偿。长此以往,国家的纵向科研项目可能会缺乏一部分的高素质人员来竞争,相应的科研成果质量自然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三是容易使科研人员凭借假发票或假借科研经费的转拨来套取科研经费。

(二)部分科研经费支出不尽合理,甚至存在违规行为

虽然绝大多数科研经费支出均秉承着合法、合理、真实、相关原则,也有部分科研项目没有严格按预算执行,报销中存在违规现象。科研经费报销中违规的情况主要是报销中存在“不真实”的现象,虚列支不相关人员的劳务费等,或者报销发票中所列的明细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或通过不真实的凭据报销。虽然科研单位大都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科研经费报销制度,但在现实中仍有不相关支出的现象,有的项目组成员会将不相关人员的差旅费、非科研书籍等从科研经费中报销,虚列支不相关人员的劳务费的现象依旧存在,报销时在项目成员内部缺乏相应的互相监督机制。

(三) 科研活动形成的资产管理管理存在漏洞,部分无形资产容易流失

科研单位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所形成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必须为科研单位拥有和掌握,纳入单位进行统一的资产管理。但事实上,科研单位存在重项目轻资产的问题,更重视项目组为单位争取到多少国家重点项目,而弱化了相应对资产的管理。现行的科研单位财务制度中,没有大篇幅针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具体内容,专利主管部门虽然对部分专利权、许可权证等进行登记、管理,但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致使科研单位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无形资产浪费严重,偶尔会发生被侵权的事件,造成了无形资产惨痛的流失。

(四)相关业务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存在脱节或功能冗余

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业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有的科研单位由于相关处室之间的功能重叠,或者部分职责有互相推诿现象,责权利不明,也是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存在漏洞的原因之一。例如,有的科研单位并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处,资产管理业务模块或归入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分管,或直接归口财务处分管。而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沟通的欠缺,也会影响到科研项目的预算及执行进度。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将经费花在何处,支出是否与科研密切有关,向外单位拨付科研经费是否翔实有据,科研处和财务处存在功能的脱节或是人力的重复浪费。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管中的脱节或功能冗余.也容易导致科研经费的执行进度不尽如人意。

三、加强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的四点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

(一)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科研经费的间接费用制度

近年来国家在提高科研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管理办法。突出以人为导向,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营造宽松科研环境,使科研人员潜心、长期从事基础研究。纵向科研项目的劳务费预算比重已不设上限,极大地缓解了科研人员的部分压力。2018年,科技部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发文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财政部、国税总局也出台了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的通知,该现金奖励可减按50%计入科技人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极大的推动了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有的科研单位为了鼓励教职工申请科研项目,在绩效工资里专设一块用于奖励科研项目申请较多的項目成员。涉及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提供四技服务的科研单位,为有效推进院地合作,设立专门的科研提成制度,跟企业协作获得相应符合要求的研究项目后,项目负责人可以按项目总额的一定比例作为绩效,或是提取部分酬劳予以奖励项目组成员,作为申请科研项目的正向激励。但从总体来看,我国间接费用政策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二)完善科研单位经费的预算管理,从源头把控好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

由于科研单位对科研项目实行课题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因而应加强对课题经费的预算管理。在项目的立项阶段的事前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事中管理,保证经费开支的计划性和合理性,监督项目预算的执行,以及在项目结题阶段的事后监督管理,对科研项目的遵循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强化预算管理有利于控制课题经费的支出范围,优化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在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前提下,财务处应把好最后一道关,做好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控制,与项目研究非密切相关的直接费用支出坚决不予报销,国家明确禁止的项目严禁列支。

科技部也将部分纵向项目的预算调整权下放到了课题承担单位,并出台办法简化基础研究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落实法人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积极鼓励聘用专门的科研助理人员,将科学家从预算编制、报销等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潜心做科学研究。

(三)加强对科研经费所形成资产的管理

当前,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形成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还比较薄弱,对于流动性比较大的资产,要按照《科研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试用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严格进行登记、录入、分类、核算等工作,在科研课题结题以后,这类资产应由项目组统一保管,建立资产出借登记制度,以免造成资产的流失。对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版权、实用新型发明等,及时按成本纳入科研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尽量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

针对相关业务部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设立健全岗位和部门责任制,对跨部门的业务制定专门的流程分工表,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权分工、加强财务监督和经费审计。健全科学的科研经费内部管理体系,健全由科研单位科研业务管理部门、财务部、内审部、纪检监察部等各部门联合参与的科研经费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监督力度,对于数额巨大的科研项目进行项目审计,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使用甚至违纪问题,对于虚假外拨、假发票或虚列劳务费等违纪行为,进行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设立奖惩机制,及时发现、有力解决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绩效审计,开展事前、事中、事后跟踪审计,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效益性,以保证科研项目的正常实施。

结 论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综合实力的稳步增强,“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拥有一批高素质高产出的研发队伍,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势必也会逐年增长。科研单位应继续着手于完善间接费用管理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大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等方面入手,做好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及社会效益,进一步引领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敏,张国兵. 英国高校科研经费“双重资助体系”研究及思考[J].科研管理研究,2015(24): 29—34.

[2] 刘军民.落实创新驱动战略[J]. 方财政研究, 2014(1): 44—52.

[3] 卿文洁.我国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构建探析[J]. 湖南社会科学, 2011(4): 137—139.

[4] 张俊芳.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监管对策[J]. 上海农业学报, 2011(27): 106—109.

[5] 邵积荣,郑惠芬.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 教育财会研究, 2012(23): 28—31.

[6] 刘国恒. 基于审计祝角的科掌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5(33): 41—49.

[7] 杨杰.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 高教探索, 2009(3): 41—43.

[8] 袁继英, 申岩, 赵洁.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 会计之友, 2014(8): 110—115.

[9] 李兵, 李正风,崔永华. 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技论坛, 2011(7): 5—11.

作者简介:康瑞娟(1984—),女,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会计师,管理学硕士,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科研经费管理。

猜你喜欢
经费管理科研单位内部控制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浅析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