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01》结束了,更符合主流审美观的女团应运而生,曾经圈粉无数的黑马式选手王菊最终还是没有能够留在舞台上。
所谓主流审美观当然包括,身材合乎大众对偶像的内在心理诉求的,是瘦的。仅凭这一点,王菊的出局或许就应当在意料之中。
王菊的突然爆红不排除有炒作因素,但她之所以能获得大众高度关注,多少也和她在女团中另类的形象与言行有关系:她皮肤黑,身材结实,表达观点时直接而强势—总之,和此前以“白富美”为特征的女性形象大相径庭。
有趣的是,她此前照片曝光,也曾是“白富美”的样子。关于过去和现在,王菊表示更接受现在的模样。言下之意是不要按照他人意见来生活,关于什么是美,最需要自我的阐释。
这番言行立刻切中了大众热门话题的争议点。她被视为对传统女性审美观的颠覆者。有那么一段时间,王菊在舞台上的输赢已经不是个人的起落,而是新的审美标准对于传统标准的一次示威。如果王菊最终胜出,那几乎可以证明一种更重视自我的价值观正无形中成长起来。尽管事情并没有朝这个方向演进,但潜意识中,人们想通过pick王菊,来使自己有机会参与审美观念的一次逆转。
为什么瘦是美的?胖是不美的?
瘦、轻,似乎是现代社会给人体贴上的一个价值标签。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在《轻文明》一书中认为,现代社会以来,消费、健康、科技、艺术、时尚、建筑设计、家庭与性、政治与思想这8个角度,都出现了对“轻”的崇尚。当技术、消费、社会、政治等领域日渐宽松,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伴随消费主义崛起,对轻盈的追求也就此确立。
现代日常生活的一个典型特征,便是“厌恶脂肪”。草一样的轻食、各式健身房及线上课程、吸脂瘦身手术成了普罗之选,无论杂志、荧幕还是手机屏幕上,占据主流的永远是那些平滑、纤细、有着特定某线某肌的绝佳身材。他们的口号是:“没有什么比瘦更好的了”。
消解重量,同时也消解了更为多样化的意义。在东亚热销的美白产品,以及各种使用方便的修图App,使近年来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审美标准更为单一:大眼睛、白皮肤、尖下巴。
其实,人们对于健康有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忽略个人体质差异,而将健康一味等同于苗条或瘦,则是较为严重的概念偷换。信息泛滥,获取成本低,本倡导“千人千面”的价值观,却造成“千人一面”的局限审美观,这种巨大的反差也值得我们深思。
封面辅文的确也描绘了正面案例,一些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自律达到减肥目的的瘦身KOL,索性以此为职业,激励更多在减肥路上跋涉的后来者。从个人管理角度来看,这些案例是成功的,不过如果把这种经验移植到工作或学业中去,恐怕获得的收益更大,只集中在身材管理上,最终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人的眼光。
而榜样的力量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大多数的人难以实践。多数情况下,人们需要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减肥短期内不见效没关系,坚持昂贵花销的意义主要在于对希望的投资—轻的背后,有着不可承受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