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系统化教学方法。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改变“以知识点讲解为主”、单模态课程教学的传统课程组成方式,实现以“专业技能提升需求”、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目标设置模块化课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积极性。以国家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中心课为平台,引导、鼓励教师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寓研于教,积极主动开展教学多模块化课程,为课程革新全面推广和有效运用,最终为建立MOOC奠定基础。
2.1.1 串珠式教学模块结合
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包括专业核心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用模块和1个动态职业模块。采用“分段式串并结合”的教学模式,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通用模块采用并联模式,专业核心模块和动态职业模块采用串联模式。这是传统意义上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而“1+1+1+1”模块,是指教育平台模块、教育培养方向模块、岗位技能模块和职业技能掌握模块相结合,组成串珠式培养模式,模块之间有机过渡融入,完成教学模式。
2.1.2 模块化课程组成图解
如表1所示,由课程阶段加课程内容以及学分来组成,在这里将学期分为6个学期,3个学年(参考普通专业技术学院学年制),课程阶段中数字代表单个学期,组合方式表示该课程需要在哪几个学期学习,学分制表示修完相应课程将会有多少学分能够修满。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分析课程的教育与教学和管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客观考虑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的整体要求,科学安排教学时数,将课程内容按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找准瞄准点,定位职业岗位。课程体系主要涉及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系统课程。
表1 模块化课程组成
2.3.1 公共基础课模块
公共基础课是高校各个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每个学校根据办学性质的不同以及办学宗旨的差别,公共基础课也有不同特点,模块化课体系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课程如图1所示。
图1 公共基础课模块
2.3.2 专业基础课模块
专业基础课模块由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两个子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由不同课程构成。其中专业必修是构成该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专业选修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拓展技能的课程,课程内容如表2所示。
2.3.3 岗位实践模块
岗位实践模块主要是校企合作开发的模块,聚集校企合作管理和实践教学管理于一体,实现高效性、实时性、信息一体化。岗位实践模块包括两个渠道,其一是选择校企合作,直接去意向企业完成实习课程,另一种是自主选择职业单位进行岗位实践。在正式入职之前,学校设置岗前动员和岗前培训课程,岗位实践结束后要进行岗后评估与毕业设计,完成学分的修习。部分学生还可以参加相关等级证书的考试,顺利结束后可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选课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必修和选修模块,专业基础必修和选修模块的课程选择上,对于岗位模块属于最后生成,默认选择状态。
考评分为理论成绩测评和综合实践测评,除此之外还有特别成就加分项目。理论成绩测评包括对公共基础必修和公共基础选修的综合成绩绩点,对专业基础必修和专业基础选修的综合成绩绩点,最后理论成绩测评成绩为3个学年的综合得分均值绩点。综合实践测评包括学生在工作单位取得综合评分和毕业设计的综合评分,其中实习企业有一票否决权。但是计算机作为一门创新能力更重要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研究出特别成功项目,比如一种新程序或语言,将会采取单独奖励加分制,以上3部分构成评价体系。
表2 课程模块
针对职业性开发模块包括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职业素养、企业体验、就业指导、岗前强化、专场招聘、就业回访等部分。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电子商务信息、交易技术等服务行业不断涌现,2014年,“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更是被写进征服工作报告。总理在征服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计算机专业作为一种实用性专业,学校与多家企业都保持深度的合作关系,企业高层参与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毕业时相当于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1]窦立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功能模块式课程体系假设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