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还要干“好”

2018-07-09 10:43:04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责任状军令状责任书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把责任状当作军令状,意图通过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的方式,来倒逼责任的落实、推动问题的解决,每年都要求基层乡镇签订二三十份责任状、责任书。这种初衷是好的,但有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地方只顾压责任、不去想办法,让基层在落实责任中感觉力不从心、无以为继,甚至签了之后就直接锁进文件柜里。

责任状满天乱飞,责任书一签了之,看似传递了压力、分解了责任,实际上是摊薄了工作、淡化了重点。签责任状的目的是引导基层干部聚焦工作、聚焦责任,而不是胡乱“摊派”工作、简单“圈定”责任,更不是以此来求个“都已签了‘军令状’”的心安理得,最终使得文件上的“压实责任”沦为事实上的“推卸责任”。

责任是相互的。从签署者层面说,签责任状、责任书,本身就是一种对上级、对群众的承诺,不能把签“了”当干“了”,而应签“了”还要干“好”。另一方面,作为上级部门单位在制定责任状、责任书时,应仔细分析基层能够承受的压力和具体应担的任务,加大研究、指导和帮助的力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全程跟踪关注、适时督察反馈、靠实解决难题,让基层不仅有胆量签,更有干的能力和干好的意愿。

猜你喜欢
责任状军令状责任书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 21:37:09
责任状不是“万金油”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50
慎签“责任状”——实际是责任推脱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8
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画个像 之九将责任下移,“履责”变“推责”
重“签署”,轻“使用”
——教育责任书的使用误区
教书育人(2018年26期)2018-08-31 07:34:32
警惕“责任状泛滥病”
责任书岂能沦为“打白条”
浙江人大(2016年9期)2016-05-14 09:04:38
一份扶贫军令状
既立军令状就该“违者斩”
粘接(2015年4期)2015-01-06 06:27:35
莫让“安全责任书”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