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含有浓郁的古典意味。一是淡泊名利的人格精神。表现了“我们仨”对家的相聚相守以及酷爱读书勤奋治学,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走向高远超凡的境界;二是平和朴素的语言风格。杨绛最善于把各种对立的因素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恰到好处的理想状态;三是用哀而不伤的抒情笔调,分载过于深重的死别的悲情,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通过比喻、象征、暗示、尽显古典文化的韵味。
(子规啼)
楊绛的作品就像她的为人一样谦逊朴实。在《我们仨》中,他们一家确实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然而读者正是透过这平凡的家庭中琐碎的事件,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及人格魅力。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年轻时远渡重洋,留学英法,又在国难深重时期学成归国,足迹跨过半个地球,展示出真正的大师风范。
(清 风)
2001年,杨绛先生和清华大学签订了协议,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那些贫寒且好读书的孩子完成学业。我们常说文如其人,现实生活中,杨先生一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家中一直是四面白墙和水泥地。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离世,享年105岁。她在100岁时曾写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始终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现在,他们仨一定又相遇了。
(特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