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妍
【摘 要】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了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这一理念。研究认为,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应以深度教学为精神内核,加快促进幼儿园课程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发展性教学品质。以此为指导,幼儿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将回应性教学、对话性教学等科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情境中,积极创新完善儿童课程履历,将游戏融入学生一日生活、集体活动等方面,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深度教学;实现路径
近些年,游戏对儿童发展过程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越发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在著名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那里,游戏对儿童的主要发展价值是创造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教育部颁发的其他纲要中也提出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命题,基于此,游戏与教学、生活活动的关系应当引起研究者重视,游戏精神应贯穿儿童整个教学、生活活动之中。有学者提出,游戏与教学之间存在渐进转化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变化主要是依据两者结构化程度的高低。同时两者要有机结合,达到教育游戏化、游戏教育化。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游戏与教育结合的方式往往会出现游戏形式化、教师理解偏差等一些问题,因此,要想实现游戏化教学,不应只着眼于“教”,更要从“学”方面入手,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游戏化。
一、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是超越表层符号教学并走向意义和逻辑教学的统一,其“深”主要表现在知识、思维、学科和关系四个方面,在幼儿教学阶段,思维是主要的关注点,要培养孩子探索知识、关注知识深层意义和价值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精神内核。因此,要准确把握深度教学这个精神内核,才能更好的实施游戏教学。
深度教学与教学游戏化内在统一。目前,大部分的幼儿园教学还停留在单纯的对符号知识的获得上,对游戏化教学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偏差,大多偏重导入游戏因素、增加游戏环节等方式以吸引儿童注意力,忽略了其本质的精神内核。游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发展性教学,追求个体发展,在儿童掌握符号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发展的深刻性、丰富性和关联性,促进儿童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还应注重儿童兴趣性、成就感、自主性等体验的获得,让他们在游戏中感悟自我的变化和成长。
二、实现路径
教师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与传统哲学认识论不同,在教育学立场下的知识观中,要在知識的“假定意义”的基础上追求知识的“个性化意义”,主张构建个体的自由精神及人的发展,并以此显现出个体生命中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知识主要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以及意义三个部分组成,从符号表征到意义是知识层次由浅到深的排列过程,也是事实性知识到体现儿童对世界认识的方式和过程再到彰显知识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的变化过程,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对儿童的教学过程不能只局限于表层知识的掌握,应循序渐进,合理引导,最终生成对知识意义的思考。
掌握具体的实施策略。首先,营造多元对话、轻松的教学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摆脱被动消极的学习,通过在多元的对话性学习氛围中与同伴、教师间对话的方式达到与自我、知识的对话,主动创造个体生命的价值。在游戏教学模式下的对话应做到平等、民主,教师要放下主导者的姿态,将课堂视为一个个鲜活独立生命之间的交流,全身心投入对话。正如游戏参与者必须依靠其他游戏者的变化随机而动,此种对话是不可设计的,是开放的,这也是针对传统教育依赖标准答案所提出的要求。
其次,积极创新完善儿童的课程履历。不同于成长档案,课程履历是每个幼儿在课程学习中的具体过程经历,是一种成长的经历,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学习方法的使用、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完成程度等方面的记录,以期游戏化教学的进一步跟进。
再次,将回应性教学等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回应性教学是基于情景、理解、过程的教学,通过幼儿与同伴、教师、自身以及知识之间的互动,建立起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幼儿们去探索世界的热情。在游戏化教学中,回应包括文化思想与精神的回应、学生生活经验的回应、社会或自然背景的回应等,幼儿教师要针对幼儿不同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恰当丰富而又富有深意的回应。
最后,教学情境立体化。教学活动要融入个体真实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联系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和特点、个体经验积累等开展教学,问题来源于真实生活并与学生进行真实互动。以个体化、真实的体验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并进行反思,将同类问题归纳总结,寻找发生和解决的规律,应用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同时,教师还应改变局限于识记教学的方式,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真实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映红.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化实现途径和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31):63-64.
[2]陈瑞群.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方式分析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8(2):208-209.
[3]胡化梅.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现途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7(13):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