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娟
【摘 要】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应该按农村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大作用。
当前农村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不少家长外出务工,不少学生缺失家庭教育。形成一些学生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遇事不考虑别人和集体利益;二是脾气、性格不好,娇气、任性、倔强,也易冲动,没有毅力;三是学习生活习惯不好,很多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该做事不做,逆反心理严重。这就是我们当前农村教师普遍认为现在学生难教的症结所在,因此,培养农村学生的良好习惯意义十分重大,并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家庭、社会中有很多不良的现象。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二、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好在哪里?在确实让学生从思想上得以认可,只有让学生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最终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自觉做。”根据现我们班学生大部分是刚从各村教学点到中心小学上学的学生多的实际。从 “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两操”等进行了耐心教育时,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加强沟通,深入了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通过和学生谈心、讲故事,名人事迹,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身边的事实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三、树立典型,榜样引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习惯形成过程中离不开行为,有了行为才会有认知,才能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形成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行为实践中,自然会有一些习惯的养成,这些习惯好与不好、人们普遍认同与否,行为者自己无法判别,因为习惯养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观摩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与社会风范、社会公德相适应的过程,并且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的过程。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知识的积累是十分贫乏的,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学习,都需要接受指导,因此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更是“行胜于言”。需要榜样给他们做优秀言行的示范,让他们去模仿、去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班级充分利用墙壁专栏、黑板报、橱窗、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宣传《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及先进典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起到了模范引领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文明守纪专题演讲比赛,校规校纪知识竞赛、勤学苦练的历史名人故事会、尊老爱幼专题文艺汇演、礼貌用语专题书画展评等学生喜闻乐见爱参与的活动,将各种规章化整为零,逐项渗透,使学生在兴致盎然之时学规章,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与榜样差距,学生们才明白的不足之处,才会有意识的去模仿。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和最佳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模仿力极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学生良好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
四、制度明确,管理灵活
“无规矩不成方圆”,井然有序的大环境离不开规章制度的限定和导向。小学生处于是非观念不强、自制力薄弱的阶段,缺乏对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辨别能力,因此应制定合理、科学的道德行为标准及学习习惯标准,以明确的制度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一)制定一套完整的班级规章制度,对课堂纪律、课外纪律、班干部的职责进行明文规定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特别是后进生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二)严格监督并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早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有的学生會失去信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或是困难,并给予解决和帮助。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要给予表扬的肯定,对于做的不够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半途而废。当然,这是除了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是极为重要的,起着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也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巩固,是学生在不断的时间中养成自觉的习惯。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工作中结合学生、家庭、社会的实际,想方设法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2]《班主任工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