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2018-07-07 05:11李曾伯
月读 2018年7期
关键词:西江月对子味儿

不暖不寒天气,无思无虑山人。竹窗时听野禽鸣。更有松风成韵。 竟日蒲团打坐,有时藜杖闲行。呼童开酒荐杯羹。欲睡攜书就枕。

(《全宋词》)

【品读】

“不暖不寒天气,无思无虑山人。”开篇这句,很是散淡,倒像副对子。这对子,念念直觉空灵,实有禅意。记忆中很多对联都有这样的意味,如“庭空月无影,梦暖雪生香”,如“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无锁待云封”,如“风叫万岳,月照千峰”。此一联,似该给取个横批,或曰:被风枕云;或曰:云淡风轻。

接下来“竹窗”一句,感觉就推门入寺了,而且还坐在了竹窗瓦屋的室内,有斑驳月色碎洒阶前、墙角,清风中偶尔送来几声门外林间的啾啾鸟鸣,隐隐约约,幽幽荡荡。人身在其间,真是闲逸极了。而紧接一句“松风成韵”,意味又有不同,是从先一句的闲逸中生出了雅致。想来,能将松林之风听出韵来,还真不是普通平庸之辈、嘈杂贪婪之心能为之事。

词的上阕,漫笔写来,是长焦远景;词的下阕,也是漫笔写来,则是聚焦近影。

“竟日蒲团打坐”,一个画面,有老僧味儿;“有时藜杖闲行”,又一个画面,有老农味儿;“呼童开酒荐杯羹”,再来一个画面,有酒徒味儿;“欲睡携书就枕”,还是一个画面,有书徒味儿。四个画面,组成了一幅很生动的生活场景。奇的是,这些画面一一闪现于脑海时,我忽然想到了谪居惠州时的苏东坡。

李曾伯虽亦为宋人,却系南渡后名臣,显然与东坡有着百年之遥的光阴。他才气了得,诗词文赋无有不通、无有不精。于词,则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在很多版本的宋词选集中,多摘录其忧怀天下感慨身世之作。相较而言,我倒唯喜其此首《西江月》,喜词中所绘那出尘脱俗的闲逸味道。李曾伯二十几岁时曾作《青玉案》:“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猛拍征鞍登小岭。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

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贪看前山云隐隐。翠微深处,有人家否,试击柴扃问。”你看,此等征鞍登岭、打马峰回的年少情怀,与此首《西江月》中的藜杖闲行、竹窗枕书比起来,真是气息迥异、判若两人。

李曾伯于此首词前有小注:“宜兴山间即事。”宜兴山在今江苏省,东滨太湖。“即事”,即非久居,只是小住而已。可见,词人并非日日过得都是“蒲团打坐”“藜杖闲行”的生活。实际上,李曾伯为官多年,且多有实绩,声名显赫。但有一点,他凡事喜直言不讳,遂遭旁人嫉恨与排挤,日子过得也不怎么顺意。后,终被革官了。

另外,就“欲睡携书就枕”多说几句。此一句,不知李曾伯只是说说,还是真这样去做的。其实,在我觉来,书是好东西,该置于架上勤扫勤翻莫使惹尘埃才对,当枕,实在有些委屈了。我曾摘录赵孟頫的一段书跋于日记本上,今录于此,与读者分享:“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澄神端虑,净几焚香。勿卷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夹刺,随损随修,随开随掩。后之得吾书者,并奉赠此法。”(杨蓉)

猜你喜欢
西江月对子味儿
唐启辉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年味儿再淡, 过年都是喜庆的
西江月·感怀
在中国感受“别样”年味儿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西江月
《鲲池书院张祖培课艺》笺释及其他
桔子吃不出苹果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