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模型在高中化学预习中的应用

2018-07-07 08:03林铃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6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能力化学

林铃

化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掌握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后,普遍觉得化学学科的内容多、课时紧、学习难度大,在知识的掌握上感觉有难度。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比较零散,难以构建知识框架;二是虽然目前很多教辅资料中都有各章节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但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利用,不知道这些知识框架是如何搭建起来,从而无法内化知识。

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提到,应在教学中进行化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具体化、程式化的思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运用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形成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笔者提出“思维导图模型”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思维导图模型”应用到预习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抓实”预习环节,初步搭建起知识框架。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形成解决化学问题程序化的思想和策略。

一、思维导图模型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的方法,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模型则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知识的不同学习途径,总结归纳出的思维框架。预习时,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模型的指引下,依照教师提供的思路,构建新知识的知识架构,画出思维导图,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然后在课堂上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思维导图模型应用于化学教学的预习环节

1. 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教学四环节——“预习、上課、作业、复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尤其在课时紧、课堂容量大的情况下,只有在学生充分预习、带着问题来到课堂的情况下,课堂学习才会更有针对性。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十分重视预习环节。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如果要求他们根据预习的内容直接画出思维导图,难度偏大,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系统的构建。

这时,如果能将思维导图模型引入“预习”环节,提前向学生呈现知识系统的框架,则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学习思路,学生在预习时可将新知识套入模型中,自主构建出新知识的框架,以利于对新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预习效率。

例如,学习有机物时,学生首先要学习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其次根据结构学习它的性质,再次是学习物质的应用和制备。分子结构包括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以及电子式、最简式等。物理性质从色态味、溶解度、熔沸点等角度发散。因此,有机物的思维导图模型如下图所示。

同时,因为有思维导图模型的学习思路指引,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产生了联系,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降低,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又渗透了化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2. 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在思维导图模型的指引下,在预习阶段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且自行消化了简单易懂的基础知识,难以通过自学来理解的部分内容和疑问就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学生一方面根据教师的讲解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更专注于自己存在疑问的那部分内容的听讲上,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思维导图让学生思维可视化,通过学生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判断学生是否具有将知识形成系统的能力、在构建知识系统方面是否存在误区、是否存在知识的漏洞,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提升了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模型教学法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通过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其学习能力和思维状况,给出即时诊断,关注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成长,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思维导图模型的指引下,学生掌握了不同事物的学习思路,培养了系统思维能力,逐步形成了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这种程序化的思想会渗透到学生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在解答具体化学问题时,学生学会归纳总结问题解决的思路,自主构建出问题解决策略的思维导图,在实际解决化学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能力化学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培养思维能力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