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仪
正像当时及后世的评论家们所公认的,诗人普希金开拓了俄国文学的新世纪。别林斯基曾经说过,“读着普希金在前辈影响下创作的诗歌时,你会感到并看见,在普希金之前,俄国是存在过诗歌的;但是只要你选读他那些具有独创风格的诗歌时,你不仅不会相信,而且会完全忘记,在普希金之前,俄国是存在过诗歌的。”俄国文学史自古及今的任何一位诗人,都无法取代他而去赢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人们常把普希金的几首禁诗与十二月党人联系到一起,主要因为它们所表现的思想与十二月党人是一致的。普希金在写作这些诗篇的时候,并没有参加任何秘密团体。《自由颂》写于1817年,暗示沙皇应奉公守法,此诗为普希金反对沙皇暴政之始。诗人“举目四望”,只看见:
到处是皮鞭,到处是镣铐,
无法无天,嚣张已极,
对奴役的无可奈何的嚎啕……
诗人提醒沙皇不要重蹈1793年被押上断头台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覆辙。诗的最后写道:
啊,沙皇们,要记住这个教训:
无论是刑罚,无论是奖赏,
无论是牢房,无论是神坛,
都不是你们可靠的宫墙。
你们必须首先在法的
可靠庇护下把头低垂,
那时,人民的自由和安宁
将成为皇位的永恒守卫。
写于次年的《致恰达耶夫》则表达了摧毁暴政的心愿:
同志,请你相信吧:那颗
迷人的幸福之星必将升起,
俄罗斯会从沉睡中惊醒,
那时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人们将铭记我们的姓名!
1819年7月间,普希金又写成《乡村》一诗,暴露农奴的痛苦生活。诗的末尾提出废除农奴制的思想:
啊,朋友!我会不会看见人民不再受欺压,
根据沙皇的诏令,废除了奴役?
在我们文明而自由的祖国的天空中
会不会有一天出现迷人的晨曦?
这三首政治诗和另外一些讽刺短诗并没有公开发表,但它们被传抄了出去。用当时沙皇的话来说,“他的那些煽动性的诗充斥整个俄罗斯,青年们都能背得出来。”1820年4月的一天,普希金接到首都警察局长的传票。在彼得堡总督的办公厅里,诗人做了被总督赞叹为具有“骑士作风”的事情:他承认所有的诗稿已被销毁,但他愿意写出必要的材料,并当场几乎将他所有的反政府诗都写下来了。总督曾恳求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赦免普希金,因为后者在审判中表现得勇敢而坦率。但当局不同意赦免普希金,甚至还要把诗人流放到西伯利亚,后来才改成把他调到南方省份。
1825年,流放中的普希金写下了《安德烈·谢尼埃》,这首诗的内容是法国革命,发表时曾被书报检察机关删去了主人公安德烈·谢尼埃(1762-1794,法国著名诗人和政论家,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作告别词时号召摧毁强权的几十行诗。同年,彼得堡爆发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以后,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莫斯科举行了加冕庆典。
1826年7月,由于得到普希金煽动农奴闹自由的传言,当局在诗人被幽禁的普斯科夫省对“著名诗人的行为”专门进行了调查。秘密侦查的结果并未证实当局的怀疑,然而,恰在这时普希金《安德烈·谢尼埃》的手抄稿传到当局手里,其中包括被书报检察机关删掉的诗句:
自由和法律在哪里?我们头上
只有斧头在实行统治。
我们推翻了帝王,却把凶犯和刽子手
选为皇帝。啊,可怕!啊,可耻!……
普希金
尼古拉一世在加冕礼的几天之后,决计把诗人押到莫斯科。他要亲自进行审问。不过后来审问改成了“赦罪”的仪式。尼古拉一世曾问普希金:“如果您12月14日(即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日子)在彼得堡的话,您会怎么做呢?”普希金回答说:“我会站到叛乱者的行列里。”沙皇又问诗人能否保正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普希金经过长时间的沉默之后保证改过自新。但有一个条件:从今以后普希金的作品只由皇上一个人加以审查。也就是说,尼古拉一世成了普希金的最高书报检察官。尼古拉一世赦免了诗人。
与此同时,当局并未放松对《安德烈·谢尼埃》手抄稿的追究。这年的9月,有几个年轻军官由于保存这种手抄稿而被捕。军事法庭委员会还判处阿列克谢耶夫上尉死刑,理由就是他传播这篇作品。
尼古拉一世这个最高书报检察官也并非形同虚设。当普希金的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送审时,尼古拉一世由于该剧对君王的处理太随便而恼火,指示普希金必须把戏剧改成“类似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英国诗人和小说家)那样的历史故事或长篇小说”。普希金写于1833年的长诗《青铜骑士》的手稿提交尼古拉一世以后,被画上很多记号退回。由于普希金拒绝删改,该诗直至诗人去世后经人修改才得以问世。
1828年的夏秋时节,普希金险些又因长诗《加甫利亚德》手抄稿的流传再次遭受被流放的命运。诗中的讽刺语句激怒了官方教会,比如:
至尊的上帝向他的信女的
苗条的柳腰和处女的酥胸,
投下含情的目光……
于是,“东正教首席大主教”——彼得堡都主教谢拉菲姆指控普希金犯有国事罪。这位严厉的都主教发现普希金的长诗充满着魔鬼的诱惑,便立即奏明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把传播亵渎神明的长诗的米季科夫上尉逮捕起来,并责成专案委员会全权审理此案。彼得堡总督对普希金进行审讯,问他是否就是长诗《加甫利亚德》的作者。当时的法律规定,污辱教会要流放到西伯利亚最偏远的地方。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普希金否认《加甫利亚德》是他写的,只承认在皇村学校时曾经亲笔抄过一份(诗人显然估计这篇禁诗的手稿有一份落到政府手中了)。尼古拉一世并不相信诗人的供词,于是普希金又写下一份供词:“这份手稿曾在骠骑兵军官当中流传,但我是从谁手里弄到的,已经记不清楚了。我抄的那份大约在1820年就烧掉了。”
然而尼古拉一世执意要查清原委。他又传旨道:“传见普希金并以我的名义告诉他,我认识普希金,相信他说的话。不过希望他能帮助政府查清,是什么人写下这种猥亵的作品,用普希金的名义向外扩散,从而使他蒙受不白之冤。”这直接表明了皇上的怀疑,普希金考虑了很久,决定承认自己就是该诗的作者。他直接给尼古拉一世写了一封信。尼古拉一世又做出“赦免”的姿态,《加甫利亚德》一案停办了。当局已经得到受审讯者的供认,掌握了材料,只要作者再有什么不轨行为,便难逃惩办了。就在关于《加甫利亚德》供词的铅笔草稿上,普希金又用钢笔写了《箭毒木》的草稿,表明他的抗议。诗中写了一个受命前往毒树那里的人,带回了致人死命的树脂:
这可怜的奴隶终于死在
不可违抗的主人的脚旁。
《箭毒木》接着写道:
而沙皇就用这些毒汁
涂在他那顺从的羽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