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京剧老生行当的发声技巧

2018-07-06 02:37刘洋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发声老生行当

刘洋

摘要:京剧的老生演唱要求要有老生的韵味,要有独特的表现力,不能类似唱歌。声乐的发声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使用为压喉的方法,而京剧发声为提喉,多在于鼻腔共鸣与口腔内部的调节。因为只有老生独特的表现力才可以满足京剧观众的一般审美,从而更加贴近剧中的人物角色。

关键词:京剧;老生;行当;发声;技巧

京剧老生演员嗓音条件的好坏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从先天因素说,好嗓子的演员应该是横竖音都出色,才可以算作是好嗓子。横音使得音色具有宽厚透亮的品质,竖音使得音色具有挺拔高亢的品质。一个老生演员,能够真正做到很好地结合横竖音是非常不容易的。单纯训练横音的优美,则缺乏唱腔的力度。单纯训练竖音的挺拔,则往往造成音色的单薄与狭窄。

一、擞音

从技巧方面说,京剧演唱最讲究用擞音来唱出韵味。这也是戏曲演唱不同于其他门类艺术的演唱方法之一。但是擞音的掌握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演员不断训练才可以运用自如。其实,擞音的颤抖并不与西洋歌唱的装饰音一样,擞音所表现出的颤音,有时可以是个音符,有时也可以是个音符,或者更多的音符。但是没有擞音,则是京剧界一致不看好的“直嗓子”。擞音的运用,像是两个人抓住一块绸缎的两端,同时上下抖动,绸缎中间会出现有规律的起伏波纹。但是在这种抖动过程中,绸缎本身又不能混进水滴。演员在运用擞音的同时,如果用的恰当,则会产生无穷无尽的韵味。如果用的不当,比如多出一个附点,使得唱腔脱离了板眼,则会弄巧成拙。这种擞音的掌握在于气息的掌握,气口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唱腔的尺寸。

二、滑音

除了擞音之外,滑音也是京剧老生演唱中的一种重要的技巧。滑音本身是语音学的术语,是指从一个音向上或向下平滑地过渡到另一个音,它和转音应该是有区别的。在声乐演唱时,“要求歌唱的发声自然,声音宏亮,音色美妙清纯,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特重的起音法,巧妙的滑音,稳定的持续音,有规律的渐强、渐弱以及装饰音等。”转音有更多的音,音和音之间的变化比较快,比较分明,而滑音的音是连起来的。在京剧的老生演唱中,需要用到滑音这一技巧的经典唱腔并不多。从这一点说,曲艺类的说唱所出现的滑音机会更多,尤其是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之类的北方鼓曲,经常里面会有滑音出现。

虽然滑音对于京剧老生的声腔体系来说,只是点缀和装饰,但是京剧的传统剧目中的这些个别之处的滑音,却对于京剧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往往在演出过程中,滑音演唱出现的位置成为剧中的一大亮点。例如,《搜孤救孤》中程婴的一句散板唱腔“奸贼中了我的巧计行”中的“巧”字,《文昭关》中伍子青的一句快原板唱腔。我本当拔宝剑自寻短见”的“宝”字《上天台》中刘秀的一句垛句唱腔“姚皇兄、姚次匡、伴驾往、孤的爱卿、你那里休流泪、免悲声、放大了胆、一步一步随定了寡人”中的“胆”字,这些都需要在演唱中运用深厚的基本功来唱出滑音的美。

京剧的老生演员在平常练嗓儿的训练中,应当有意识地去专项训练滑音的技巧。一方面是对于不同音高的滑音分层次地的练习,以保证滑音所出现的种种情况都能够应付自如。另一方面是注意演唱滑音时的口型,因为口型直接关系到发声的字形,演唱者不能只顾滑音的音色而不顾吐字的精准。提高滑音的演唱水平,需要演唱者加强对于气息的训练,因为滑音也是依靠气托声、气推声。从京剧老生唱腔的性质分析,滑音的位置之后就是普通的皮黄唱腔,也就是说,演唱滑音刚刚结束,立即又回到平常的唱腔旋律当中去,所以对于老生演员的嗓音过渡是一种考验。

三、共鸣

除了擞音和滑音两种重要的发声技巧之外,京剧老生的演唱非常注意共鸣的运用。所谓共鸣,就是一个物体受力振动而发声时传布到其他物体上又引起了其他物体振动的现象。“歌唱共鸣的通道像管乐,是一个管状腔体的振动,例如小号,如果只吹号嘴,声音又小又难听。再如小提琴,假如只在指板上上好弦,没有琴身,拉起来声音很刺耳,非常难听,给提琴按上琴身,提琴有了共鸣腔体,声音就非常好听。”共鸣腔的运用一般和音区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单就共鸣的本质而论,唱京剧和唱歌都需要使用人的整体共鸣,并根据行当和声部的不同,要有很大变化。而京剧演唱时的变化又远远大于歌唱时变化,是由于京剧本身同一行当所使用的共鸣随着流派风格的区别也不尽相同。京剧的演唱并不类似歌唱分作不同声部,但是基本上都是高音声部,在使用共鸣方面就不能把它割裂开来。不同的音区的共鸣位置是不同的,共鸣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多用些胸腔共鳴可使声音宽厚宏大用上口腔共鸣就比较清脆明亮,而鼻腔共鸣能使唱腔显得柔和浓郁,头腔共鸣则比较善于表现高昂激越的感情,声音特别干净。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把声部和共鸣腔体进行对号。好的嗓音总是要有整体共鸣,否则就不能达到响、甜、脆、亮、水、膛的嗓音要求,也即达不到老生行当独特的音色表现力。

四、结语

我们探讨京剧老生的发声科学,不是提倡所有的演员都遵循唯一的死板的规律来削足适履,也不保守地抵制新生的演唱风格的出现。相反,我们是欢迎新的艺术风格的出现,也期待新生流派的萌生。

猜你喜欢
发声老生行当
Songs from the Past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京剧行当——老生
“花衫”行当考辨
巴格达迪“发声”破重伤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