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颖
摘要: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世界冠军邓亚萍曾说:“松则通、通则灵。”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是一把通向成功之路的钥匙。体育运动是这样,器乐演奏亦是如此。做到“松”、“通”、“灵”就是把握住了器乐演奏的核心,就能纲举目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器乐;演奏;最佳;状态
“松”、“通”、“灵”是把握住了器乐演奏的核心,怎样才能达到这三个字所要求的境界,这三者的关系又是如何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松”
“松”,是指演奏时要放松。以这种状态演奏,集科学合理为一体身体保持稳定,手臂舒展,手腕上下左右灵活自如,手指独立均匀而流畅。这就能使身体不断保持平衡,手指及各弹奏器官相互协调一致。这是身体方面“松”的正确状态。另一方面,“松”的状态是“心静”,心静则不乱,心静则明。而心态若随外境迁流转移,处在被动地位,就容易出现紧张、失误等现象,这主要因为受一些外来因素的干扰,从而就无法做到演奏时心无杂念,泰然自若,心态平和,更谈不上对乐曲的感情投入。因此,演奏前,要放松身心,排除一切外来因素的干扰,全神贯注,进入无人无我,心合乐曲,手和琴键的状态,此谓之“心静”。
二、如何做到“通”
“通”,包含有“身通”与“身心通”。“身通”其实就是从“松”的结果而来。指的是身体、形体状态通畅自然,举手投足默契协调,力聚气通,点线贯通。我们经常强调,弹琴时“身体要通”,就是所有感官都要协调一致,周身通泰,让音乐输通于全身而最终得以充分表现。而“身心通”则是在“身通”基础上的一个更高要求,它需要大脑与手指协调统一,心手相应,心想手到。这有利于演奏时气息的控制和运用,使演奏有呼有吸,有强有弱,有紧有松,有句头有句尾。只有大脑与手指,气息统一协调了,发出来的才是我们所追求的音色。良好的触键法,使每个音符发出的音量,停留的时值,应有的力度及音响的效果都能恰到好处的体现。键盘乐器是这样,吹奏乐器也是如此。例如:铜管乐中的小号、圆号。演奏方法正确,气息运用恰当,控制自如是至关重要的。训练有素的演奏员,只要嘴唇轻顶号嘴,在正确的位置上吹奏,结合良好的气息控制,就会吹出洪亮、饱满、有穿透力的铮铮号角,或是浑圆、柔和、歌唱般的优美音色。与此相反,有些吹奏者没掌握好正确的吹奏方法经常听到他们吹奏时发出刺耳的声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冒泡”。方法不对头,吹出来的是噪音而不是乐音。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铜管乐,常因吹奏用力过猛,气息控制不当而引起胸闷、胸痛。这就是不通则痛的道理。而气息控制恰当,运用得法的人,不管吹奏高音或低音、快速或慢速、强或是弱,不管是一首短时间的独奏或是一场音乐会,都能自始自终,轻松自如。吹出刚柔相济、动听悦耳的音色。这就是“身心相通”即“得心应手”的反映,是大脑与身体备演奏器官统一协调的结果”。
三、何为“灵”
灵就是悟,就是慧心,是想象力,是乐曲的灵魂。正确的演奏方法产生了清晰优美的发音,即漂亮的音响。这种貌似华丽的演奏尽管没能揭示出作品的全部内涵,但常会使演奏者沾沾自喜,甚至认为这就达到了演奏的目的,事实上,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真正有造诣的演奏家绝不会满足于这种自我陶醉的音响美,而是会在发音中追寻内容的深度和真谛,探索音乐的形象和生活的哲理。如果做不到这点,演奏就将失去意义。
因此,要完美地表达一首乐曲的内容形象、在做到演奏状态“松”与“通”的基础上,技术上没任何负担后,更重要的表达内心对艺术形象的音响想象,要求演奏时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作品的内容,也就是要求演奏者要有对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演奏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成功的演奏,不仅是生活中“喜、怒、哀、乐”的体现,是对大自然“阴、晴、圆、缺”的刻划,而且还是一种既能赋予乐曲丰满的生命力,又有极强的表现个性,达到琴人合一,人天合一无人无我,即上悟至道,归本臻妙的大境界。这种能赋予音乐真正感染力的境界,是靠“慧心”——乃无形的视野,仿如修炼中的“開天目”。又如一种升华的境界,能起到一种高于大脑的主宰作用来实现的。以弦乐中的小提琴演奏为例:有时会听到一些练习曲拉得很好的人在演奏乐曲时却不尽人意,他们在“松”与“通”方面都做得很好,技术上没有任何障碍,音色也很美,可听众就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实际上就缺乏音乐思维,缺乏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表现力。由此可见,优秀作品所展示给人们的那些深刻寓意以及各种体现,只有当演奏者完全进入该作品的情绪、内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直至通过如诉的音响将自己的体验传达给听众时,才可能为听众所理解,才是演奏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松——通——灵的关系就是技术与音乐高度结合,浑然一体的关系。只有把它均衡、协调、有序地“和”起来,演奏才是完美无缺的。这就是器乐演奏的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广泛吸取来自各方面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自己,持之以恒,就会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