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自然和他的通草画

2018-07-06 10:06丁进兴
时代报告 2018年3期
关键词:蝈蝈艺术

丁进兴

当一缕阳光渗透过来,这只年轻的蝉就会使劲地拽着阳光的尾巴,大声歌唱。

这只用通草纸原料做成的蝉与真蝉形体大小一样,除了有着与真蝉一样的形体构造,更重要的是逼真的形态和翕动的翅膀,它似乎刚刚完成一曲高音独唱,正沉浸在舞台中央的成就感里,通体略微紧张的身形还没有完全放松下来,翅膀正在慢慢收拢,而一对复眼还在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警觉性。

据说,当一只蝉卵在地底的黑暗中沉寂潜伏三年之后,才能在夏夜的某个夜晚悄悄拱出地面。然后,不紧不慢地选择一棵树干,在痛苦挣扎中完成金蝉脱壳。翌日,艳阳高照,在一阵紧似一阵的热浪侵袭中,附着于枝繁叶茂的林荫间,蝉,大胆地喊出了对人间的爱。

喊出人间的第一声爱,好难!

正像他的名字一样,年逾50的安自然是大自然界的通灵者。他于自然朴素中发现了生活的原创艺术,并惟妙惟肖地创作出来,成为人间艺术的奇迹。

无数的夏夜,他悄悄地带上手电筒,在村头的树园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蝉出现的地方,往往较为偏僻。他的家乡河南省禹州市张得镇潭口村树木繁茂,地理环境封闭。距离秦相吕不韦故里和汉留侯张良故里不足五公里。杨六郎的伏兵选取了月高风静的夜晚,就是在这里斩杀了奸臣潘仁美。在世世代代的传说里,村民过着平凡而贫瘠的日子。小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差,乡下人常常捕捉地底爬出来的昆虫做药引,专门晚上到田间地头摸刚从地下拱出来的昆虫,比如蝉、瞎碰、屎壳郎等。这些接地气的虫卵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治食气,小孩子吃饭噎住了,用蝉的幼虫在鏊子上背,吃起来嫩香,又可以治病。中原地区的孩子都有相似的经历,无论是初春或者初夏,夜晚零星的火光明灭地潜伏在童年的记忆里。

第二天,蝉会把褪掉的壳留在树干上,背部竖长的细缝是它完成痛苦挣扎的出口。大概在上午十点左右,蝉开始鸣叫了。声音清脆响亮,宣告一个清明的夏季的开始。孩子们脱掉厚厚的衣服,光着脚丫,拿着长长的杆子,上面用铁丝捆绑一个圆圈,然后到老房子的门后边,找蜘蛛网。这些网又厚又粘,用铁圈使劲地缠,密集严实的厚网很快就形成了。拿长杆子举起来,当蝉起飞挣脱时,翅膀刚好被丝网牢牢地粘住。孩子们胜利了,蝉在凄厉的嚎叫声中扑棱着翅膀,成为战利品。

这是贫瘠的童年里最具娱乐色彩的游戏,安自然在这种单调乏味又具有童趣的游戏里,读完了初中。但是,那些捕蝉的经历,预埋下他追逐艺术的灵感因子。

他父亲喜欢画画,他父亲的父亲也喜欢画画,而他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安荣强却是个正宗画画的。民国初的国学氛围很浓,但战乱和饥馑吞噬着知识分子对艺术追求的勇气和信心。安荣强祖籍陕西,他祖上曾经饱读诗书,游学江南,在扬州偶遇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文人聚会,免不了谈论琴棋书画,把酒吟诗。由于心性相通,金农传授安荣强的先祖一个创作密招,做通草画。因通草纸属稀有纸张,纸张来源少,在其上作画溶脂性强,但艺术效果突出,尤其受西洋人喜欢。通草画就这样从安荣强的祖父手中一直往下传,到建国初期,到安自然父亲这一代几乎绝迹,原因是生活紧张,纸张也不好寻。

通草画,在安自然的家庭谱系里成为传说中的艺术。

一只蝉,两只蝉,三只蝉。

若干年后,通草立体画成为了一项发明专利。

安自然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自己从开始画画,到制作出逼真的通草立体画,光阴已经在他的鬓角爬行了35年。

也就是说,他53岁的生命里,艺术之蝉已经在他的手中反复被折磨了35年。

蝉在离开了地表之后,会爬到一定高度大声地向世界表白。歌唱也好,哭泣也罢,蝉,有资格宣泄出对于光明的热爱。可作为画家的安自然,自从拿起画笔那天起,就像钻入了蝉的幼虫时期,从没有机会,更没有勇气向世人表白,他替他手中的蝉苦苦地守着光阴,保持着噤若寒蝉的姿态和心境。

改革开放初期,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宽松的环境,经济开放搞活,艺术气氛也渐渐浓厚起来。初中毕业的安自然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画画。起初的兴趣和爱好,给周边的人带来巨大惊喜。由于安自然勤奋好学,基本功扎实,沉潜稳重,周围的人不无羡慕,都夸安自然心灵手巧,这坚定了安自然走艺术的道路的信心。那时,刚刚萌动的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冲击着封闭的乡村,写字、画画这些艺术方式不失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受经济条件限制,他没有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仅有的专业知识都是从父辈那里传承的。为了使他学有所长,更有成就,父亲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父亲说,咱的祖辈不简单,曾跟金农学过通草画。如果走常人走的路很难创新,也难出头,你就继续做通草画吧!一个是从事这种画技的人少,另外,通草画容易出效果,能很好地展示技法和能力。通草画从此在安自然心中打下了深深烙印。虽然有十几代人的传承,但通草纸稀有名贵,寻找纸张本身就是难题。通草这种中草药只有南方地区有,因为是手工提取制作,且间断时间长,民间做纸工艺也几乎失传。他下广东,走江苏,游贵州,几年的漂泊流荡,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汗水。為了生存,他一面打工,一面学习画画技术。在广东乡下,他四处打探寻找通草纸的传人和制作技术,因为经济困窘,使他几乎沦落为流浪的乞丐,有很多夜晚,他倒在路边的草窝里睡觉,蚊蝇叮咬,虫蛇出没,追逐艺术,让他到了疯狂痴癫的程度。

经过常年的寻访,终于有人提醒,在江苏一个小镇上有做通草纸的家庭作坊。安自然兴奋难耐,彻夜未眠。找到了原材料,他就四处打听做通草画的同行,拜访、求师、学艺。三十而立的他,逐渐掌握了通草画的基本画法,他在生活的艺术里构建艺术的生活,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画起,讲究色彩的疏淡、颜色的搭配、着墨的清浅、线条的流畅。昏暗的灯光下,他为了掌握构图的准确和细节的描绘,往往一熬就是通宵。第二天,当家人催促他吃饭下地时,他却熬得双眼通红,无精打采地斜靠着桌子睡起觉来。已经成家立业的他,无心顾及家庭,更无心农活,地里麦子熟了,农村一派繁忙景象,他却钻进屋里,鼓捣他的通草画;春节亲戚窜门,置办年货,他还依然沉浸在花鸟世界不可自拔。他的行为惹怒了妻子,当女儿夸赞父亲的画好看时,妻子冷嘲热讽地说,那能当饭吃呀,你爷爷画了一辈子画,不是也穷得一分钱没有。别跟他学,咱权当没有这个人。

看着满屋子的画和凌乱的工具,听着妻子不满的挖苦和讥讽,安自然几近崩溃。一个是他急于寻找到艺术突破的路子,另一个是自己的行为难以被人理解,看不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深深的孤独感侵袭着他,他甚至预感到了自己失败的后果。但是,他喜欢雄鹰的性格,他喜欢苍鹰拼搏的任性和展翅的雄姿。他不断地画鹰,他要做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当他的第一幅半立体画雄鹰做成之时,他竟然为自己大胆的设计和突破感到骄傲起来,他重拾创作的信心,一个草创的立体画雄鹰站立起来了。他手捧着立体画,躲在墙角处一个人偷偷地流泪,他为自己找到了技法的突破而感动。

他再一次走进村子南边的树林,他要重新找回自己熟悉的生活。

他不再消极避世,而是要在刻意观察中寻求另一个世界,一个打开他艺术灵感的新鲜空间。

在家门前空闲地与树林接壤的地方,他搭建了一个简易棚。而就在简易棚边伸出的拳头粗的枯木下方,竟然有两只蝉蜕紧紧地抓牢树干。而蝉蜕的身上还沾着风干了的泥土。安自然突然兴奋起来,他像受了某种暗示一样,终于寻找到了幸福的密码,这难得的人生启迪,正是开启他艺术之门的金钥匙。

蝉以痛苦的蜕变完成重生,他为何不靠一次次蜕变,实现艺术领域质的飞跃和突破?失败算什么!失意又能算什么!

时间,他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检验他人生的正确。

从一只蝉做起,他要完成一只艺术之蝉的蝶变重生。

靠灵巧的双手,他自己亲自制作了20多种工具用于日常的创作。因为通草纸透明、纤细、脆弱,稍微用力触碰就会散碎。安自然制作的工具小且精致,有小镊子、小铲子、篦子、钢针、锤、钉等,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形体的需求,制作各具特色的专用模具,专门用于显示昆虫不同体位的凸、凹、孔、须、尖、折、实、虚等不规则形状的设计运用。比如在完成一只蝉的制作过程中,他首先做好脸、鼻、眼、主身躯、下半身、腹部、翅膀、腿等部位关节的区分。同时,还要细分出主躯干的比例大小、腿上下关节的粗细,以及肚子上的节理呈现、环纹伸缩、前腿后腿的弯曲度、宽窄及绒毛的细密度等。关键部位一点都马虎不得,想达到逼真出彩,还要有画的技法运用和色彩的调制搭配。比如:为了表达眼的突起和明亮,他专门制作了几个很小的圆形模具,用加工后的薄纸片再次裹紧、变形,一直到形成眼球的最佳突起效果为止。这只是第一步,要让蝉活起来,关键因素在于眼神。蝉的眼睛透明警觉,这就要运用点睛之笔来完成。随后,要完成的细节是制作翅膀,因为蝉的翅膀具有透明的光亮度,且上面有花纹曲线,这更需要多种技法来展示立体画的效果。当然,更艰难的工序是蝉腿的制作,因前腿、中腿、后腿长短不一,每一条腿又细分上关节、中关节和下关节,最下面还有尖细锐利的爪,像针尖一样用于抓牢物体。当然,每条腿上还要粘上无数细密的毛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会花费他近十多天的功夫。这样粗略地估算,仅仅完成腿部制作就需要几十道工序。最后,就是整体拼接。要让整体效果和谐一致,就必须讲究细节运用、比例协调和整体搭配,不然,会前功尽弃,一切努力变成泡影。为了呈现一只自鸣得意的蝉的形态美,他使出浑身解数,在色彩使用上,尽力调和适宜,用黑亮、浅绿等色彩突出新生命的亮度,让翅膀尽力伸展,突出丰满、轻盈和俊朗。

通草立体画的制作工艺与泥塑、木雕、制瓷等绝然不同,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艺术家足够的经验储备和打好腹稿之后,精细是通往成功的最微妙的口诀。任何部位的制作和构成都需要做到极致,格外精心,谨小慎微,只有这样,做出的作品才堪称杰作。比如,昆虫的脊背,不规则的椭圆的弧度是很难把握的,而且中间的连接部分还有明显的节理,所以,在处理的时候,费工、费时、费心思。这需要调动从业者所有的工作经验,尤其是独到的手法和技艺,做到心到,手到。通过采取抻、掴、碾、捻等细微的动作,以及边沿、细节的重新构建,达到作品的形似和逼真。

安自然演示了翅膀制作過程中抻开纸张的动作。他说,通草纸的质地非常纯白、透明,在抻开的过程中,需要用类似于打毛线的钢针,在平坦的桌面上轻微地用力向下压,前推,用力要平衡、均匀,呼吸时的气息随着用力的大小做适当调整。他开始了他细微的动作,屏住呼吸,聚精会神,一片很小的纸张在他的用力下摊开,变大,变薄,最后达到薄如蝉翼的效果,当然还有更多的工序,比如:裁剪、描绘、构图、拼接等等一系列后期工作。而完成一只蝉和蝈蝈的创作,需要的工序有110多道,用时20多天。

在耗费了创作者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后,昆虫们才得以再次复活并传承在世。

“只有形与意的完美结合才能显示出制作技艺的精湛与高超,稍微一点的疏漏和失真就会让作品大打折扣”,安自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在自己的作品面前,他才能进入一种只有属于创作者才有的自信心,让人看到真实的安自然的内心和个性。

一种只属于艺术,也只属于安自然的蝉在大自然里活过来了。

艺术是心灵的创造。只有重新发现生活,才能重新发现艺术。

艺术的自觉靠自己,除了天赋,便是勤奋。

安自然心无旁骛,他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周围世界的纷纭和嘈杂不属于他,他热爱大自然,他热爱艺术。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乡间农家院里,他发明了通草立体画,而且,把通草立体画的效果达到了极致。

在制作昆虫的过程中,他同时有惊人的发现。他发现,看似柔弱的蝈蝈面对不属于自己领地的同类也会显示凶残的一面;螳螂在交配以后,母螳螂会突然转过头去,将附在身上的公螳螂的头吃掉。而且他同时发现,新工业文明对农业和乡村的侵害,当你走在秋天的沃野之时,你已经很难听到蝈蝈、蛐蛐等的鸣叫,农药对现代农业的破坏性打击已经在日益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

这种事实,加剧了他深入昆虫世界再创造的信心和勇气。

艺术世界其乐无穷,昆虫世界也硕大无边。

用一种通草做成的纸,再现昆虫世界的精彩,这是人的发明,更是艺术的荣幸。

如今,人与自然的和谐逐渐被打破,昆虫世界与人一样,有着同样环境失衡的命运和挣扎,他要再现这些曾经的精彩和平衡,以此构建人类内心世界的完美和向往。

当他像平时一样下到田野逮几只蝈蝈做创作的模型时,发现农药的长时期大量应用,已经令这些童年中构成童趣的最普通的伙伴销声匿迹。他需要到外省购买这些人工饲养的昆虫,这种代价和成本加重了他对艺术的思索力。更令他蹊跷的是,在他购买的四只蝈蝈中,有一只显得特殊、个性、活跃。他把这只蝈蝈从笼子中放出来,一面进行蝈蝈立体画的创作,一面让它在自己的房间里自由活动。有几次,他怎么也看不到这只活跃的蝈蝈,他四处在房间里寻找,在桌子边的工作盒子里终于找到了。可是,当时的情景令安自然大吃一惊,这只强悍的蝈蝈正在用力地紧紧咬住他正在制作的蝈蝈的嘴,它肯定对这只突然闖入自己领地的陌生蝈蝈充满了敌意和仇视,而且进行了有力的搏击和厮打。这只未完成的蝈蝈只完成了头部创作,它的嘴被咬掉了一个角,其他地方也有创伤。安自然赶紧掏出手机把这个情景拍了下来,他对自己心仪的作品模型充满了吝惜,用力拽开了那只生猛的活蝈蝈,救下了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

他替他的作品感到了疼痛,他理解这只凶猛的蝈蝈此时的内心。

这些事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并彻夜难眠。

由此触发了他很多联想,从蝈蝈他想到了蝉,从而产生了对原先相关成语的再认识。比如,那些来自于蝉身上的成语:金蝉脱壳、噤若寒蝉、薄如蝉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他突然感觉,这很多来自大自然昆虫身上的成语故事,又何尝不是自身境遇的再现。为此,他又费尽心机完成了相关成语词条不同语境下的艺术作品的再创作:在一片青翠的竹林里,一只蝉正在脱壳,另一只蝉俯卧在那里,好像刚刚受到了恐吓,还有一只蝉趾高气扬,正亮开嗓门高声歌唱,而它根本不知道,自己早已被绿叶间潜伏的螳螂紧紧地盯住,再往身后,一只黄雀似乎正志得意满地做着捕获猎物的准备。

而安自然的房间里,还有一只苍劲的苍鹰在空中翻飞,它羽翼下的空间有风掠过,那双有力的大爪在演绎风鹏正举的壮烈。

弱小的瓢虫行走在地面,五彩的甲壳构成了大自然本来的面目。

而蝈蝈伏在大白菜上,对面前的美味佳肴似乎在品头论足。以青菜为生的蝈蝈通体透视着碧绿的颜色,那对凸起的眼睛里的玻璃体瞳仁闪着光亮,似乎还在滚动。一对触须上扬,轻微颤抖。好像连接外部信息的天线,敏感,散发着生命力。

一系列故事重现。这些既往的、也许正在某处发生的自然现象构成了艺术不竭的源泉。真正的艺术在于揭示,通过暗含的理趣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奥秘,看到宇宙间多维度的生命存在和价值所系。

而平凡的安自然,在他的草根人生里,通过发明通草立体画的艺术手法,在持续不间断的创作中,无声地展示出大自然旨趣无穷的奥妙与秘诀。

猜你喜欢
蝈蝈艺术
会唱歌的蝈蝈
替身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替身
礼物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