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钟 涛
台江绣娘。(李贵云/摄)
贵州苗族的刺绣、织锦,都是伴随服饰发生、发展形成的装饰艺术,至今仍主要用于服饰及其他身上用品,如挂包、婴儿背带。
作为贵州苗族服饰重要组成的刺绣、织锦装饰不仅仅具有审美的功能,其与服饰的款式、配件及其他装饰、构成各支系的服饰特征,它与发式、头饰的特征一起,共同成为区别不同支系的外形标志。同一支系内,刺绣、织锦或蜡染,是单用或合用,装饰在何部位,装饰面积的大小,纹样的主题和表述形式、工艺、色彩等等,都高度统一。
苗绣苗锦的部落徽记属性,使其传承具有鲜明的集团性和稳定的历史承继性。各支系的纹样,有固定的主题和表述形式,他们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固化为传统,代代相袭极少有所改变,个人创作只能在传统范围内发挥,不是随心所欲地去完全表现个人意志。后人即使不了解这些纹样的原始意义,但他们都把这些纹样视为美好的、吉祥的,只有这样才“好看”,无需改变它们,这一点是共同的。因而,一些支系虽然因为迁徙或支系扩大分支后分割在不同地域,仍然保持着他们服饰款式和装饰纹样的原有基本特征。往往同一支系被分割在相距遥远的地域,节日聚会时,哪怕相距数县,也会赶去聚会,甚至缔结婚姻,不惜道路遥远,哪怕跨县跨省。因而有些人就以服饰去冠谓某支苗族支系,比如“大花苗”、“小花苗”、“四印苗”、“背牌苗”、“歪梳苗”……等等。
苗绣苗锦对于贵州苗族妇女来说,是能力的体现。包括才智、勤劳、灵巧和家庭经济能力以及审美的体现,既服饰装饰对形象的美化。苗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吃的、用的都基本上由家庭自己生产,妇女参加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之外,纺织、刺绣是他们一生的主要劳作。因此,纺织刺绣成为人们评价妇女能力高下的一个主要标准,这种能力关乎生计,故男青年择偶把它作为一个基本条件。纺织刺绣做得好的妇女,美誉四方,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喜爱。反之,不善纺织刺绣的妇女会遭人鄙视。待婚姑娘则会在择偶、婚姻上带来不利甚至麻烦。由于刺绣、织锦是贵州苗族妇女的切身需要,她们尽力追求其技艺的完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形成精湛的装饰艺术。无论刺绣、织锦都很费工夫,一件衣服所需的装饰,往往需要做三五月或半年。
贵州苗族刺绣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精湛的多种技法和材质的搭配。苗绣针脚大体可分为绣、插、捆、洒、点、挑、串七种。大面积以绣针平绣,其中需要显出深浅色调的,则用插针,将彩色深浅不同插进去,形成几种色彩的连结平面;需要显出立体感的地方,则使用捆针,使其形体在绣面上突出来。绣面上需要显出立体感的细小部分,则使用洒针、点针和挑针。绣料正面和背面需要显出一致效果的,则采用串针。一幅绣品,常综合运用几种针脚,或配合粘花、贴花、补花和堆花等手法来完成。
以台江施洞刺绣为例。传说施洞地区的苗族在六七百年前迁徙到施洞地区定居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刺绣的花衣。挑花是施洞地区苗族较古老的工艺,亦是苗族妇女的专门工艺。挑花不先起样,数纱挑刺。针法有平花挑和十字花两种,即在平布上面依纱眼用绣花线扣上十字形,然后以此为骨架,填制上多种需要的花纹,采取反面挑花正面看的手法。
此外,还有比较特殊的锡绣。苗族锡绣迄今仅分布在贵州省剑河县境内南包至南加段清水江沿岸的部分高山苗族村寨,它是在土布上以金属锡进行绣制最终来完成的刺绣品,此举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当属绝无仅有,其视觉效果是粗犷的深色面料上缀以银白色的小锡节,故质感强烈、古朴而生动,特别是在阳光下与银饰相辉映,更是熠熠生辉;在纹饰上它所采用的图案均为高度抽象的几何纹;在色彩上,锡绣主体以金属“锡”的自然色为主色调,虽在其间亦辅以黑、红、蓝、绿等彩色暗花,色彩高贵典雅,不染俗燥。苗族锡绣的基本特征是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用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中绣成彩色的花朵。
在贵州凯里市南19公里处的舟溪镇曼洞村中,传承着一个令人惊叹的技艺——苗族织锦。苗族织锦的方法有挑织、编织和机织之别。挑织属于宽锦,机织和编织主要用于衣裤或锦带,织锦带则较普遍。织锦花纹和配色,各地略有区别。其织锦所用的原料分素、彩两种。它以白纱为经,黑丝纱和白纱为伟。然后用一块光滑竹片,按设计图样花纹,从左到右沿经线挑通,然后顺竹引进纬线,如此循环成锦布。锦布者尺宽,窄的五六分,长度根据需要而定。由于经纱太细,穿挑不易,所以每挑片刻必须稍停,否则挑错一纱,花样会改变有损美感。贵州苗族织锦非常费工费时,技艺熟练者,每天也仅能织成寸许。织锦上的花纹很多,主体大多为几何图形,主要以大菱形框为干相互连续、延伸,菱形内外挑满不同花纹图案。图案有锯齿纹、虎爪纹、蝌蚪纹、龙胡须、古老斑等。
苗锦纹样。(李贵云/摄)
台江县清水江边用作裙围的织锦,宽约尺许,都是彩色丝线织成,花纹五彩缤纷,鲜艳夺目。黄平、施秉西部和凯里市北部的挑织,用白棉线织成,宽约一尺,染作藏青色,作妇女衣背用。麻江、丹寨、凯里一带的织锦,用细丝(不统成线)织成,白纱为经,青纱为纬,图案多呈几何形,黑白分明,精密细致,鲜净素雅。全幅宽约八寸,每天最多只能织寸许。主要是作背带芯用。另外花带也是苗族姑娘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如果苗族姑娘看上了某个小伙子,就会回家织一根精美的花带,在合适的时候赠送给这位小伙子,以带传心。
苗绣苗锦特殊的生存环境和传承方式,使一些支系的纹饰保存着许多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它诸多奇幻的形象蕴含着神秘的观念意识。可以说,它们是刻印在服饰上的一部鲜活的历史,从一个侧面映现出苗族社会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