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加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225例

2018-07-06 08:04乔润琴
中医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中风膀胱

乔润琴

(三门峡市中医院脑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中风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其不仅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且并发症较多,其中中风后排尿障碍较为常见,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极大威胁。西医学指出:中风后排尿障碍为大脑排尿中枢与神经传导通路(包括脑干、小脑、内囊、基底节区、顶叶及额叶等部位)发生病变,致使尿道及膀胱功能发生障碍所致[1-2]。随着中风发病率不断增高,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逐渐增多,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临床西医主要采取反射性排尿训练、口服药物、膀胱功能训练及留置导尿管等方式予以干预,但操作较复杂,且起效较慢,而长期留置导尿管还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3]。中医学对中风及排尿障碍等并发症认知较早,主要依据经络腧穴理论实施相关干预,常用措施包括穴位贴敷、灸法、针刺等,其中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及温针灸较常用,但临床关于两者联合运用的疗效报道研究较少。2014年6月—2017年6月,笔者采用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加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22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三门峡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45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5例,男129例,女96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1岁,平均(56.97±10.68)岁;病程最短2.1 d,最长19.8 d,平均(11.04±4.31) d;其中脑梗死119例,脑出血106例。对照组225例,男134例,女91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68岁,平均(57.10±10.22)岁;病程最短1.5 d,最长20.3 d,平均(10.63±4.13) d;其中脑梗死124例,脑出血10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中脑卒中诊断标准、国际尿控学会中尿失禁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中风前排尿功能正常,中风后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的患者;③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并发肾肝功能重度障碍者;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言语沟通障碍者;③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结石及其他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者;④导尿造成尿道损伤者;⑤外伤性尿道狭窄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南京正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50779,1 mg×24片),2 mg/次,2次/d,口服。并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坐位、平卧、站立时做缩紧肛门动作,于吸气时尽量收紧阴道、尿道、肛门,3 s/次,放松2~6 s 重复上述动作,15 min/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主穴:水道、阳陵泉、归来、三阴交、中极、膀胱俞、肾俞、腰阳关、命门、气海、关元、神阙。操作方法:选择1.5寸30号普通毫针,消毒以上穴位后迅速进针,采取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后于针柄处插2 cm药用艾段并点燃,烧尽后更换1段,2段/次,1次/d;温针灸治疗后立即进行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药物组成:丁香、砂仁、肉桂、五味子、益智仁。操作方法:上药按照1∶1∶1∶3∶3比例予以调配,烘干、研为细末状,过200目筛,以陈醋、蜂蜜调和为糊膏状,敷于以上穴位后以医用透气胶布予以固定,1次/d。两组均治疗15 d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5]的标准。BI分值可达10分,排尿量可达350~500 mL,间隔3~4 h可自行排尿1次,无尿失禁为临床治愈;BI分值为6~9分,残余尿量不足30 mL或无残余尿量,偶尔尿失禁,间隔2~4 h可排尿1次,尿量可达250~400 mL为显效;BI分值为4~5分,可自行排尿,偶有尿失禁,排尿量与残余尿量比值>3∶1为有效;未至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6 观测指标及方法

观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尿代动力学指标,包括膀胱最大容积(Vmax)、膀胱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速(Qmax),及排尿功能分级。夜尿为0~1次,日间可自行控制排尿,约排尿3~4次为Ⅲ级;夜尿次数≥2次,日间可自行控制排尿,约排尿4~6次为Ⅱ级;夜尿次数≥3次,尿频,日间偶尔尿失禁,约排尿6~12次为Ⅰ级;夜尿次数≥4次,完全尿失禁,排尿量较少,但排尿次数较多为0级[6]。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6.24,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尿代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尿代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Vmax/mLRUV/mLQmax/(mL·s-1)治疗组225治疗前293.54±52.1012.01±4.7323.44±5.72治疗后348.87±50.22**##6.88±1.87**##29.22±4.87**##对照组225治疗前295.53±50.7612.40±5.0223.70±5.51治疗后310.76±49.58**9.09±2.20**26.49±5.18**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尿功能分级对比

见表3。两组治疗后对比,经Ridit分析,u=4.57,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尿功能分级对比

9 讨 论

中风后排尿障碍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可引发褥疮、发炎、局部皮肤损伤、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增加医疗费用与护理难度,已成为影响中风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中风后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及使用抗胆碱能等药物均可造成充盈性尿失禁、排尿无力、继发性尿潴留等,对患者正常排尿功能产生不利影响[7-8]。目前,临床关于中风后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研究较多,但针对排尿障碍尚缺乏大量研究,因此急需明确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

中医学将中风后排尿障碍归类于“癃闭”范畴,并认为中风者因阳气疏泄太过致使肾阳受损,膀胱失肾之温养,制约无权引发小便自遗。同时,中医学指出排尿障碍病位在于膀胱,并与三焦、肾、脾、肺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在于膀胱气化功能异常,如《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为贮藏及排泄尿液器官,其气化功能正常则可确保小便藏泻有序;三焦为机体运行水液通路,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为小便畅通的重要前提,而三焦气化功能主要依赖于肾、脾、肺,其中肾居下焦,司前后二阴,主水;脾居中焦,属水液代谢重要枢纽;肺居上焦,属水之上源。本研究疗法结合中风后排尿障碍病因病机,联合采取温针灸及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结果发现:患者排尿功能及尿代动力学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可更为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因温针灸及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自温通肾阳入手,能够促使三焦通利、脾运、肺宣,以此保证膀胱气化得运、小便自利。李文敬等[9]研究也表明: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采取针刺及穴位敷贴治疗后,其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温肾固泉膏中丁香、砂仁、肉桂及益智仁入肾经,可固精、温阳、补肾;五味子有益气生津、收敛固涩之效,可补肾阴。以上药材做为贴膏后易透皮吸收,且药物温热刺激可有效调动局部气血,并宣畅气机[10-11]。此外,部分学者指出,穴位贴敷联合灸法治疗可增强药物功效,而于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及针灸治疗,可刺激穴位自身,激发精气,并调动相关经脉功能[12-13]。研究所选穴位中,水道、关元、神阙均为膀胱周边较近穴位,水道为水液通行道路,针刺之能利水通淋;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交汇穴,且为三焦之气所生之穴,为女子藏血、男子藏精之处,针刺之可滋阴敛阳、培肾固本、补益元气;神阙为机体先天真息要穴,针刺之能大补元气。本研究于温灸上述穴位后迅速进行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保证药物长久发挥功效。

综上所述,联合采取温针灸及温肾固泉膏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排尿功能,增大膀胱最大容积与最大尿流速,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提高治疗效果。

10 参考文献

[1]杨文刚.自拟中风气化汤联合隔盐葱灸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四川中医,2014,32(2):82-84.

[2]何书丽.丁香肉桂散贴敷联合穴位艾灸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40例[J].中医研究,2013,26(5):74-7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6(1):55-56.

[4]FALL M,LINDSTR M S.Electrical stimulation. A physiologic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J].Urol Clin North Am,1991, 18(2):393-407.

[5]乐智卿,陶平,乐树生,等.温针灸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8):128-130.

[6]华雪君,刘更,王田,等.灸法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5):390-392.

[7]苗广宇,徐国庆.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小便失禁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5):72-73.

[8]侯乔宽,朱双进.针灸联合中风气化汤治疗中风排尿障碍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3):405

[9]李文敬,华雪君,王田,等.穴位敷贴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效果[J].陕西中医,2016,37(12):1668-1669.

[10]李美娟,王轶,胡斌,等.补肾固泉散穴位贴敷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8):119-120.

[11]刘更,华雪君,王田,等.灸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1):29-32.

[12]刘卫星,武颖,张正旭,等.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8):728-730.

[13]彭贇.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3):72-74.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中风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膀胱镜的功与过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优质护理理念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排尿功能的影响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治排尿功能障碍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排尿功能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