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体主义到波谱艺术
——浅析拼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018-07-06 06:16李海冰湖北工业大学430068
大众文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立体主义波普毕加索

叶 倩 李海冰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8)

一、 拼贴艺术的概念

自古以来,拼贴作为一种新的组合手法,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拼贴以综合材料的解释最早出现在法文中,即“coller”;而《辞海》对于拼贴的解释为:“即一种作画技法,将剪下来的纸张、碎布片或者其他材料粘贴在画布或其他底面上,构成画面”。

词典的解释只是对于拼贴艺术在最初作为一种绘画技法的简单阐述,是比较“狭义”的解释。如今的拼贴艺术,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浪潮后,不仅只是作为绘画的一种技法,而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表达。将不同的风格、材料、时空,甚至是毫不相关的形象并置在一起,产生戏剧化、冲突的视觉效果,由此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共鸣。

二、 拼贴艺术的起源

早在6500年前,我国就出现过类似于拼贴的拼嵌工艺,比如在仰韶时期的艺术作品上,就有运用蚌壳作为装饰材料在浮雕上镶嵌龙、虎等装饰图案。包括我国古代传统工艺中,如“景泰蓝”“金银错”及漆器工艺等都是采用贝壳、宝石、鹅暖石、等材料作为装饰。虽然这种传统的拼嵌大多运用在工艺中,但与现代的拼贴艺术还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拼贴艺术正式进入艺术历史舞台是在立体主义作品中。通过把拼贴艺术发展成立体派中的重要技法,让拼贴艺术得以发展。随着立体主义的影响,拼贴艺术的浪潮波及到之后的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大量的艺术流派。所以,拼贴艺术成为专有的词汇是在1912年立体主义成熟之后,但拼贴艺术的形式在历史舞台已具有很长时间。

三、 拼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立体主义——拼贴艺术的诞生

立体主义可以说是毕加索和勃拉克两人组成的“实验室”。1908年的秋天,他们开始进行“分析的立体主义”实验。毕加索热衷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物体形象切成小的立体片,然后再把这些小立体片重新组合或重新包装成其他元素。正是因为有了立体主义的分割形式,给拼贴艺术创造了一个绝好契机。

1911年,勃拉克在作品《葡萄牙人》中首次加入了铅字,让字母成为了造型材料。接着他从毕加索那儿借鉴了独特的拼贴手法,用报纸的碎片来试验。纸张之间的层叠感和厚薄的不同呈现出“立体”式的效果。于是勃拉克变便萌生了“可以触摸而不只是亲眼看到”的想法。1912年,进入到“综合的立体主义”阶段,毕加索开始运用所掌握的一切造型技巧,公然与传统绘画形式叫板,打破平面艺术的界限,建立出平面空间与立体空间的桥梁。1913年,毕加索创作了拼贴画《吉他》(图3.1),直接在一张蓝底硬纸壳上进行拼贴,吉他的主体由白色的纸片和有花纹的旧墙纸拼合组成。至于其他部分,毕加索则用了报纸进行剪裁和拼贴,他尝试了勃拉克的技巧,用黑色炭笔和白色铅笔在边缘进行勾勒。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打破了艺术表现的传统观念,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毕加索曾说过:“即使从美学角度来说,人们可以偏爱立体主义。但纸粘贴才是我们发现的真正核心。”

图3.1 毕加索《吉他》

(二)达达主义——拼贴艺术的拓展

如果说“拼贴艺术”在立体主义中主要把重构审美对象作为重点,那么到了达达主义,拼贴艺术的形式内容就更为丰富了。1916—1923年间出现了达达主义,其思想和表现手法上否定约定俗成的传统艺术标准,渴望抛弃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形式来更好的体现真正的现实世界。

拼贴法的原创贡献者马赛尔·杜尚,用“现成品”理论促进了艺术家们对现成品的更多利用。他最早的装置作品《自行车轮》,就将现成的自行车轮与凳子嫁接,这种怪诞的组合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展现了新的造型美感和创意。

达达主义风格的拼贴画中,汉娜·霍克的《达达用餐刀切除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纪元》有浓烈的暗示性意味。这位女权主义者擅长用杂志照片和合成的技巧进行创作,并促进了达达的荒谬不和逻辑。画面里有机械部件、金属件和大量的其他标志性元素,非逻辑的组合展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此时的拼贴艺术在达达主义的影响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技术上,多方面运用了材质的强烈对比;在思想上,结合周遭环境的现实与传统文化对比。

(三)波普艺术——拼贴艺术的发展

在二战后欧洲出现了波谱艺术,由于战争的影响,出现了新达达主义艺术。如果说达达主义是对一战的反抗,新达达主义则是在二战后艺术界做出的集体反思和哲学性的艺术思考。

1956年,出现了第一幅波普艺术作品《究竟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图3.2),这幅拼贴画是由“波普艺术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画面里有录音机、沙发,杂志海报和电影广告等时代潮流元素;还有靠在沙发上的半裸女模和肌肉发达的半裸男人,他手像网球拍一样的巨型棒棒糖成为了画面重点,上印着三个字母“POP”是英文“popular”的缩写,在英汉字典中被翻译为“大众的、流行的、大众所喜爱的”,这就是波普艺术的命名由来。此时的拼贴艺术真正的走进了大众生活,被推向了高峰。

罗伯特·劳森伯格是波普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新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60年代,他把大众图像拼贴成大型丝网版画,成为了当时备受瞩目的“拼贴大师”。劳森伯格擅长利用表现主义的绘画方式将生活里不同材料进行组合,并称为“组合绘画”。在第一件著名作品《组字画》中,他把轮胎令人费解的套在山羊身上,这一创举改变了现代艺术的内容。颠覆了传统的绘画和拼贴方式。到了80 年代,劳森伯格利用大量的综合材料创作出《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图3.2),从1981—1998历经17年,这幅巨作全长305米。对于劳森伯格来说这也是一次历史回顾。作品打破了二维绘画与雕塑的界限,并加入非传艺术性质的材料,将生活中俯拾即是的物品融入到艺术中,引起了剧烈的反响。他曾经说过,自己的作品不能用画面的大小来衡量,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整个世界。

图3.2 罗伯特·劳森伯格《四分之一英里》

四、总结

如今,我们所看的拼贴艺术已经应用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各个角落,无论拼贴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电影、服装、,还是平面、建筑里,广泛的包容性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生命力。从立体主义到波普艺术了解了拼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拼贴艺术在总体上,其观念性的表达与社会产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并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是不可或缺的艺术表达方式。

[1]沃尔夫朗.伊迪.《拼贴艺术之历史》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2]理查德·汉密尔顿《波普之父》[M].世界美术出版社,1992年.

[3]张晶《设计简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沃纳·霍夫曼,薛华译.《现代艺术的激辩》.广西艺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

[5]乔治娜·拜多利诺,王占华译.《艺术流派鉴赏方法》北京摄影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欢
立体主义波普毕加索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来自南极的“惊喜”
立体主义迷宫
毕加索:像孩子那样画画
看不懂没关系
潮味波普
用几何体表现自然
行走的贾科梅蒂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