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

2018-07-05 10:52顾炳炎
祖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程式化生活

顾炳炎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之所以不大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过于死板,流于程式化。教师一节课的任务是怎样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里讲完,给学生提的要求是如何不打折扣的把重要的知识点记住。

关键词:程式化 生活 健康成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容易被忽视的课,人们都把它看成是副科,觉得没必要花大精力去面对。老师认为记记背背就行了,学生认为课上听听,考试还开卷,根本用不着在这科上浪费时间。于是出现了从老师到学生懈怠的局面。至于课堂教学,大多也就随意而简单,没有什么亮点可言。然而,就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没有什么副科和正科之分,都是知识,都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初中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一、避免课堂教学的程式化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之所以不大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过于死板,流于程式化。教师一节课的任务是怎样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里讲完,给学生提的要求是如何不打折扣的把重要的知识点记住。本着这两个要素,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不采取什么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因为那样有时很浪费时间,不如把知识点快速过一遍,把时间省出来给学生们课上背一会。时间一久,学生们就有了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改变呢?我采取了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形象化的方式,由学生参与进来的方式。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老师也避免了串讲的生硬方式。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就避免了生硬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在课堂小活动中切实的去感受。在学校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学习,专门欺负弱小老实的同学,认为殴打同学是小事,认为向同学索要钱财也不是什么大事,因此,越来越嚣张,直至被公安局追究其法律责任。针对这样的校园欺凌事件,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排成小品,真实的感受一下。这胜过我枯燥的说教。在小品中,三个同学扮演强横的学生,一个同学扮演受欺凌的同学,两个同学扮演警察。情节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要放学了,一位同学走得有点迟,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他收好书包,刚打算离开,教室里就闯进来三个外班的同学,他们把他团团围住,嘴里不干不净的骂着,一个人还把手伸出来说:“识相点,赶紧给我们点钱花,否则有你好受。”这位同学一看自己处境危险,也不敢争辩,就乖乖的掏出来一百元钱给了他们,这三个人得逞以后,拿着钱扬长而去。随后这位被勒索的同学就到附近的派出所报了案。很快,这三个勒索财务的家伙就被抓住了。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小品让学生们懂得了自己要学会遵守法律,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自认倒霉,那样只会助长坏人的嚣张气焰。这样活泼的教学形式,学生们很喜欢,课堂效果也很好,由学生自己把课堂重点强调出来,比老师生硬的说教要强得多。关键是学生们非常喜欢道德与法治课了。

二、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在课本上有这样一部分,要求学生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我认为这一部分关键是要对学生产生真正的触动,而不是死记硬背过课本上的理论。本来,这门课程就是用来指导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上课,我先把话题转移到学生们的生活中。我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独立的一些能力了吗?他们纷纷表示有。于是,我接着说:“那好,下面,我给大家发一张纸,你们把自己能独立做些什么事情写下来,看谁最独立。”十五分钟之后,我让一位同学读一下自己的自立内容,他写道:“我能独立完成作业,能自己铺床叠被子,能自己洗衣服,会做简单的饭,自己会去医院看病打针,不用父母陪。暑假期间自己勤工俭学,自己打过短工。”这位同学的发言让学生们很敬佩,大家纷纷鼓起了掌。

三、构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围,通过一些小游戏、小情境等与学生形成互动。例如,在组织《青春期的烦恼》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条写出自己的烦恼,然后在搜集整理后选出或随机抽选出一些“烦恼”,与学生共同讨论应当如何解决。通常情况下,学生写出的这些烦恼都是能激发学生之间共鸣的,然而经过大家的讨论,能够给出许多解决的方法,最终由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能够简化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步骤,推动教学发展。也能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扮演“知心姐姐”引导学生摆脱青春期的烦恼等。这只是平等交流情境的一种情况,还有很多时候,平等交流的氛围体现在教学中,而不是特定的一种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为精细化的设计课堂,注意细节及氛围的处理。

四、结语

将生活情境带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内容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的生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且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自觉运用于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八声.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09,(02).

[2]宋秉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探究[J].新课程,2009,(01).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程式化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程式化语言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中的使用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