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
【摘要】国际贸易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各个国家国际分工地位的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全球分工格局,而中国是全球生产网络中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将会使美国付出巨大代价。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 美国经济 开放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只看到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却没有看到逆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国际竞争力的衰退,没有看到美国企业、国民从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获得的巨大利益。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的,“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入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国际贸易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各个国家国际分工地位的反映,因此研判贸易摩擦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就需要准确把握国际分工的特点及相关国家的比较优势与分工地位。
产品内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一件产品的生产过程,根据价值链各环节所需要投入的要素特点,分布在最具比较优势的国家。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劳动力素质高、工资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因此主要从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与研发设计、品牌管理、增值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给丰富、工资水平低,同时资本短缺、创新能力不强,因此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不再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而是把自己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加工组装过程离岸外包到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而自己集中于高附加值环节。这就使得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由多个国家的众多企业共同参与才得以完成,各个国家的产业联系、产业依存愈发紧密。一个国家很难完全脱离另一个国家进行一件完整产品的生产,贸易摩擦将会引发全球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制成品出口国,中国国际竞争力是综合优势的体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尽管中国出口的制成品以物美价廉著称,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不仅仅来源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是建立在包括低要素成本、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配套、不断提高的创新能力等基础之上的综合优势。制造业的成本不仅取决于劳动力成本的高低,还受到劳动生产率、产业配套能力、供应链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产业门类、产业配套体系最完善、制造产品种类最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中国的创新能力提高很快。
美国《对华301调查报告》直指“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意图不仅在于缩小对华贸易逆差,更重要的是想遏制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在贸易问题上,打则双输,合则双赢。中国“同等力度同等规模”回击的应对原则意味着美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也将会付出巨大代价,遭受巨大损失。
当前国际分工体系带给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个主要好处是能够通过大量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低价格商品,使物价保持在较低水平。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高昂,例如2015年美国雇员的小时工资为23.23美元,相比之下,2016年罗马尼亚为6.08美元,保加利亚为4.86美元,中国则要更低。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重振制造业,但是由于不具备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环节很难回流;如果将这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搬回美国,则会大幅度提高制造成本。据高盛集团测算,如果在美国生产,服装、智能手机的生产成本分别增加46%和37%,将导致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15%。
尽管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过越南、缅甸、老挝等周边发展中国家,但是它们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劳动生产率方面都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低工资优势在短期难以转化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价格与规模优势。并且由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的巨大规模和出口体量,美国很难将进口来源快速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的结果将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不足,价格上涨,从而推高美国的通胀率,进而对其金融资产造成影响。
中美两国由于要素禀赋不同,产业结构不同,从而使得双方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并且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形成高度合作与依赖的关系。在制成品出口中,中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美国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就中美贸易而言,2017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3757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385亿美元。在美国对华出口的制成品中,主要以高科技制成品(飛机、汽车、高端装备、精密仪器、药品等)和中间产品(如集成电路、飞机引擎、汽车零部件、高性能材料)为主,而中国对美出口的制成品,主要以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在中国进行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的IT产品为主。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整体附加值并不高,而美国企业在与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获取了大部分价值。
据美国学者Kraemer在2010年的测算,苹果公司获得一部iPhone总价值的58.5%,而中国靠劳动力投入,仅占其中的1.8%。中美贸易之间的贸易呈现出典型的国际产业垂直分工和产品内贸易特征,也反映出两国比较优势、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与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高科技产业的分工更细化,产业链长、配套企业多,一个产业需要上下游众多产业的支撑,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本无法在较短时期内将加工制造基地转向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因此,贸易摩擦造成的进出口贸易的减少甚至供应链的中断,不但会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而且也会造成美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得利的大幅度减少。
当前,世界主要大国都高度重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纷纷出台战略规划、法律法规以及产业政策,推动新经济部门的加速发展。对于新技术的成熟而言,有两个问题非常关键。一是技术标准,二是市场需求。在新兴产业形成主导标准才容易降低产业发展的成本,实现标准、接口的统一,才能够实现零部件、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快新技术的产业转化。技术标准的形成往往需要多家企业建立联盟共同推进,甚至需要多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市场需求是标准形成的基础,只有依靠持续扩大的市场支持,新技术才能够不断改进、完善、降低成本,从而扩大普及,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支柱。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大的潜在用户。中国也是制造业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可以为新科技的应用提供丰富的场景和巨大的市场容量。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80.7万辆和2471.8万辆。再如,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方向,中国也在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是工业智能化的核心设备,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也加速了中国机器人换人的进程,从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1-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年均增长31%,2016年达到87000台,趋近欧洲和美国的综合(97300台),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31%。而且由于中国制造业规模大、机器人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15年中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机器人保有量为49,美国为176),因此仍然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美国在前沿科技及新兴产业领域具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使美国在新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失去中国的支持,也将使美国丧失巨大的潜在市场。当然,没有中美之间在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新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也会被放慢进程。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就提出重振制造业,推动美国制造业从离岸(Offshoring)到回岸(Reshoring)转变,特朗普更是将重振传统产业和“锈带”地区作为其重要的施政方针。但是由于长期的离岸外包,美国已经基本失去在传统产业的加工制造能力,而中国在承接传统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创新推动加工智能技术和工艺升级,并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体系。美国完善产业链条,提振传统制造业的能力离不开中国企业的投资。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就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从5500万美元快速增加到2016年的1831亿美元,从FDI的净流入国(2005年高达601亿美元)转变为净流出国,净流出494亿美元。其中,美国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而制造业是中国企业主要的对外投资领域。根据《中国对外投资报告(2017)》,2016年中國对美国直接投资169.8亿美元,占该年度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包括香港)的20.7%;而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14.8%。中国制造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将会带使美国制造业的产业链更加完善,并且获得更低成本的原材料供应,减缓美国制造业由于成本高而向国外转移的趋势。而且随着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制造企业的在美投资,将会使美国的创新更加多元化。目前,以苹果为代表的“加州设计、中国组装”正在向“中国设计、加州组装”转变。例如,2013年比亚迪在加州兰卡斯特市设立电动公交车工厂,把中国的技术、设计带到美国,带动了美国加工制造环节的发展。因此,贸易摩擦特别是特朗普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收紧政策,将会对对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造成不利的影响。
总之,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美国挑起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违反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违背产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美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英]芬巴尔·利夫西著,王吉美、房博博译:《后全球化时代:世界制造与全球化的未来》,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年。
②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
责编/姜成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