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彬
现阶段,教育改革正处于不断推进的时期,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的需求,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对传统个体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创新,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式,对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和改善课堂环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概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经常采用直接授课或个体学习的方法,教学效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小组合作模式的运用改变了语文教学现状,也是对个体学习的一种创新,它更加重视学生之间互助学生与整体进行。所以小组合作模式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实践表明,只要教师能够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对优化教学过程、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学生分组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将所有学生根据学习能力、成绩、性格特征等存在的差异性进行科学划分,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没有重视分组的合理性,或者并不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学习能力以及基础能力等,导致一些小组的成员都是学习好的学生,个别小组都是学困生或者全是女生等。这种分组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不仅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也不能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组之间参与积极性程度不一
小组之间课程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是现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分组不合理,个别学生会认为教师存在偏心或不重视自己,甚至会产生厌倦学习的情绪。而一些热爱学习、愿意表现自己能力的学生会有较高的参与热情,有的学困生习惯于听从学习好的学生的意见或直接从他们手中获取信息,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不愿意主动思考,甚至根本不会参与到讨论中。
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实践教学表明,学生关系处理得好会使学生处于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而且小组成员能够相互帮助。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之间经常会有不愉快的情况,个别学生表现不友好或者不愿意倾听他人意见,影响教学活动开展。
教师缺少科学、客观的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结束以后,语文教师会对讨论过程和结果给予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教学案例和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发现有部分教师在对学生合作学习结束的评价过程中缺少正确认识,或者个别教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评价内容片面,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建议与策略
科学分工,优化小组合作组合
在进行小组分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格特征以及学习能力等科学地划分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均衡性,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将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来。因此,合作学习模式也可以起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分组时,教师可以将性格活泼与性格内向、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保证小组成员的均衡性,也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活跃课堂氛围,有效开展课堂活动。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和共同进步。另外,在学习小组成立以后,教师可以采取定期更换的方式,让学生对合作学习模式保持新鲜感,并且能够与不同的同学进行交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发挥管理者、引导者的重要职责,营造一个愉悦、团结和民主的课堂氛围。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就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介入小组讨论,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教师应该学会与学生相处、做朋友,让学生能够放轻松,全身心地投入合作学习中。必要时,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学生共同讨论和交流,发挥学生的知识才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外在的因素影响合作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的重要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营造轻松的學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