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蓓蓓
近年来,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了教学改革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随着国内一系列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成功举办,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有效教学,更是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以“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为例,可以看出这样的赛事能够把教师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尝试当中。那么,如果能够将大赛中的经验运用到常态教学中,其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将会对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的开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大赛对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启示
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是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没有目标或者目标模糊的教学无论看起来多么精彩,都只是在作秀而已”(束定芳,2013)。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基于对学生需求与实际水平的充分考虑及对知识、技能的统筹兼顾,否则教学目标就很有可能流于形式,无法实现。
教学目标必须少而精
鉴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制定出精炼且可行的目标,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学时中让学生迅速找到方向,明确自己在本堂课中应该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但是,有的教师几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相同的,这使得教学目标失去了其存在意义。而有的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很大也很多,一堂课里有主题拓展,又有技能训练,还要开展批判性思维,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很有可能一个目标都没能实现。
教学目标应包含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大学英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语言基础知识本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然而在受到众多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下,或者源于课时缩减的原因,如今鲜有教师将词汇及语法知识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这也是如今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根源之一。许多专家评委在不同场合进行赛后点评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对于语言训练在教学目标中缺失的遗憾,由此也提醒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注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有效的教学设计
各教学环节必须高度衔接,避免相互脱节的现象
在大赛中,一些选手的课堂设计虽然出彩,但仔细看来却发现教学环节与主要教学内容的关联度不高,各环节之间衔接不连贯。这些问题的出现则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陷入迷茫: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这个话题与课文有什么关系?因此,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个教学环节都有的放矢,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为活动而活动。
教学设计应紧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强化重点语言知识
如今,随着“互联网+”对于教育模式的深入影响,许多教师都会补充很多课外材料和知識,这样做固然体现出了教师积极求新、求变的态度与努力,然而也造成了对教材内容处理过于匆忙、过于简单等问题,导致教材中的精华与价值并未得到恰当的讲解与重视,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了。因此,教学设计中的各种补充材料应以服务教材内容为宗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
互动环节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互动环节包含了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两方面,但有些教师在互动中处理得很简单,给学生几个问题去讨论,等时间到了就提问两三个学生,然后公布参考答案。甚至有些课堂互动环节成为“放羊”时间,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多教师认为互动环节很难:怎么互动?互动什么?这的确是成功的互动环节中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要想设计出有效的互动环节,除了必须要给学生设计出与所学目标内容紧密相关的任务外,“教师必须要将自己置于课堂真实情景中”(文秋芳,2014),引导、启发、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
文秋芳教授认为评价体系是产出导向法三个过程中的其中之一(文秋芳,2017)。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后续教学中的侧重点。同时,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手段也能够帮助学生自我检验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本课的学习要求与预期,从而进行反思性学习。可以说,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是学生和教师进行课后反思的一个重要依据,应该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鉴于此,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包含教学效果评估,教师要现场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动态有效性。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没有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无从谈起高质量的外语人才培养。因此,对比赛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加以研究,将会对常态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开展产生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