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墩柱及桩基础病害成因分析

2018-07-05 02:29:50赵丹丹
福建交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标度墩柱保护层

■赵丹丹

(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州 350004)

1 工程概述

某跨海大桥位于现有海堤西侧约105m处,与海堤平行,桥梁全长519.4m,最小平曲线半径R=450m,最小竖曲线半径R=3500m。桥面纵坡为2%。通航孔处设半径为4500m竖曲线,曲线中心桥面高程为12.51m。

该桥桥式布置为:(29.7+4×30)+(4×40)+(3×30)+(3×30+29.7)m简支T梁,共四联,桥面采用行车道板与铺装均连续的构造。其中40mT梁梁高2.4m,采用C50砼,预应力筋采用5-Φj15.24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弹性模量Ey=1.9×105MPa,标准强度Ryb=1860MPa。每孔布置7片T梁,梁间距2.3m,两片T梁间设有0.5m湿接缝。预留拱度为按二次抛物线跨中下拱8.3cm。30mT梁梁高2.0m,采用C40砼,每孔布置7片T梁,梁间距2.3m,两片T梁间设有0.5m湿接缝。预留拱度为按二次抛物线跨中下拱6.5cm。人行道板预制拼装采用C30砼。

40mT梁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桥墩,两墩柱间的盖梁采用 “凸”形截面的预应力砼结构,预应力筋采用12-Φj15.24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Ryb=1860MPa。墩柱直径为Φ1.6m,钻孔桩直径为Φ2.0m,桩长16~36.6m,均嵌入微风化基岩。两墩柱间设置1.8×1.2m系梁。盖梁采用C40砼,墩柱、系梁采用C30砼,钻孔桩采用C25水下砼。30mT梁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桥墩,两墩柱间的盖梁采用“凸”形截面的预应力砼结构。墩柱直径为Φ1.5m,钻孔桩直径为Φ1.8m,桩长14.2~49m,均嵌入微风化基岩。两墩柱间设置1.6×1.0m系梁。盖梁采用C40砼,墩柱、系梁采用C30砼,钻孔桩采用C25水下砼。

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100,人群荷载为3.5kN/m2。桥梁全景如图1所示。

图1 某跨海大桥全景图

2 外观病害情况

利用桥检车对该桥墩台进行详细的外观检查,并对病害较为严重的20根桩基和10根系梁进行水下探摸检测,主要病害情况如下:

(1)墩台:桥台台帽3处锈胀露筋,共计长3.60m;桥台台身侧墙1条斜向裂缝,缝长3.50m,缝宽0.30mm;盖梁25处砼掉块露筋,共计面积S=3.85m2;盖梁33处锈胀露筋,共计长10.90m;墩柱12处砼掉块露筋,最大面积S=4.00×1.50m2(见图 2),共计面积 S=21.16m2;墩柱 1 处锈胀露筋,长1.00m;墩柱横系梁1处砼掉块露筋,面积S=4.30m2;墩柱横系梁1处锈胀露筋,长0.20m。

(2)桩基础:20根基础桩桩身从横系梁下方60cm~120cm开始到海床部分段有钢护筒包裹;8根基础桩共有8处破损,最大破损宽度和高度均为80cm,最大破损深度12cm,没有发现钢筋外露;2根基础桩各有1处网格状破损,且钢筋已经完全腐蚀(见图3),破损宽度均为160cm,破损高度均为80cm,最大破损深度15cm(见图 4);1根基础桩表面整圈混凝土有破损,破损高度120cm,最深约13cm,钢筋网外露;1根横系梁表面有6处竖向锈胀露筋。

图2 墩柱表面砼掉块露钢筋网

图3 桩顶砼网格状破损,钢筋完全腐蚀

图4 桩顶砼破损,深度最大15cm

根据文献[3],该大桥桥墩评分为65.1,技术状况等级评定为三类;桩基础评分为55.0,技术状况等级评定为四类。

3 无损检测

对该桥外观病害最严重的9-1、9-2#墩柱进行无损检测,主要包括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钢筋锈蚀电位检测、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深度测试。

3.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利用钢筋保护层测试仪对9-1、9-2#墩柱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Dne与设计值Dnd的比值,依据文献[4]相关规定来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评定标度。检测结果见表1所示,9-1、9-2#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Dne分别为30.99mm和30.95mm,Dne/Dnd均为 0.56,处于(0.55,0.70]范围内,查文献[4]可知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评定标度均为4,其对结构钢筋耐久性有较大影响。

表1 9-1、9-2#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

3.2 钢筋锈蚀电位检测

采用半电池电位法,对9-1、9-2#墩柱进行钢筋锈蚀电位检测,根据构件测区锈蚀电位水平最低值,依据文献[4]相关规定来确定钢筋锈蚀电位评定标度,评定构件钢筋发生锈蚀的概率或锈蚀活动性。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9-1#墩柱钢筋锈蚀电位最低值为-365mV,9-2#墩柱钢筋锈蚀电位最低值为-332mV,均处于(-300,400]范围内,查文献[4]可知墩柱钢筋锈蚀电位评定标度均为3,墩柱钢筋有锈蚀活动性,发生锈蚀概率大于90%。

表2 9-1、9-2#墩柱钢筋锈蚀电位检测结果

3.3 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深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对9-1、9-2#墩柱进行混凝土强度测试,根据构件实测强度推定值计算其推定强度匀质系数Kbt,并对进行混凝土强度回弹测试的墩柱进行混凝土碳化深度测试,根据测区碳化深度平均值与实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的比值Kc,依据文献[4]相关规定来确定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度和混凝土碳化评定标度。检测结果见表3所示,9-1、9-2#墩柱混凝土推定强度匀质系数Kbt均为1.01,碳化深度平均值与实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的比值Kc分别为0.164和0.166,查文献 [4]可知,墩柱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度均为1,碳化深度评定标度值均为1。

表3 9-1、9-2#墩柱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深度检测结果

4 病害成因分析

该桥墩柱和桩基础病害较为严重,从设计角度出发,结合实体检测来考虑,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根据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大气区、浪溅区和水下区的构件主筋最小保护层厚度规范值分别为55mm、70mm和55mm,而位于大气区的墩柱主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为37.5mm,均不满足规范值要求,位于水下区的桩基础主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为57.5mm,但其桩头部分位于浪溅区,也不满足规范值要求。实际上,从对墩柱的无损检测结果来看,墩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明显小于设计值,故构件主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和实测值均偏薄是导致墩柱锈胀、掉块露筋、桩基础破损腐蚀的主要原因;

(2)墩柱和桩基础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和C25,满足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的相应最低强度等级C30和C25要求。但是根据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规定,相应构件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均为C45,可见其设计强度等级不能满足新规范的要求。从对墩柱的无损检测结果来看,墩柱的混凝土强度实测值虽然稍大于设计值C30,但是明显小于规定值C45。故构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偏低是导致墩柱锈胀、掉块露筋和桩基础破损腐蚀的主要原因;

(3)另外,桩基础顶部长期经受海水涨落潮和冲蚀作用,也极大加重了其腐蚀病害程度。

5 结论

该大桥处于沿海地区,环境条件较为典型,通过对其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分析病害成因,得出如下结论:

(1)该跨海大桥桥墩及其桩基础外观病害较为严重,特别是墩柱表面砼掉块露钢筋网,桩基础顶部砼网格状破损(深度最大15cm)、钢筋完全腐蚀。墩柱和桩基础技术状况等级分别评定为三类和四类;

(2)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评定标度为4,其对结构钢筋耐久性有较大影响;墩柱钢筋锈蚀电位评定标度为3,钢筋有锈蚀活动性,发生锈蚀概率大于90%;墩柱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深度评定标度均为1;

(3)从设计角度考虑,该桥墩柱和桩基础的主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偏薄,以及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偏低是导致出现严重病害的主要原因;从实体检测结果来看,墩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明显小于设计值,混凝土强度实测值虽然稍大于设计值C30,但是明显小于规定值C45,这也是导致出现严重病害的重要原因;另外,桩基础顶部长期经受海水涨落潮和冲蚀作用,也极大加重了其腐蚀病害程度;

(4)鉴于该大桥墩柱和桩基础病害较为严重,无论是从安全性角度考虑,还是从耐久性角度出发,均要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处理。

[1]刘文辉.浅谈沿海地区桥梁的耐久性设计[J].北方交通,2007(7):56-57.

[2]JTJ 275-2000,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S].

[3]JTG/T H21-201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S].

[4]JTG/T J21-201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S].

[5]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标度墩柱保护层
层次分析法中两种标度的对比分析
装配式墩柱施工技术
桥梁40m以上墩柱混凝土施工新工艺探讨
超高墩柱翻模施工工艺及其安全措施分析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50:36
寻找空气保护层
大型立交墩柱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中华建设(2017年3期)2017-06-08 05:49:29
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数值模拟
中国煤炭(2016年9期)2016-06-15 20:29:53
加权无标度网络上SIRS 类传播模型研究
保护层开采工作面过地质异常区期间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创新孵化网络演化无标度特征仿真分析
技术经济(2014年10期)2014-02-28 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