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最, 何丽芳, 陈晓华, 滕 涛, 李玉中*
(衡阳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我国是农业大国,年产农作物秸秆约5.7亿吨以上,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1]。因此,秸秆是我国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在水稻产区,稻草秸秆占农作物秸秆的绝大部分。秸秆还田技术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2]。但秸秆在自然状态下降解缓慢,阻碍了这一措施的推广和实施。目前绝大部分稻草秸秆仍然被焚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3],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秸秆的焚烧导致土壤营养成分的丢失,使用额外的化学肥料或农家肥料来补充,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大气污染[4]。
因此,如何快速降解秸秆成为解决秸秆还田的关键。秸秆降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其内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纤维素的降解速度决定了秸秆还田的速度[5]。目前,关于纤维素降解的方法常见的有化学降解法、物理降解法和生物降解法。而生物降解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安全环保、降解速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因而,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酶活性的测定成为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6-10]。
为了加速秸秆还田,促进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筛选稻田纤维素降解微生物,以期用于稻田秸秆的还田。同时,解决当前惯用的焚烧法处理稻草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国内外分离筛选出的纤维素降解真菌主要集中在木霉属、青霉属、曲霉属、根霉属、漆斑霉属等丝状真菌[11],但关于冬克青霉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并且关于该菌株的相关研究报道少,《中国真菌志》记载冬克青霉为罕见菌种,不易分离,在我国上海和湖北神农架鲜有分布[12]。
本文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采集土壤样本,分离和筛选纤维素降解菌株,为高效处理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资源及秸秆快速还田提供新资源。
1.1.1 样本
在衡阳市郊区及祁东县采集稻田土壤样本,并编号,实验样本编号及采集地点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采集信息
1.1.2 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滤纸条液体培养基):(NH4)2SO43.0 g,FeSO4·7H2O 0.005 g,KH2PO41.0 g,MnSO4·H2O 0.001 6 g,MgSO4·7H2O 0.5 g,ZnSO4·7H2O 0.001 7 g,CaCl20.1 g,CoCl20.002 g,NaCl 0.1 g,蒸馏水 1 000 mL,pH值6.5。
筛选培养基(刚果红纤维素琼脂)[11]:KH2PO40.5 g,MgSO40.25 g,琼脂14 g,明胶2 g,纤维素粉1.88 g,刚果红0.2 g,蒸馏水1 000 mL,pH7.0。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蔗糖20 g,琼脂粉20 g,水1 000 mL,自然pH。
种子培养基:CMC-Na 10.0 g,蛋白胨10.0 g,酵母膏10.0 g,KH2PO42.0 g,(NH4)2SO41.5 g,蒸馏水1 000 mL。
液体发酵培养基:CMC-Na 5 g,蛋白胨3 g,牛肉膏1 g,蒸馏水1 000 mL,自然pH。查氏酵母膏琼脂(CYA)[12]:
1)查氏浓储液备用:NaNO330 g,KCl 5 g,MgSO4·7H2O 0.1 g,水 100 mL。
2)CYA配方:K2HPO41.0 g,查氏浓储液10 mL,酵母膏5 g,蔗糖30 g,琼脂15 g,水1 000 mL。
稻草固体培养基:将稻草秸秆剪成约1 cm的小片段,用自来水洗涤后进行40目的过筛处理,随后将其置于鼓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进行压制处理后均等分装于洁净的广口培养瓶中(每瓶3 g),再分别加入12 mL的水。盖上盖子湿热灭菌。
1.2.1 菌株富集培养及分离
称取采集的各样本5 g,加至装有无菌玻璃珠的三角锥形瓶中,加入50 mL无菌水充分混合均匀,摇床充分振荡20 min,用灭菌纱布过滤,静置1 h,取上清液 1 mL接种于富集培养基中,220 r/min、28℃培养 5~7 d,使纤维素降解菌富集,并观察记录滤纸条的降解情况。取滤纸条降解的样品悬浮液各 0.1 mL,分别涂布接种到加有0.01%青霉素和0.01%农用硫酸链霉素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5~26℃培养72 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进行纯化保藏。
1.2.2 纤维素降解菌株的筛选
将分离纯化的菌株转接至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培养基中,每皿3点,30℃培养4 d。若该菌产生纤维素酶,菌落周围则会出现透明圈,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菌落直径(d, mm)和透明圈直径(D, mm),依据D/d值大小来选择产酶菌株,选取比值大的菌株进行后续研究。
1.2.3 菌株形态学鉴定
采用三点接种法和插片法将菌株1-4接种到鉴定培养基(CYA)上,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 d,观察菌落的形态,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大小、孢子梗及孢子等形态,参阅《中国真菌志》[12]描述进行形态鉴定。
1.2.4 菌株1-4 FPAase的测定
粗酶液制备:将菌株1-4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30℃,180 r/min培养3 d,取2 mL接种于装有100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锥形瓶中。30℃,180 r/min培养4 d,吸取8 mL发酵液,4℃条件下4 000 r/min离心10 min,所得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滤纸处理:使用前将其用1%的醋酸溶液浸泡24 h以除去淀粉,用碘液检验,再用2%的NaHCO3溶液洗至中性,晒干。
酶活测定:根据DNS(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总纤维素酶活力即滤纸酶活(FPAase)[13-14]。将50 mg经预处理的定性滤纸放入25 mL比色管中,加入1 mL粗酶液,加1 mL CMC-Na的柠檬酸缓冲液(pH值5),以不加粗酶液反应作为空白对照,50℃恒温水浴中反应60 min,加入1.5 mL DNS溶液,沸水浴10 min,迅速冷却停止反应,定容至10 mL,于540 nm波长测定其OD值。在上述测定条件下,每分钟1 mL酶液催化底物水解生成1 μg葡萄糖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用U/mL表示[15]。
1.2.5 菌株1-4对稻草的降解效果
用无菌生理盐水洗脱下PDA上培养7 d的青霉1-4的孢子,将孢子配制成5×106个/mL浓度的悬浮液。取3 mL青霉1-4孢子悬浮液加入到灭菌稻草固体培养基。以加3 mL无菌水为对照。接种后28℃恒温培养,在培养7 d、14 d和21 d时,分别取3瓶观察稻草降解情况并按照薛惠琴等人[16]的方法测定稻草中纤维素的含量。在21 d时,取少许稻草秸秆用乳酸酚棉兰染液对其进行染色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稻草秸秆中菌株的生长及分布情况,并拍照记录。
富集培养6 d后,6组样本中的4组滤纸条有明显的崩解现象,从这4组中用涂布平板法共分离得到16株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的真菌菌株。(详见表2)。
表2 各类土样中降解菌株的分离情况
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培养基点接的16株纯化真菌,从第 3 d 起菌落周围开始出现透明圈,编号为1-4、6-2、6-3的 3 株菌透明圈较为明显。其中,菌株1-4的菌落较小,生长规整、圆形,透明圈最为明显和清晰,其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值最大,为1.22(表3)。菌株6-2、6-3菌落生长不规则,其菌落周围有一定的透明带,但带很窄(图1)。从以上结果看,菌株1-4为分离到的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
表3 筛选所得菌株透明圈与菌落直径
图1 3株复筛菌株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产生的透明圈
菌株1-4在PDA培养基上培养4d后菌落形态呈圆形絮状,中心脐状突起边缘整齐,初期为灰绿色,粉末状(图 2a)。在查氏酵母膏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菌落呈放射状或有脐状突起;质地绒状,初期呈白色,后期颜色转暗(图2b)。
图2 菌株1-4的形态学特征
菌株营养菌丝体无色、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其生于基质或气生菌丝,孢子梗(40~70)-(200~250)×(2.0~3.0) μm,壁平滑,帚装分枝顶端具有膨大的顶囊,达4.5 μm;帚状枝单轮生,偶有梗基状分枝;瓶梗每轮5~12个,8.0~10.5×2.2~3.0 μm(图2c);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到该菌株的分生孢子近球形或球形,直径2~2.5 μm,壁光滑;分生孢子链呈现较疏松的圆柱状(图2d)。经形态鉴定,该菌株为类曲霉亚属的冬克青霉(Penicillium donkii)。目前关于该菌株的相关研究报道少,《中国真菌志》记载冬克青霉为罕见菌种,不易分离,在我国上海和湖北神农架鲜有分布[12]。
液体发酵培养 5 d后菌株 1-4的 FPAase为 11.2 U/mL,之后酶活力随着发酵天数延长而增大,在第8 d天,酶活最大为15.0 U/mL,之后又开始减小(如图3所示)。可作为一株具有潜力的纤维素降解菌。但要用于工业生产须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理化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得更高的纤维素降解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其利用价值,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3 培养时间对菌株1-4总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经观察,培养7 d后,有少量的菌苔多生长于稻草秸秆两端的切口处,中间部位几乎未见菌株生长。培养到14 d时,菌株的生长情况明显较第一周茂盛,而且菌落的颜色明显有所加深。除了秸秆切口处生长有浓密的菌落外,其中间部位也可见少量菌落生长。培养到21 d时,秸秆中间部位也生有较多的菌落。加入无菌水的对照组的稻草培养基中无明显的变化。(图4a~4d)。
经染色后在 10×4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菌株大多生长于稻草秸秆端部的切口处,中间部位则分布有繁密的且杂乱的纤细菌丝体。菌株的染色较浅,分生孢子梗颈较短小,孢子梗上残留的孢子穗数量也较少。(图 4e、4f)
图4 菌株1-4在稻草秸秆上的生长情况
连续培养21 d后,对照中的纤维素含量由30.3%变为29.91%,而接种菌株1-4的处理中稻草纤维素含量由接种前的30.3%减少至26.36%(如图5所示)。说明菌株1-4对稻草秸秆中的纤维素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研究发现,菌落多出现在稻草秸秆的切口处。依据此特点,在秸秆还田中,可将稻草秸秆处理的更碎以产生更多的切口,以利于菌株更好地生长,加快秸秆的降解。同时也可人为的培养该菌,将其和秸秆混施入土壤,提高菌量加快秸秆的降解速度。
图5 稻草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与发酵时间关系图
本研究以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加速秸秆还田为目的,从富含纤维素的样本中分离出16 株真菌,通过纤维素刚果红平板法复筛获得3株可产生较明显透明圈的真菌菌株(编号为1-4、6-2、6-3)。依据D/d值大小来选择最终确定菌株1-4为最具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观察菌株1-4在PDA和CY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和菌体显微结构,经形态学鉴定为冬克青霉(Penicillium donkii),该菌为类曲霉亚属真菌。该菌在28℃,180 r/min生长第8 d时出现最高值,其总纤维素酶活为15.0 U/mL,该菌对稻草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张加春, 易琴, 黄遵锡. 纤维素酶曲的浅盘生产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0(2): 50-52.
[2]路文涛, 贾志宽, 张鹏, 等.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30(3): 522-528.
[3]卞有生. 生态农业中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利用(第2版)[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00-331.
[4] Lelieveld J, Evans J S, Fnais M,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outdoor air pollution sources to premature mortality on a global scale[J]. Nature, 2015, 525(7569): 367-371.
[5]李大婧, 刘春泉, 王振宇. 纤维素酶及其在天然产物开发中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05, 33(6): 140-142.
[6]韦晓菊, 黎继烈, 张蕾, 等. 青霉产纤维素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 中国食品学报, 2014, 14(9): 125-130.
[7]王洪媛, 范丙全. 三株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果[J]. 微生物学报, 2010, 50(7): 870-875.
[8]殷中伟, 范丙全, 任萍. 纤维素降解真菌Y5的筛选及其对小麦秸秆降解效果[J]. 环境科学, 2011, 32(1): 247-252.
[9]黄宁珍, 付传明, 何金祥, 等. 纤维素降解真菌分离筛选、产酶特性及高效水解菌系的初步构建[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23(5): 1489-1496.
[10]李悦, 薛桥丽, 李世俊, 等. 响应面法优化小刺青霉16-7产纤维素酶液体发酵工艺[J]. 食品科学, 2014, 35(17): 137-145.
[11]王淑军, 杨从发, 陈静. 用于降解秸秆的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1, 12: 21-23.
[12]孔华忠. 中国真菌志: 第三十五卷(青霉属及其相关有性型属)[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54-56.
[13] Coward-Kelly G, Aiello-Mazzari C, Kim S, et al. Suggested improvements to the standard filter paper assay used to measure cellulase activity[J].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03, 82(6): 745-749.
[14]许玉林, 郑月霞, 叶冰莹, 等. 一株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鉴定[J]. 微生物学通报, 2013, 40(2): 220-227.
[15]林金秀.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10.
[16]薛惠琴, 杭怡琼, 陈谊. 稻草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测定方法的研讨[N].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1, 46(2): 15.
[17]熊冬梅, 周红丽. 纤维素降解菌群的研究进展[J]. 酿酒科技, 2011, 32(5): 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