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身居乡村学校的我,曾经非常满足于悠然自得的普通教师生活。如果说在学生时代刻苦学习,是大众认可,天经地义的话,那么年过四十的我,再重新起步学习,一切就显得有点不可思议。
可是,遇见了郑立平老师带领的“心语团队”的我,天天沐浴在一幕幕大家忙碌学习的场景中,我突然感到自己的懒散与渺小,队员们对学习的坚持,激发了我的学习动力和激情。
一
刚结识郑老师和心语团队,我有一种走错地方的感觉,因为我从小就严重缺乏文科细胞,不喜欢读书和写作。
我问郑老师:“我进入团队干啥呢?你给我安排个任务吧。”没想到他告诉我:“你在团队里玩就行,玩着玩着,你就知道你想干什么了。”
这话我愿意听,我第一时间在团队群里晒幸福:“郑老师让我玩就行。”把她们羡慕得还真以为郑老师特别照顾我。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他这是对我因材施教呢。
慢慢地,我发现,只要是郑老师的报告,必定有一段倡导大家读书的内容。团队里的人都喜欢读书,就我不喜欢读,这不是在暗示我、教育我吗?郑老师对我的引导,真的是用心良苦啊,他没有批评,没有寄语,只是随时、随机地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我。
直到听到他报告中的一段话,我彻底心动了:“我们都是昨天的人,都是在用昨天的思维、方法、途径,领着今天的孩子们,走向未来的生活。你的这张旧船票,能否登上学生们日益成长的新客船?”
我一时呆住了,联想起以前我总是怪罪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学习主动性差、生活懒散……”硬性要求他们做这做那,我真的没有去研究学生们为什么这样?不学习的我,也不知道怎么研究啊。
当我把我的感悟告诉郑老师时,郑老师笑着对我说:“正人者必先正己啊。让学生读书,老师却不读,就如家庭中爸爸妈妈喊孩子赶紧学习,而自己却看电视、玩手机,这样能有好效果吗?”
我明白了:我可以由着我的性格不读书学习,可我是一个老师,就算为了班级管理,为了跟上孩子们的思维,我也要学习啊。从此,我从心底认可了学习。
有激情,才是刚刚开始。当我拿起书本时,不用半小时,大脑就自动进入“休眠状态”。为什么她们读得如此激情,到我这里,书就成了最有效的催眠药呢?
这时,郑老师把我引荐到了心语朗读团队,前提还是让我随便玩。
二
带着好奇,加入了朗读团队,迎来的是大家的盛情相邀:“新芹,每晚七点整,一起读书吧。”
我的普通话不好,哪敢加入,我先选择听。可是,我是一个特喜欢凑热闹的人,看到她们交流得那么热闹,“馋”得我跃跃欲试。
“芹,好棒,加油!”
“芹,你一定行!”
“芹的普通话进步好大啊!鼓掌!”
“芹,这个字应该这样读——”
每晚,都享受着大家对我真诚的鼓励和耐心陪伴,我满怀感激地融进了这个团队。
在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知识,锻炼着我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我真切感受了榜样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张玉芝大姐,每晚带着老花镜,把书举到眼前,领着我们读;尹玖强老弟,把孩子带到超市的图书角,孩子看书,自己躲在角落和我们一起读;韩庆芳大姐,离晚自习还有十分钟,也要坚持跟读到上课;牛志荣和臧雯姐,哑了嗓子,也坚持读;徐晓彤小妹,怀孕8个月了,每晚还坚持跟着团队一起读书,我调侃她在读书胎教;冯珊珊小妹,因为家离学校远,怕把时间耽误在路上,每晚都是读完再回家……
大家读书的坚持感染着我,带动着我,鼓舞着我,让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读书。慢慢地,我也学着大家,大胆说出对当晚读书内容的思考,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还会分析思考。
我知道,我的成长,都是他们亲身引领我的硕果。从此,我把郑老师送我的一句话记在心底:爱上读书吧,经典内化于心,外化出来就是一道道风景!
三
贪玩的我,一开始看到团队里的他们将自己的心得写出来,内心有点不认可——老写那些短文章,多浪费时间啊。特别是我,心中没词,总觉得写一千篇,也是那个样子,不写。
直到郑老师强制性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写《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感悟时,我才明白,他们是在天天练笔啊!或许写得没有那么靓丽,但是只要写,就会引起思考,就会有积累。这次的读后感写作任务,让我感受到写作的重要,当初读书时的感悟在大脑中已越来越模糊,现在要想写出来还得逼着自己重新读。
真正激发我内心想写作的契机是淄博晚上的聚会。那天,郑老师抛出一个话题:“大家简短地聊聊最近你们新收获了哪些知识?”张彦刚、臧雯姐、阿焦诗人、甜甜等人,仿佛终于有了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一说就控制不住,滔滔不绝,热情洋溢,令我难忘。而轮到我时,竟然慌神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就大纲式地匆匆几句谈完了。郑老师只轻轻地点评了一句话:“大脑里没有内存,就无法释放出来。”
这一下子震惊了我。我大脑里真的没有内存吗?开学来一系列温暖的故事还萦绕在脑海啊,可是我为何说不出来或者说不清楚呢?
回顾开学两周的班级管理,有成功与喜悦的骄傲,而我却总以忙为借口,不去梳理与反思。郑老师两句话点醒了我:“你忙事还是事忙你?忙着管束别人还是忙着反思自己。”我想,我是因为没有反思才导致我大脑里没有内存的。
回到家后,我一股脑儿的写了淄博会议感悟,字数一统计,4968字,我自己也惊呆了,我这么能写?当我把感悟发给郑老师、王校长时,他们都给我点赞加油。此刻的我还在兴奋着,原来写作也可以这么从容?我告诉自己:跟在团队后面大胆地写吧,不为论文,只为岁月留痕。
只要写就有收获。当我把处女作《庄稼发芽了(班级故事)》推出来后,立即得到了领导、同事、家长、朋友、团队的赞誉,这些赞誉激励着我继续写第2篇、第3篇……
更值得我骄傲的是,我把学生们的感动瞬间随时写下来,发到家长群,让家长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成长、了解班级成长,家长们可开心了,天天等着看我的文章,我顿时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幸福。
从此,我对教育写作有了新的认识:教育写作不一定有华丽的语言,只要我们把一个个亲身实践中的故事记录下来,为孩子们的岁月留痕,为我的教育之路留痕,就足够了。
一个教师可以一辈子不成功,但绝不可以不成长。作为一名教师,其专业化成长的最佳姿态便是主动学习、主动反思、主动创新、主动交流、主动写作。现在的我,置身于心语团队,尽情地学习、探索,不仅自己天天读书、写作,还带领着我的班主任工作室成员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书写我们教师在平凡教育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