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红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14
ICU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睡眠质量较差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1]。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基础上,ICU综合征病发率日益上升。目前正念认知训练逐渐被应用于ICU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2-3],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正念训练护理方法对ICU综合征的效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07—2017-1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2例ICU综合征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采用随机化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2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6~88(60.35±2.84)岁。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5~89(40.54±2.61)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ICU综合征;(2)患者家属知晓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肝功能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语言障碍和肢体障碍患者[4-5]。
1.2方法
1.2.1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其内容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指导和生活护理。在健康宣教方面,向患者或是家属讲解ICU综合征相关信息,使患者对综合征有一定的掌握,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在心理指导方面,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为患者播放轻缓音乐,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在生活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消毒清洁,更换床单和被罩。
1.2.2 观察组为正念认知训练护理: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正念认知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掌握患者基本信息,为患者制定训练方案。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明确患者的年龄、病情、习惯、心理状态等,对患者当前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整体的了解,主动感知患者的内心感受。同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正念认知训练的内容、注意事项及护理作用等,与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并对患者实施焦虑、抑郁、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为期8 d的正念认知训练。(2)在正念认知训练期间,每天的训练时间长度为90 min,训练时间范围为12:00至13:30。训练第1天:对患者的全身进行扫描,用60 min的时间进行扫描,用30 min的时间分享扫描感受。训练第2天:对患者的全身进行扫描,扫描时间为40 min;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床姿势和呼吸方法,要求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和呼吸20 min;分享感受30 min。训练第3天:采用正确的卧床姿势与呼吸方法,训练30 min;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开展3 min呼吸空间练习,练习时间为15 min;将不愉快的事件记录下来,形成日历表用时15 min;分项感受30 min。训练第4天:采用正确的卧床姿势与呼吸方法,训练30 min;训练患者对愉快情绪和不愉快情绪进行观察,各10 min;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开展3 min呼吸空间练习,练习时间为10 min;分享感受30 min。训练第5天:采用正确的卧床姿势与呼吸方法,训练30 min;开展3 min呼吸空间练习,练习时间为10 min;探索内心的困境20 min;分享感受30 min。训练第6天:在内心困境探索的基础上,对身体、声音、呼吸等实施正念练习,练习时间为40 min;开展3 min呼吸空间练习,练习时间为10 min;打开思维之门时间10 min;分享感受30 min。训练第7天:结合思维之门的打开情况,指导患者正念冥想30min;对身体、声音、呼吸等实施正念练习,练习时间为30 min;开展3 min呼吸空间练习,练习时间为10 min;分享感受20 min。训练第8天:在12:00至13:30之外的其他时间内,选择相对可靠的正念联系,完成对正念认知训练的巩固。(3)对正念认知训练进行反复巩固。在完成为期8 d的正念认知训练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在对患者实施1个月的正念认知护理后,对其焦虑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等加以评价。
1.3观察指标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合院内患者护理情况,对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进行评估,临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根据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患者护理后的定向力、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进行评分,认知功能障碍评分最高分为30分,以27分为临界点,分数越高说明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21分,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
结合本次研究中对2组患者实施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主要以院内神经内科护理规范和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主,制定满意度问卷内容。以100分为满分,制定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1)十分满意(80~100分):无焦虑和抑郁情绪,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较好;(2)满意(60~79分):轻度焦虑和抑郁情绪,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一般;(3)不满意(60分以下):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较差。总满意=(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1 2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前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2组护理后MMSE与PSQI评分比较见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前MMSE、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MMSE、PSQI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 2组护理后总满意度比较见表3,观察组十分满意率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不满意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满意度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2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结果分)
表2 2组护理后MMSE与PSQI评分对比结果分)
表3 2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比较 [n(%)]
ICU综合征是临床ICU患者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原因相对较多[7-11,48-49]。流行病学显示,重症ICU患者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12.6%[12-15,50]。分析该综合征的发生因素,发现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因素、睡眠质量情况及心理因素等,都是诱发该综合征的重要因素。目前,为了改善ICU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通常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18,51-53]。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常规护理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十分显著[19-25,54-55]。随着医学技术的更新及发展,护理方法也得到了创新。现阶段,正念认知训练方法已经被逐渐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26-30,56-58]。曾有实践研究指出,正念认知训练方法在ICU综合征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31-35,59-60]。本研究展开的结果显示,观察组SAS评分(44.23±2.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96±2.51)分。此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其不良心理情绪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与改善。观察组MMSE评分(25.67±0.1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17±0.54)分。此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其功能认知障碍改善,认知功能水平提高。此外,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7.56%高于对照组的75.61%。可以看出,从整体护理来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法的认同度更高,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比较满意。
分析其原因,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其护理内容包括常规宣教、常规心理、生活护理等。护理内容相对单一和普遍,缺乏合理性与规范性[36-40]。观察组采用的正念认知训练护理,该护理方法属于新颖性护理。正念是来自于佛教的修行方式,其主要强调的是有意识且不带批判性的觉察当下[41-43]。该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多用于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问题和人际沟通和功能障碍等意念控制。在将正念认知训练应用于神经内科ICU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神经内科ICU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就包括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减退等[44-45]。因此,正念认知训练是对ICU综合征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46-48]。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以患者为护理中心,以正念认知训练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患者的正念认知观念进行训练[61-62]。通过制定正念认知训练8 d的训练方案,根据患者前一天的训练情况,更新每天的正念认知训练内容。与对照组护理方法相比,正念认知训练护理的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其可以取得突出性的效果[63-66]。
综上所述,正念认知训练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情况,可以充分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日后对神经内科ICU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为患者实施正念认知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为患者的身体康复奠定基础。
[1] 杨瑾,白亚娟,王军霞.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ICU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4):440-443.
[2] 刘莉.综合护理对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干预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161-162.
[3] 华可.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6(b03):492-493.
[4] 陈丽,杨会举.循证情志护理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术后神经牵涉痛的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3):27-28.
[5] VICKERY C E,DORJEE D.Mindfulness Training in Primary Schools Decreases Negative Affect and Increases Meta-Cognition in Children[J].Front Psychol,2016,6:2 025.
[7] 陈萍.正念认知疗法对终末肾病肾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3):148-151.
[8] 陶晶晶,陈芳,裴大军.正念训练干预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 402-1 406.
[9] LINDSAY E K,CRESWELL J D.Mechanisms of Mindfulness Training:Monitor and Acceptance Theory (MAT)[J].Clin Psychol Rev,2017,51:48-59.
[10] 冯娜.正念训练对复发性抑郁障碍病人抑郁情绪及自尊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1):2 682-2 683.
[11] 曹鑫,张欢,刘玲.正念训练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21):2 953-2 955.
[12] 王冲,张爽,时习,等.团体教育联合正念认知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8,27(6):433-435.
[13] 石乔,代娟,冯冬梅.改良型正念认知疗法联合放松训练对产后抑郁患者自我效能与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5):100-102.
[14] 杨镇源.基于正念的翻译学元理论认知思维探析[J].外语学刊,2018,(3):98-102.
[15] 李静逸,洪洋,宋春梅,等.正念干预对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和知觉压力影响的循证分析[J].医学与哲学(B),2018,39(4):74-78.
[16] 陆璐,张天然,范青,等.团体正念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中的治疗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8(1):57-62.
[17] 王祖艳.以正念为基础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06.
[18] 李昳,陆桂芝,金春敏.抑郁个体的病性自我聚焦注意特点及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17(12):53-59.
[19] 董春凤,王艾英,张冬梅,等.正念减压训练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过渡期焦虑患者认知偏向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38(23):3 697-3 700.
[20] 穆燕.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杀意念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6):530-533.
[20] 冯宇,段文杰.学校正念干预的基本形式及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5):991-994.
[21] 许熙虎,崔云龙,曹静,祝卓宏.大学生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及正念与焦虑抑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5):741-744.
[22] 袁文婷,卜丹冉.正念认知疗法对射击运动员流畅性和焦虑的干预研究——一项个案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7:2.
[23] 丁越,孙珍儿,武伟.基于正念的音乐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 798-1 801.
[24] 李军亮,韩江兰,王凤麟.正念技术在教育矫治轻刑犯中的运用与思考[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7,(10):24-29.
[25] 陈艳.不同压力管理策略对情绪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6] 黎玮琴,赵惠英,季彩芳,等.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的干预效果[J].精神医学杂志,2017,30(5):334-336.
[27] 曾艳丽,王国富,胡秀英.正念认知训练对护生压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7,43(5):378-381.
[28] 陈萍.正念认知疗法对终末肾病肾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3):148-151.
[29] 孙磊,王莹,陈清刚,等.药物合并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7,27(3):197-199.
[30] 马苗苗.不同正念水平大学生在挫折情境下的攻击性认知偏向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7.
[31] 李丽,牛志民,梅松丽.团体辅导课程中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正念认知行为团体治疗[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5):37-38.
[32] 孙磊.药物合并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7.
[33] 黄伟容.火箭军某部官兵情绪调节特点及情绪调节训练的效果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
[34] 孔凡贞.正念认知疗法结合慈心冥想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35] 王卓贤.基于解释风格的正念认知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36] 宋金玲.正念认知干预对糖尿病初诊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06-108.
[37] 徐媛媛,黄伟荣,蔡云,等.基层官兵特质正念与情绪健康的关系及注意控制和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6):504-508.
[38] 任雁娟,林小敏.正念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4):174-177.
[39] 黄庆年.正念认知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1):120-122.
[40] 王婷婷,李敏.正念认知疗法干预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江苏医药,2016,42(12):1392-1394.
[41] 王鹿桐.正念认知训练对抑郁状态下大学生睡眠问题的干预效果研究和心理机制探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6.
[42] 李田田.正念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6.
[43] 李丽.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44] 凌姝.团体教育联合正念认知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5):1 599-1 601.
[45] 及若菲,黄国平.正念认知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J].四川精神卫生,2016,29(2):190-192.
[46] 赵春娟,张艳,陈剑苹.正念认知训练在神经内科ICU综合征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1 506-1 509.
[47] 翟成,盖笑松,焦小燕,等.正念训练中的认知转变机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82-187.
[48] 陈婧,刘金容,王茜.ICU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6,30(2):243-245.
[49] 李莉,关艳霞.ICU综合征院内和院外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6,23(23):35-39.
[50] 许叶华,田丰,孙妍.ICU后综合征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5):1 853-1 856.
[50] 韦秀霞,张秀伟,彭剑英,等.国外ICU后综合征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84-89.
[51] 徐慰,刘兴华.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3):197-202.
[52] 徐慰,刘兴华,刘荣.正念训练改善情绪惰性的效果:正念特质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6):1 129-1 132;1 136.
[53] 钟伯光,姒刚彦,张春青.正念训练在运动竞技领域应用述评[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1):65-74.
[54] 李娜,褚成静,周凌峰,全鹏.正念训练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注意网络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33(4):461-463.
[55] 王玉正,齐臻臻,刘兴华.情绪弹性在正念训练改善心境中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11):914-915.
[56] 王玉正,刘欣,徐慰,刘兴华.正念训练提升参与者对疼痛的接纳程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3):567-570.
[57] 黄私伟,秦芙蓉,李帅.正念训练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7):108-110.
[58] 凌姝.团体教育联合正念认知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5):1 599-1 601.
[59] 刘兴华,徐钧,张琴,等.“此刻觉察”正念训练的定义、操作及可行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8):1 224-1 229.
[60] 曾艳丽,王国富,胡秀英.正念认知训练对护生压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7,43(5):378-381.
[61] 徐慰,王玉正,刘兴华.8周正念训练对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7):497-502.
[62] 樊瑞娟,李波.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强迫症状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 065-1 068.
[63] 钟佳涵,李波,刘素贞.团体正念认知训练对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7):1 067-1 070;1 071.
[64] 苑泉,贾坤,刘兴华,等.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6周正念训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3):167-171.
[65] 胡勇,王艳辉,侯静白,等.正念减压训练在颈腰椎病飞行员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3):395-398;399.
[66] 范亚霞,郝正玮,王红阳.正念认知行为训练对脑梗死肩手综合征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2):1 664-1 669.